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视点

新闻视点

介绍《西金山史话 中国人在西澳》
作者:蔡田明  发布日期:2016-08-07 06:07:00  浏览次数:3974
分享到:

一.书之宗旨

jinnshan.jpg 《西金山史话  中国人在西澳》由圣诞岛磷矿资源有限公司赞助、《澳洲环球商报》出版。

 发布新书仪式于二月十三日举行,借助圣诞岛居民及朋友协会的新春晚会,四百多位来宾到珀斯天鹅河畔的皇冠舞厅见证样书,参与欢度猴年、募捐火灾、跳舞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虽是小插曲,作者出版者荣幸欣喜。

猴年本年的新春华人社团活动众多,如花果山群猴欢腾。一版大版不断出版的彩色中文报纸,版面红红火火,人人喜气洋洋,如同珀斯赌场红灯笼树下吸引宾客众人,难忘新春今宵。悠久的社团承前继后,新生的团体组织跟上。农历春节如此热闹,澳洲人想不过都难回避。其实,远离珀斯的圣诞岛居民早享有中国新春公假日。想来这个公假也会早日到来,如果习惯成自然。

触景生情。本书特别提到“我们现在生活在澳洲多元文化主义的最好时期”。最好是历史比较的结果。想到历史,得来不易。珍惜当下,融进社会。散居海外一代代的新马泰及各地华裔,有过去经历,懂得珍惜并把握这个最好时期。如华人主理的圣诞岛磷肥矿公司一直不离不弃地与本地人携手创业共进。

多元文化理应是同一共存文化。如中华会馆主持的“珀斯中华新年文化节2016”,一条街的过半摊位为其他民族人参与,中华新年文化早已不是单一唯我唐人而是共存你我或你我同一的分享文化。独特不应维守特色而拒绝融合。

问起为何写这本书。笔者的简单回答是,知彼知己,即知道彼过去,了解己未来。作为新移民,无根无基,来到陌生国家,自然需要了解其原始历史,熟知比自己更早来的前辈先驱。更直观的思索,不妨到他们长眠的墓地去看一眼。虽与他们有时间时代人生不同,然而,昔人今人的世代文化传承却几无二致。了解越多,心胸越广,越能适应和平演变。最后汇入流动的地下冥河而无悔无怨,因为与他们相见只是早晚的事。

知彼知己,让我想到我们移民人无不都是未来世界人的先驱。这世界因越来越多的移民人奔走他国,才让世界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彼此往来,道路更宽广。正因有先人踏足,今人路途顺畅易行。多元文化的环境之所以优越,好过单一强迫归顺同化的政策,因为它确保年轻一代在和谐社会环境中更好地成长,他们接受主流文化却无种族背景负担,而我们老一代虽跟不上,慢半拍,也不至于因落伍守旧而受歧视。

当然,若见此顺境,导致不接纳不同化甚至拒绝抵制主流社会的普适观念,则又害多益少。受害者可能不尽是我们,而是我们要用不同化思想来教育影响的后代。这和平与演变的过程,不知不觉,想逆行也难。华人报刊书籍是为过渡的移民人读的,观念要更新,思想要跟进。要清醒意识到,通常是第二三代比我们第一代移民更受两种文化两种观念两种人生态度的煎熬折磨。在很大程度上,年轻一代他们思想先进超前,自我选择自我作主自我前行,却得不到移民家庭家长父母应有的鼓励支持。一些移民人家庭的悲剧由此而来。

要变的事理不复杂。古人说“天道酬勤”,但又特别告诫“损有余而补不足”。新移民人生存所迫,时间多用于忙工作养家口,勤奋富裕而有余,却常忘了义工公益之类社会义务,可年轻一代还未走出校门,已知要补我们上一代人的种种不足。若看不惯,想不通,就当然会有意无意地用旧思想老观念左右新一代成长。这个“互补”很正常,如同勤与懒、大智与大愚的对立协调,却冲击我们固有的那些不傻不笨甚至取巧旁道的所谓机灵狡黠的文化观念。

