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故园
作者:苏北  发布日期:2015-07-25 08:36:16  浏览次数:3473
分享到:

小镇的红叶

记得有人曾经这样比喻过四季:春天是遐想、夏天是浪漫、秋天是抒情、冬天是沉思,我以为这样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在我的心里,却更愿意把秋天比做人到中年,这不仅仅是因为鬓角添了些许白发,额头多了几缕皱纹,而是说比起年轻的时候内心多了理性、沉稳和恬淡,少了激越的空泛和躁动,应该要顺应“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的老话去坦然面对生命了。

秋天也是一个梦魂萦绕的思乡季节,我常常怀念的是北方平原的青纱帐、是烟雨朦胧的江南村舍、是大巴山下郁郁葱葱的翠竹和白山黑水间那茫茫的冰雪世界。真是好笑,有几次我在梦境中去上述地方“旅游”却被意外的“车祸”所惊醒,出了一身的冷汗。这或许是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意思吧。

忙忙碌碌、平平淡淡的日子伴随着四季的轮回让我家院子的草坪再一次铺满了枯黄的落叶,算起来这是我生活在澳洲的第十九个秋天了。眼下的悉尼虽是暮秋时分,稍稍有些凉意,但阳光依然充足,在公园或是街头还可见到身着短裤的澳洲人安闲的沐浴着散淡的秋光,享受着大自然温情的恩典。

我也常常在这个时节走进水果市场去感受异国春华秋实的色彩:红苹果、青苹果,紫葡萄、绿葡萄,棕色的猕猴桃;墨绿的牛油果;绿底儿黑纹的西瓜;白里泛青的甜瓜;更有橙黄的柑橘和柚子、鹅黄的柠檬和鸭梨、黄里透青的香蕉和菠萝以及众多的叫不出名字的瓜果。如果把相邻货架上那些林林总总的菜蔬也算上,色彩就更丰富了,为此,我把琳琅满目的水果和菜蔬想象成为一块巨大调色板上堆积的浓厚油彩,只待丹青高手在画板上涂抹出山川日月、粉墨春秋了。

秋天是澳洲人告别喧闹的海滩走进寂静的丛林去露营的季节。此时电视里多是乡村小店的美食美景,展示各式的露营装备和器具,推销舒适豪华的旅行车辆。对于酷爱大自然的澳洲人,这如同他们生活中离不开啤酒和大海的怀抱一样,也离不开度假旅行,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

与注重物质享受的西方人不同,中国文人自古追求的是天人之际的思绪和感怀,常常用伤春悲秋的一缕情思诉说着人生苦短、悲欢离合的惆怅。一杯清酒让诗人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唱,一片飘零的落叶撩拨出游子心底“叶落归根”的愁肠,一场凄风苦雨让仁人志士吟唱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壮,这些对人生幸福的憧憬与祈盼、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对民族苦难的悲怆和感伤是西方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悉尼的秋天大多时日是晴朗的,它类似国内春末夏初那样的不愠不火的宜人爽朗,没有乍起的寒风,更没有不期而至的霜降,多数的植物依然保持着苍郁。悉尼秋天的魅力就在于是一个中性的季节,它得益于亚热带的阳光雨露并幸运的被蔚蓝的大海拥抱,得以独享这块土地的富庶和安宁。

在我居住的小镇中心街道两旁种植着不少的梧桐树,已经在深秋的阳光下开始静静的脱落焦黄的叶子。我喜欢这种在国内被称作是“法国梧桐”的树种,常常想起法国“枫丹白露”派的艺术家笔下描绘出的桦树林的秋景。这里的梧桐树没有南唐后主李煜笔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样充满哀怨的凄美,也不像上海淮海路边的梧桐树的委婉低矮。它斑驳的表皮和高大粗犷的躯干显示出挺拔的雄性之美,它那类似枫叶剪裁风格的宽大阔叶随风摇曳并悠然的从空中散落到地面,充满了法国风情的飘逸与浪漫。

我也常在周末的午后去小镇中央的图书馆逗留片刻,然后在门外的长椅上小坐。旁边是繁华的超市,不远处是嘈杂的车站,南来北往的列车准时吐出一批批的乘客,然后沿着环绕半个镇子的铁轨缓缓驶去。一座小巧的教堂掩映在绿树丛中,教堂顶端的十字架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像是一颗星光闪烁的钻石。还有一片开阔的草坪,那是一个露天剧场和儿童游乐园,常有放学后的学生在草坪上肆意的呼喊玩耍,而年轻的母亲则是轻轻的唱着歌去推动秋千上的孩子,让温暖的阳光去亲吻幼童稚嫩的脸庞。

如果细细的体味海外的生活,真像是啜饮一杯浓郁纯正的咖啡,虽优雅自在,但感觉远不如畅饮一杯清澈的绿茶那么香醇淡雅、回味绵长。到底是中国人,终归忘不了“龙井的茶叶虎跑的水”。每当品尝着香茗就会联想起江南丝竹的管弦,似乎也看到了恬静的西湖断桥和苏堤的倩影,心头情不自禁的漾起一点点的微澜。

不久前,我像往常一样漫步在车站旁的广场,无意间被几株年初栽下的小树所吸引:这些树不高,树干纤巧,舒展出枝枝杈杈的轮廓颇像是一柄撑开的“太阳伞”,最让我惊奇的是垂掉着小巧猩红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呈半透明状,叶片随着微风抖动而将“太阳伞”置于奇妙的色彩变换之中煞是好看,我不禁心动:真像是北京香山的红叶!