既然新移民到新地方自己磨合已困难困惑无奈,何必要把固有思想观念作为经验遗产来接代传宗呢。既来之,则应安之。新移民人理应先把自己调整到做个世界人的心态,努力为之,其看待教育后辈的思路或观察评论华裔子女成长的过程,才会换一种思考,不去横加干涉。

孔子所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境界,到移民国家有自由民主大环境,“己所欲勿施于人”应自觉提高为另一个更高境界。至于新移民怎么同时既做中国人又做世界人,和平承续加演变身心健康成长,前人先辈已有榜样,过去故事也有教训。读史书能给我们这方面的正能量和有益启示。题目“西金山”是一段历史的延续承接。早年华人到美国三番市淘金,形成金山客群体。因澳大利亚发现金山,不再热闹淘金的三番市留下“旧金山”之名,而墨尔本却成为“新金山”。当墨尔本无金可淘后,西澳大利亚发现金矿,迎来四方移民。其金矿资源至今还是采掘无穷的宝藏。西澳州当仁不让是世界举目而含金量最大的“西金山”。华人社会没有叫响亮其名,有其历史原因。这也许是本书值得写或读者要回答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生活在这块西金山大地上,我们是自豪骄傲的澳洲人西澳人。花甲之年,来此生活已过四分之一世纪,作为半个西澳人,这本书也是作者到南半球“西游记”的重要部分。

二.西澳建立《西金山史话Ÿ 中国人在西澳》由五大部分组成,即一,西澳大利亚发展史;二,土著人在西澳; 三,西金山与新金山;四,中国人在西澳;五,华人在圣诞岛。

第一部分,西澳州的历史发展。叙述从建州伊始到近年西澳州发展这180多年的风雨路程。我们现在看上去现代化、文明化、物质化、美景化的好靓州,是从过去缺水缺粮的荒漠沙地,从原始的丛林坡地,一步步地建设起来的,就连政府架构也经历过种种改变,从伦敦操控、贵族垄断、由半自由到全面自由的西澳人参与自由民选政府。

西澳建州始于英国贵族设计的土地开发配额移民计划,全不同东部的囚犯建州。西澳先驱者的美好理想和奋斗理念,让后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撓,终让这片设想的“西方之国”的“天鹅”浮出南半球。本土“沙虫人”与“外来人”(东部淘金工),还有土著人和移民人的智慧奋斗,终让这个因地理偏僻常常未受青睐的“灰姑娘州”耀眼夺目。其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导致有几次敢向联邦政府、东部大州闹“分离”,尽管现在看来这些像是孩子气的顽皮争执,也表明西澳人坐“西金山”的地理经济优势,由此而呈现其独特的人文政治色彩。

西澳自强不息,常与其他州步伐不一致,有其自傲的地方。 联邦的构架,让“和而不同”的西澳人发挥其地理文人的优势。生活居住在珀斯,或观光西澳,不可不对其有所了解。如有文友读这本书说,“我们对一个新的国家和地方的喜欢与敬仰,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它们历史的了解,这有同于我们对一个刚认识的人的过去有了了解,垫下了我们对他或她喜欢的态度。”

这部分有76个小章节,读者可任意选读,前后翻篇。哪个国家人最早涉足西澳?为何西澳首先是个贵族殖民地?珀斯日为何先让女人砍树,其有何象征意义?天鹅河狂热的缘起与破灭?皮尓的个体创业和伦敦公司集体开发的澳大亚林的开垦为何失败? 市政厅的成立与发展?首次围剿土著人在何地方?西澳首创报纸的名称?新诺希亚的建立与对土著人教育的成败?早年西澳有哪些大探险、这些探险家有何贡献?西澳哪年遇到首次经济大萧条?西澳为何与何时引进囚犯?总共来了多少囚犯?囚犯对西澳基础建设留下的基业和他们对后来西澳发展的影响?这些问题在本书前二十章都能找到答案。接下来,柳暗花明,进步前行。西澳州发现金矿、加入联邦、开发大麦田、出口铁矿石、其首府珀斯成为以金融出口服务为中心的国际贸易都市。背靠西金山,西澳人的美好未来,如同即将亮相新建“阳光广场”那样充满朝气与生机。

三.原住民的生存

《西金山史话Ÿ 中国人在西澳》 第二大部分写的是原住民土著人在西澳,分有22个小章节。有海外客人,见本书共五部分,提出对这部分尤感兴趣,因为早听说澳洲有土著人,想了解其生存状况。这是个迟迟才进入我们所谓文明社会的族群。现在澳洲重要的聚会活动,都会邀请土著人参与,同时向他们表达,我们对他们祖辈生活在这片大地土著人的尊重。他们才是澳洲大地的主人先祖。要喊“滚回去”,他们最有资格对任何外来人大声说。

这么一个“共识”,做什么事之前都向土地主问好谢意,如同那个“抱歉”,为抢夺土著孩子做法而表示道歉,都经历过漫长历史的时间去认同或认可。

现代人无法理解的“土著人不是人”的种族歧视看法,曾在澳洲大地普及流行。因为他们不是人,他们被剥夺其土地权,甚至被围剿,如珀斯南部平佳乐(Pinjarra)歼灭土著人,赶出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家园。这种不给予土著人“公民身份”的歧视,到1944年后才有所纠正。尽管澳洲联邦国会1951年通过立法接纳土著人为公民,距早年建澳大利亚时间过了156年(1788-1951),而西澳政府还延后12年,直到1963年才勉为其难地立法执行。

这种对土著人的成见,既缘起于早年创业者与土著人争夺水土资源的强势,又依据现实要开采金矿石油天然气的利益需求。因为土著人是大地主人,就有权捍卫其土地权的正当理由。老天爷似乎也格外眷顾这群不知金石是宝、土地有价的无业自由民,偏偏在他们祖居地、大石头下的天篷篝火露天家园,地底下都是各种珍奇宝藏。投资者钻探挖井,要搬走一块叫“文宝”的大石,政府动用警察保护,这与土著和支持他们的大众发生冲突。西澳、昆士兰政府曾为本州经济利益着想,固执不与土著人商量妥协土地权。结果土著人马宝于1982年向昆士兰政府提出要求祖上土地权。这最后导致澳洲联邦高等法院于1992年6月作出历史性裁决,彻底推翻澳洲“不属于任何人土地”的法理概念。

当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还不能把土著人当人看待之时,一些教会人士却积极为土著人争取各种权益。西澳有这样的牧师,如格里布尔坚持人道精神,反映揭露北部虐待土著的黑暗面,尽管输掉官司;格里布尔的儿子继承父业,继续到西北区为土著人服务;古斯提那牧师敢在法庭公开为土著人辩护,其“丢脸”行为导致一些信徒离开他主持的教堂。这些不断发出来的声音和行动,才有后人的觉醒觉悟,终而把土著人看作大地主人。

当然,与那些从肉体消灭他们的做法不同,教会要从精神思想改造他们。有些做法如隔离教育,搞被偷盗孩子洗脑, 终归于失败。接受其经验教训,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气氛,彼此容忍,相互善待,走进大同世界。这也就是今日澳洲所以选择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国策的原因。思想文化改造洗脑脱胎洗澡教育,此路行不通。

西澳地大,劳力稀缺,处理土著问题便有与其他州不同的地方。例如根本无能力如同塔州那样把土著人连祖基地一起赶走。又如西北部的土著人,他们早已与欧洲拓荒者一起承担了开发建设农牧场的重任。一些在城郊见不到的黑白互相合作,到西北部则是唇亡齿寒的共同生存,命运息息相关。西北部金伯利土著人强悍团结、机智勇敢,让他们在整个澳洲土著群体中独树一帜,成为依旧保持最纯血统和最古老传统文化的族群。早年土著人与世隔绝,无病菌抵抗能力。他们绝大多数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伤风感冒之类病毒菌。其后他们不亡于歧视打击围剿,便亡于被偷一代同化教育。现在所说土著群体,十有八九都是通婚混血的后代。这个实际与囚犯引进有关联。本书给予分析。建州以来,西澳如何对待处理土著问题,而土著人如何争取人权土地权包括搞过牧场大罢工,本书都有具体叙述,如澳洲历史学家博尔顿教授在本书“前言”所说,“本书确保澳大利亚土著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也得到认可”。