来来往往的行人并不在意这些小树依旧步履匆匆,而我却被小树俏丽的风采所吸引驻足不前了,激起了审视的兴趣。我十分钦佩园艺师巧妙地利用植物色彩的嬗变来装饰广场的空阔和凋零,几棵小树斑斓的秋叶就渲染出秋的韵味,而秋的韵味又点拨出小镇独特的风景魅力,这不能不说是园林艺术的智慧所在。

红叶于我来说是一个久违的色彩了,看到它犹如巧遇故知,感受到强烈的故乡亲合力,瞬时,欣慰之情溢满胸间。

红叶是学名“黄栌树”的叶子,深秋时节它的叶子由青葱变为赭黄直至形成深沉的猩红色,而一举成为山野里最为瑰丽的异彩。记得以前每到深秋我必定去香山玉华山庄观看那醉人的红叶、去卧佛寺的樱桃沟倾听深谷里的林涛,那可真是一种绝妙的精神享受。然而此时,一枚小小的红叶却是一捧乡土、是浓的化不开的乡情了。

偶遇的红叶让我在那一夜想得很多,思绪中不时翻滚出家乡古城公园的五色土、知春亭、玉渊潭、什刹海……这些风景就像是孩童时代翻阅过的“小人书”,每个画面依然是那么的亲切明晰,让我无法入睡,扑面而来……。

四九城的公园

北京城内外的名胜古迹大多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就游历过了。小时候去公园是所有儿童理所当然的心愿和期盼,也是父母在平日里对贪耍顽皮而不作功课孩子许下的小小诺言。

动物园,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土。第一次看见了大象、老虎、狮子、猴子、长颈鹿、斑马等诸多动物时的好奇心态自不必说,当日后幼儿园的老师在院子里带领我们玩儿“老鹰捉小鸡”和讲述“小猫钓鱼”、“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在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强与弱、善良与诚实以及“一心不可二用”的印记。后来,“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等西方童话中诸多可爱的小动物竟然化身于天使、妖怪和精灵在森林、在小木屋、在古堡里演绎着大灰狼、小矮人、王子和公主的离奇而又浪漫的故事,将美丽与丑恶、聪明与愚钝、贪婪与朴实的形象深深的嵌入了我的脑海。再后来,充满哲理的“盲人摸象”、“狐假虎威”、“对牛弹琴”、“画蛇添足”、“鹦鹉学舌”等生动有趣的成语典故则是吸引和开拓了我的文学想象。现在回想起来,动物园不仅是我们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启蒙之地,也是催生和启迪人性真善美的一处学堂。

故宫,那灰色厚实的城墙和四个高高的角楼在我的眼里是威严的权柄象征。红色的宫墙、金色的琉璃瓦、白色的汉白玉以及太和殿里宽大的宝座,都显示着皇权的雄踞和神圣,而后宫寝殿里那些沉积的岁月阴霾则笼罩着紫檀雕花的屏风、案台、椅凳,明黄色的寝具和香炉以及各色宝器却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古怪气味。

前些年,紫禁城的历史在剧作家笔下衍生出众多的满清历史连续剧让人目不暇接,有的让人哑然失笑、有的让人肃穆凝神、有的却是荒诞无聊了。然而故宫毕竟是一本厚厚的历史巨著,连同“故宫博物院”里浩瀚的文物不仅是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民族的骄傲,我始终觉得它们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具有等同的历史地位和分量。虽然多年没有去过故宫了,可我还记得御花园里那些奇特的山石和苍劲的古柏所营造出的古拙与奇巧,尤其是对那条长长的、穿越天安门和午门并连接各大殿之间的汉白玉甬道以及太和殿外那大片残破的青砖所经历的漫长岁月,深深感叹着。

遗憾的是,在我少不更事的年龄,游历厚重历史氛围中的故宫却是心不在焉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如今,重访故宫并以虔诚的心态去重新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我的心愿。

天坛,在我小时候的眼里那是一个距家遥远、有着神秘色彩的建筑。记得第一次贴着回音壁倾听到同伴儿传来的声音是多么的惊喜。然而多年以后重新回访那座浑圆庄正的祈年殿,却是在北京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前夕,它已经成为全球熟知的标志性建筑了。当我站到那个巨大的圆形祭坛上,身临其境的感受着昔日皇家庞大的祭祀气势和帝王对大自然敬畏的心理,不由得想象出拥有无上权力的帝王率领文武百官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情景,这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他们中间充满了对苍天的虔诚和恭敬。内心也完全被古代能工巧匠的建筑智慧所折服了。

令人难忘的是在距离祭坛不远处有一大片苍劲、沉寂、肃穆的古柏树林,倒是让我想起一句颇有意味的哲理:“树比人长寿”。这片柏树林和周边朱红的围墙、宝蓝的琉璃瓦和白色的祭坛融合在一起与紫禁城遥相呼应,它是否象征着广袤的大地和寥廓天空的神秘、深邃和悠远?寓意着生命的不衰、延绵和蓬勃?