四.从东到西

《西金山史话Ÿ 中国人在西澳》第三部分叙述从新金山到西金山的历史,强调金石发现改变澳洲东部和西部的重要意义。其中涉及华人如何到金山、如何淘金、如何受歧视和如何创业等问题。

华人在东部新金山淘金是个荣辱共存的时期。说荣是我们先人很早就来淘金,为早年澳洲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说辱是先辈们受到种族歧视排挤打击。无论如何,他们同时有不融入社会并落伍于时代的思想行为局限。

这是个视种族歧视有理的年代。当黄人华族与白人族群彼此都以文明大佬自居,强调“人之种类,贵贱不同”的合理性时,互谴对方野蛮,互责彼此可恶,各类冲突便自然难免,尽管有强弱势之分。对这段辛酸苦辣岁月,既要看到种族歧视风行,也要明了专制下奴化的大清臣民的不同化的自以为是。他们到澳洲“没有团体,没有抵抗力”,如孙中山所言“成一片散沙”。

如果仅仅把先辈人到澳洲淘金历史看作被歧视历史,这样的历史叙述并不平衡。因为有这些背景因素要考虑。

一.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和态度,如同清朝大使递交各国国书明文写有“中外一家,罔有歧视”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一样。1840年,英国武力打开国门,他们派人来华做贸易,也同时允许华人出国门。因此,这能解释为何有一批批自由民能到澳洲淘金。他们与早先合同契约工的“苦力”大不同。即便是苦力,“官定条例亦尚平允,园主不肯张挂”,这里有政府政策与中介中间商雇主如何执行包括坑蒙拐骗不同的区别,“猪仔馆之人,半由拐卖”,如同当今澳洲457政策因中介执行者不能统一同一那样花样翻新盘剥。

二.英属殖民地政府依旧是有英国基督人道平等精神

为基础的政府。比较荷兰,“荷之园主虐待华工,往往终身为奴,非英属地华人雇佣华工可比”(引文同上)。考察过东南亚和澳洲、美国的华工生活之后,梁启超认为,“其真能与西人享法律上同等之自由者, 则旅居美洲、澳洲之人是也。”(《新大陆游记》)这能解释澳洲本地很多排华措施,是有程序的,步步讨论,进而才落实到位,因为要顾及英皇家“罔有歧视”的底线。在当时种族歧视思想盛行而不以为非的情境下,州政府对一些暴徒在金区驱赶华人造成的流血大事件,尽管从严打击不力,但还是有制止措施,如搞华人隔离区;政府对过多的华人入境,恐惧其江山改变颜色,要搞人口控制限制,还是有其步骤或表面上讲理的。起先是按人头缴税、以船载货物的吨位数量来决定可陪同入境的人数,考虑的是不能破两国互来贸易的约定; 后来用英语测试来限制华人入境,也至少在名义上服从英国政府明示的约束,不能公开露骨搞种族歧视政策。同一“英文考试”,依旧是今天移民人的一个硬指标,当年的做法显然有种族歧视倾向。

三.始于1901年的“白澳政策”,有内外区别。对外,澳洲对那些要来的华人用英文考试拒绝,严格禁止其入境;对内,给那些已经生活在澳洲的华人,发给免考试的“回头纸”,他们可以自由来往两地,任其自生自灭。所谓“赶尽杀绝”从来不是事实。

由于澳洲政府几十年坚持其歧视政策不变,最后限制新人进来的白澳政策终究起了作用。因为任何繁盛的事业都要后继有新人。华人生意靠华人支撑。这“无人”其实与当时已在澳生活的绝大数华人并无长期居留的观念有关,因而他们决不会有后来“四十千”争取居留的壮举。

澳洲社会长存的人道人性基督精神,使华人华工得以有其谋生存求平等的基本权利。一些先知先觉者,早通过婚姻等途径立足澳洲。这能解释我们的金山客与澳洲先辈一样,有自豪的流传至今五六代人的家族史。

许多金山伯持“回头纸”返乡,来往频繁密度,各州档案馆都有厚厚资料存档可查。这些老移民乘机大换班,让其乡村镇区后代冒名顶替,继续事业。正是这个交换时期,笔者称之为“相持阶段繁荣期”,澳洲华人有新老交替、有长期积蓄加勤奋努力,在1910年前后期在澳洲大显身手,创造了一个华人生产文化甚至支持孙中山国民革命最活跃的鼎盛期,一改过去金山区里窝窝囊囊受欺侮的群体形象。当然,这时期也是反种族歧视白热化时期。

正是这个社会的基本法理公平机制还在,才能说明华人尽管受到社会歧视风气的影响,还是愿意来澳洲生活打工的。当然,这不排除很多华工是被自己人的蛇头骗来的。当那些受骗的华工没有人权没有劳工待遇没有语言基础,此移民劳工现象至今依然存在,他们只能被工头商人园主老板盘剥,去做不公平竞争牟利的事。这自然与当时发展迅速的工会运动发生冲突。工会当时最好的利器,无非是以种族歧视来打击不平等的竞争,借口便是“华工取值太廉,搀夺生计,甚于怨华民之败坏风俗”。(《出使四国日记》)华人作为外来的整个群体无疑成为容易受到打击的一族。如果只知道被歧视而不知道为何被歧视,我们将得不到历史教育和经验。

鉴于东部新金山华人惨案,西澳的西金山一开始就不允许华工进入其内,以免种族冲突。如果看西澳政府这个早年决定,是保护受害人的先见之明还是欺侮华人的赶走你无商量的种族歧视,无妨见仁见智;若认定没有到过金山,华人在西澳就全无生存之地,无属于自己那段创业有成、轰轰烈烈的革命岁月,无其流芳而源远流长的前辈后代,那就真是不了解西金山历史了。

既然曾经有过去华人起伏甚至断代的历史,我们更应珍惜并捍卫今天得来不易的多元文化社会,知道我们最终的为做世界人开路先锋的使命 。

五.中国人到西澳

《西金山史话Ÿ 中国人在西澳》 第四部分写中国人在西澳。要了解中国人在西澳,有几个方面先提要说说,细论则需读书去全面了解。

首先,要知道,有西澳,就有中国人。第一个华人进入西澳,仅比第一批开拓者迟到两个月。他的名姓子孙后代,都有文书可查。本书比较东部,最早到悉尼也是一位木工,早西澳华工11年。

其次,大批先来中国人是农牧场工而非淘金工。先是厦门招工,后来人多从新加坡来。新加坡成到西澳跳板,不仅是地理距离近这个因素。据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看法,香港是招工的总会,华商操办猪仔馆居多,英人见“南洋地方利源不浅,所以英人在新加坡,特设护工司衙门,以卫护华工”。事实上,英人有护卫之契约,到西澳的劳工有至今还可查到的英文合同书,可这些不识英文劳工,还是免不了被中间商盘剥,有些如同卖猪仔。谁之过呢。

第三,西澳有金矿,却没有中国人进矿区淘金。西澳发现金矿是在1890年期间,比东部晚了四十年。因政府早有立法限制,华人不能直接进入矿区内,却在城郊附近做起服务行业工作。在淘金高峰期,通常只有少数人能赚钱,多数人两手空空,反倒是做服务行业者有收入保证。华人在西金山繁荣期,自成群体,有东部华人过来从业。他们在一些行业竞争取胜。