北海公园的白塔,远不如颐和园佛香阁壮观气魄,它看起来更像是清秀端庄,有如莲花宝座上一尊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少年时代我曾与伙伴儿在北海划船、在“仿膳”吃栗子面小窝头,还去过“少年先锋水电站”,特别是那首唱了半个世纪的“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旋律,教我牢牢记住了那个时代美丽的倒影———红领巾伙伴儿之间纯真的友谊。

在景山万春亭,当年眺望着京城大片灰暗低矮的民房和“鹤立鸡群”的钟鼓楼才领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而今天却又意识到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煤山逼迫崇祯皇帝自缢,又是鹿锺霖在景山架起的大炮将溥仪驱逐出宫,小小的景山公园竟然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廷的终结,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

紫竹院,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就如同红楼梦里“潇湘馆”、“怡红院”那样好听。可是六十年代初的紫竹院却是一处无遮无栏随意进出的清冷寂寞之地,湖边有一个由郭沫若题词的“活鱼食堂”。有一年的夏天,我常在周末放学之际择近路穿越公园回家,沿着僻静的环湖小路来到北边那条绿树掩映下的小河旁,聚精会神的观看垂钓和拦网捕鱼。我记得,在夏日的骄阳和蝉鸣声中,湖边常常泊系着一条打捞水草的小船,弯弯的小河、静静的垂柳,那情景可真是充满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荒芜野趣。

颐和园里,那清波荡漾的昆明湖水托浮着我们曾经轻狂倜傥的激情岁月早已经随着静静的运河水缓缓东流而去,而蜿蜒的长廊却像是一卷历史的摄影胶片,清晰的记录着几十年前一幅幅我们少年游园的身影: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雨天,老师领着我们沿着后山幽静的小径款步而行,两旁是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红,有的雪白,我们沉浸在细细的春雨中,静心听着老师讲解朱自清那篇著名的散文“春”,丝毫不介意绵绵细雨和阵阵花香浸湿了胸前的红领巾。一朵浸润着童心的花瓣儿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心里,成为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香山和卧佛寺是我在中学时代常和伙伴儿们骑车郊游的地方,在樱桃沟里,我们小心翼翼地摘酸枣、捉蝈蝈,胆大妄为的在那小小的水库里跳水游泳。到了夕阳时刻,我们才沿着下山的公路相互追逐奔驰回家,那情景,却又成了今天梦境里浅浅的一个微笑。

参加工作之后,每到深秋时分常常忙里偷闲的去香山看那漫山红遍的景色。无论是山梁上的小亭还是幽谷里的山庄,甚至崎岖难行的碎石小径都曾留下我的足迹。我喜爱香山,是因为它有一种山林开阔的壮美和深谷藏幽的静寂,没有城里公园人工雕琢的匠气和人头攒动的喧嚣。

在新近出版的北京交通游览图上,我看到上述的公园似乎湮灭在密密麻麻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群中,被一条条新建的道路所切割包围,要从图上一眼辨认出公园的位置已经很难了。尽管公园得到修缮、复原,但古城的风貌却并不因此而得以完全的恢复,扒掉了城墙、拆毁了四合院,克隆着不中不西的楼宇,还是历史上的那个被称为“四九城”的古都吗?

园林是城市的文化园圃,是先人留给我们丰厚的园林艺术瑰宝,蕴含着人文地理、风土风貌,它以花木山水、亭台楼阁、曲径回廊润泽了城市,以精美的古建筑群和浩大的土木工程向我们展示了先人的气魄、智慧和情趣,成为当今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乐园,它让我们在休闲中得到康健、娱乐、陶冶性情的同时也因此贴近了历史。

每个人都会在公园找到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足迹:从跟随父母跨进公园大门时欣喜的呼喊雀跃到与女友初恋的约会和牵手,从人到中年的晨练到花甲岁月里的孤独漫步,公园见证了我们生活中的幸福和洒脱、苦涩和寂寞。可以说公园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已经融入到生活和亲情之中,成为一生中相濡以沫的“精神伴侣”。

现在想来,我从最初喜爱公园的亭台楼阁、小桥曲廊和竹林掩映的月亮门渐行渐远到大山深谷、长城内外,由插队时走过空阔荒凉的黄河古渡口到从军时翻越过的崇山峻岭,亲身领略了祖国山水的壮美,如今又跨越万里海天定居在南太平洋之畔,这何曾不是我的人生之路?今天,无论是凭海临风还是凭栏远眺,故国情怀始终未敢泯灭。家乡公园的湖泊、垂柳、石径、芳草和灿烂的朝晖晚霞都令我怀念,尤其是那深秋时节西山泛着红晕的栌树叶和灿灿的银杏树林,更是一杯醇厚的乡酒。

故乡在我的梦里,我的梦就是秋天的一片红叶。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