第四,白澳政策内外有别。白澳政策开始的1901年到1920年,是澳洲华人生意兴隆的繁华期,与当今繁荣可有一比。中国人此前已入境者,有回头纸可回乡,因而有新老交替现象发生。当华商华工在家具洗衣业竞争领先日,正是工会为工人争取福利包括八小时工作日大发展时,冲突难免。

此类劳资关系至今依然存在。当时工党借助工会力量,靠大选走上政治舞台,随后便有迎合工会的“工厂法”制定,因带有强烈的种族歧视偏见,华厂华工便先成其牺牲品。华人工厂终因得不到新移民人的补充,陆续被迫关闭。华人在蔬菜果园这个行业,持续到1930年经济大萧条。也因新手不接,多数人告老回乡。白澳政策在阻止新移民入境三十年后,终达到其最初的设计目的。没有新移民,华人社区竞争优势便不再突出了。人的因素是移民国首先考虑的第一因素。限制与歧视也因人而异。

第五,华人爱国热潮高涨。原因行动很多,有种族歧视下的寄希望祖国强大,有日本侵华下的回家报国,有参与募捐献金支援前方。在明知受白澳政策歧视下,华人有自己的团体,有自己爱国的目标,有回国建设祖国的愿望。从同是亚洲人,他们看到日本人的待遇,受其国家政府保护,而大清政府对其海外国民难有力量支持帮助。这种感受、这类失望、这个情怀,让华人早有所谓弱国无外交、国穷遭蹂躏的意识。

梁启超澳洲行第一站就是到西澳。他的保皇维新、自上而下的改革主张,给侨民带来希望,即使孙中山派人到澳洲搞革命,也一时难以改变侨民的不革命要改良的观念。因为在他们看来,革命破坏一切,代价太大,不流血的变革如澳洲君主立宪制应是中国未来建国的样板。慈禧太后当时不摸石头过河,直接派五大臣到各国考察,最后确立立宪方案,采用日本体制模式。没等立宪实施,慈溪太后一死,袁世凯称帝。只有到此时,彼此分化为改革和革命的两大派华人群体阵营,才有了拥护孙中山革命的统一行动。

第六,菜农积极参加国民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在澳洲有极大发展,悉尼墨尔本都留有党产建筑物。西澳虽无此类党产,却依靠早些年建立的中华会馆,在此开展过持续多年、富有成效的党支部活动。这个以菜农为主要成员的国民党支部,如何吸引菜农、如何搞组织清党建设,而菜农为何要加入国民党,本书根据史料有具体分析。曾经在大陆,若有人一经被发现证实是“国民党党员”,随时可枪毙。想想看,澳洲这些辛苦一辈子在菜地耕耘甚至大字不识的菜农,何罪之有?现在这段革命早已成为历史,未来的革命,我们还要以名字来定罪吗。

第七,会馆存,则华人在。中华会馆从建立、维系到发展,几乎构成西澳华人历史的一条主线。对这样一个经过百年风雨不倒的建筑物及组织,如何维护理应成为新时代华人群体的自觉。看西金山史料,便知道我们没有从天而降,早有先人踏足,我们只是在前人的足迹下,一步步走向未来。对想了解会馆历史而只能读英文者,可介绍在西澳州图书馆里找笔者文章:“The History of the Chung Wah Association, 1909 -1925”, in Early Days,Vol. 11, Part 4, pp. 496 – 509, 1998. 这篇文章获得西澳大利亚历史学会主办的历史文章竞赛奖。这无疑也是给我们西澳华人先辈“奋天斗地”的荣耀奖。

六.华人岛

《西金山史话Ÿ 中国人在西澳》 第五部分即最后部分写的是华人在圣诞岛。

圣诞岛是个风光美丽、气候宜人的小岛。全岛长约24公里,平均宽7公里。海岸线长约73公里。它仅有新加坡五分之一的面积。距离雅加达南部360公里,新加坡南部1,300公里,珀斯北部2,300公里。岛周围悬崖峭壁,大浪波涛汹涌,海岸处处礁石。因难以接近,岛上也从无土著人群居住,倒是特有红色螃蟹季节时结队横行,蔚为大观。在这红色螃蟹的王国,海岸聚有各类护卫海鸟,陆地有亚热带森林,地面有丰富的鱼鸟化石磷酸盐(磷肥)矿藏资源。这些原始生态,千百年来无人打扰。直到欧洲人发现,商家追求利润梦想,中国村民背井离乡,进入岛内从事开采磷肥生产,克服其种种障碍,才彻底改变了这个奇特陌生荒野岛屿的面貌。

圣诞岛早年开发就与中国人密切相关。历史仿佛在叙说一个无中国人便无圣诞岛的故事。当然,先到这里立足的是英国人。最早一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于1615年途经此岛。二十多年后,英国船长麦诺(William Mynors)于1643年经过此岛正值圣诞节,便想当然地命名这个他首次见到的岛屿为“圣诞岛”。此后,荷兰人在1666年绘制的地图首次标出其岛。直到英国探险家丹皮尔(W Dampier)的船在1688年停泊岛后,才有两人首次上岸巡视。1887年,一艘船(HMS Flying Fish)停泊在岛的北部,这成为岛屿重要的港口区。其名字源于这条船叫“飞鱼湾”(Flying FishCove)。

在上世纪初,中国劳工以新加坡为中转站,从中国沿海内地进入岛内打工。虽西澳也同时有华工进入,彼此基本是不相识的群体。因为交通不便,这个岛远离西澳;又因为它是英属地,这个岛于1958年正式归澳洲管辖。

有句话说,有水的地方,有人;有人的地方,有华人。还可加一句,有华人的地方,华人都一样。圣诞岛的华人,主要靠挖运磷肥土为生,而珀斯的华人,部分做家具、洗衣工,大部分做菜农。虽工种不同,彼此中国心是相同的。

圣诞岛一百多年来,大体经历过前后两个不同的经营管理时期。第一个时期,英属私营公司;第二个时期,归属澳洲政府接管。时间大体各占一半。后来的五十多年,对从前来说,变化简直天翻地覆。华人先前入岛仅是打工,如今他们有当家作主的磷矿生产公司,成了矿山产业的业主。这一切得来不易。

本书既叙述前期五十多年,华人如何进岛打工、经历什么悲惨岁月,包括日本侵占岛屿的日子,又描叙后期圣诞岛工会的成就和华人在此的大有作为。磷矿关闭又重开,实与华人团结奋斗有关,与黎亚鸿、郑杭等运作投资有关,与华人称为“大哥成”的工会秘书贝内特的支持努力有关。

圣诞岛华工的故事,圣诞岛精神,在笔者看来,这是华人前行迈出大步的样板。第一代移民终会向第二三代过渡发展。能否发展到圣诞岛磷矿公司现有的规模水平,取决于智慧谋略,关键是如何与当地人一起合作,不再分华人非华人利益,与主流社会共进。笔者称圣诞岛为华人岛,目的是突出华人在这个岛上的群体作用,不应理解为这个岛归属于华人而不是澳洲岛屿了。

考虑圣诞岛华人多以英语为母语,本书附有华人在圣诞岛这部分的英译文。由商报社长陈和水先生翻译。其中英译文又经圣诞岛《苦力》作者亨特先生和圣诞岛磷矿资源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布朗先生校读改误或重写,中文相应做出修改。谨此特别感谢他们帮助。他们对历史书的重视,支持出版,表明历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能启示我们现在、预示我们未来的路标,如布朗先生在本书发布会上引言,如果你不了解历史,意味着你不知道去哪里,也不知道接受过去的教训。有人说,“过去是历史,未来是故事,现在是礼物。” 确实,历史是过去,历史也是现在、未来的导航器,如GPS,人生途中时时提醒。

七.填空补白

《西金山史话Ÿ中国人在西澳》出版填补了华人在西澳历史书籍中文出版物的空白。假圣诞岛居民及朋友协会主办的年度新春晚会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推介礼见证嘉宾有中华会馆会长丁少平,圣诞岛磷矿资源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克里夫Ÿ布朗,董事经理黎亚鸿,圣诞岛居民及朋友协会会长郑杭和澳洲环球商报社长陈和水。与会贵宾还有中国驻珀斯总领事黄亲国博士及一些社团代表。到会来宾四百多人,庆贺这西澳中文史上的可喜事件。

作为新书发布会主持人,圣诞岛磷矿资源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克里夫Ÿ布朗在会上发表讲话。这个讲话和会场报道已见《澳洲环球商报》2月18日专版两页《圣诞岛居民及朋友协会2016中国新年晚会》。这里笔者翻译布朗的英文讲话供读者了解。

“今晚我很愉快地应邀主持这部书的发行仪式。

这部书主要是用中文写的,而圣诞岛这章有中文和英文翻译。

虽是中文书,它主要反映西澳大利亚和中国人在西澳的历史,涉及西澳发展与变化的大背景。

这部书将帮助那些不懂英文的来访者和居民,不仅了解我们历史的根,而且知道我们文化是如何受过去事件影响的。

俗话说,如果不了解历史,你就不知道从何而来,也不知道接受过去的经验教训。正如本书所表明的,它提供西澳发展历史的深广概述,追溯最早荷兰探险家到近现代人物。

更重要的是,这部书不掩盖粉饰过去的错误。它叙述我们历史上重要里程碑的许多事件。例如囚犯输入西澳的始与终,中国人社区早年的经历。它也试图提供分析,不仅有助于对西澳自治政府形成和我们民主生活方式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对澳洲联邦的建立和其他州人看西澳自主方式的认知。(也许这在今天依然如此)有时人们会错误地认为,西澳有人的历史是从早年欧洲探险家和英国定居者的到来才开始的。当然,这不是事实。澳洲土著人虽在这块土地生活约四万年却常被忽视。这部书没有这个忽视。作者专设一章写土著人生活文化和欧洲文化如何影响这些最早的澳洲人。

那些到过维多利亚和西澳金矿区旅游的人,能看到早年中国人的一些足迹事件。这部书写那些在淘金时期有勇气寻求更好生活的人如何面对艰难困苦并忍辱负重。

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早年有些法律歧视中国人打工开工厂。这些已被写进书里。其至关重要的是,记得这个时代我们便知道,今日十分庆幸的生活,全来自这个社会能实行多元文化。

最后一章讲述中国人在圣诞岛的历史。它记录早年艰辛残酷的情境,赞颂这个小而孤立的社区所取得的成就,尽管一切都困难重重。这部书也给读者一个简况,圣诞岛磷矿资源有限公司的建立,其如何取得矿产租约权、如何办成一个当今很成功的多样化工业公司,继续为岛内社区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

现在我非常高兴地宣布发行《西金山史话Ÿ中国人在西澳》。”

笔者以为,布朗先生这个发布词,言简意赅表述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和他希望提醒大家注意的重要方面。没有推销广告那些形容大词和美言。这是笔者喜欢读到的介绍。书究竟如何,要读要看,无人能替代。一本书若能给人们一些足以思考的观念表述就很不错了。因为当今网络微信书海洋洋,似乎早已能满足人们好奇心,而无需深究其个中原委始终。此时有赞助商出版社出书,作者何乐而不深怀感恩。这里借此机会,再次对黎亚鸿、布朗、陈和水诸先生和一切支持赞助鼓励出版购买本书众人表示感谢,同时谢谢连载介绍本书的报社杂志媒体。

( 《西金山史话Ÿ 中国人在西澳》,蔡田明著, 397 页,定价 $ 30。本书全部收入捐赠慈善机构。若有兴趣订购本书者,请用电子邮件与本报或与作者联系  tcai@jinnan.com 。谢谢支持。)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