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黑板报引发我的人生转折--工厂忆事上篇
作者:孙一文  发布日期:2018-03-07 18:28:41  浏览次数:3062
分享到:

sun1.jpg我是从工厂调入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的。虽然我在工厂只待了11年,但每每回想起工厂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总是觉得那么的令人难忘、生动有趣……

1979年,当我走进总参某部在宁骨干大企业工作的第一天起,工厂一排排整齐的厂房、花园式的环境和职工快节奏的工作热情,令我感觉那么的新鲜、舒坦与好奇,甚至于有一种冲动与兴奋:我工作了,走向社会了,终于可以不依靠父母,自己挣钱自食其力了。

sun1x.jpg初到工厂车间当工人时,有车间笔杆子之称的老熊包揽了车间的黑板报。因为那时企业的宣传手段十分有限,黑板报是个几乎没什么花费便捷的宣传平台。

老熊是文革前毕业的高中生,下农村插队八年后调入厂里当工人的。老熊通晓天下事,擅长文言文,利用业余时间办的每期黑板报内容,不是古诗就是古训,文绉绉的,很有文采。起先颇受职工喜欢,但时间长了,内容和形式就显得过于呆板了。

职工们把意见反映到车间领导那儿,作为车间团支部的宣传委员,老熊非常着急,四处找人写黑板报稿子,无人搭理。老熊后来找到了我,经过他一番好说歹说,加上我是个好说话的人,于是与老熊分工,我专写发生在职工中好人好事,老熊负责其他内容和全盘。谁想这一微小的变化,引发了我人生的转折——

被赶鸭子上架的我,第一次写黑板报竟然受到工友们的欢迎。因为我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车间里工友们身边的事情,所以工友们上班前都会停留在新出版的黑板报面前看看读读,大伙儿指指点点议论着、时不时还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大伙儿的反应弄的车间书记、主任也关注起黑板报了。

一天,车间书记很神秘地找到我,笑嘻嘻地说:“我家老头看了你写的黑板报内容了,说你会发现身边新闻、会讲故事呢。”

车间书记所说的老头其实是她丈夫大老王书记。大老王书记是厂里公认的笔杆子,政治素养高,才华横溢,文笔甚好,曾任工厂党委副书记。总参某部在宁新组建某研究所时,任命大老王任所政委、所党委书记。原来,王书记有一次到车间找他夫人时,无意中看到了车间黑板报。

第一次写黑板报就受到职工欢迎、领导认可,我心里美滋滋的,信心也徒然倍增。在之后参加厂职工政治学校轮训期间表现出色,暂时留政校担任辅导员,偶尔也客串老师角色。接受政校轮训的学员来自工厂方方面面,我接触的面更宽更广了,对厂里的人和事也了解更多了。于是,我把有意思的人和事写成新闻稿,给《南京日报》连投五篇——三篇新闻、两篇人物通讯都刊登出来了。

厂里的新闻见报了!在厂里上上下下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厂领导知道后大为惊讶!因为当年我所在的工厂很少有新闻见报,更何况是地方党报。而当年的《南京日报》虽然是四开小报,但在南京非常受读者欢迎,一纸难求,对新闻要求很高,甭说五六百字的人物通讯了,就是刊出一篇百余字的新闻也是难上加难。

我写的文章接连见报后,一时间在厂里许多部门与车间争相传阅。于是厂党委一纸调令,将我从车间调入厂党委宣传部门,身份从工人直接转为干部,这在当时厂里还是一件非常稀有的事情。

我离开车间时,老熊等众职工为我饯行。老熊当晚喝了很多酒,说了真心话:“当初我办黑板报,就是想调离工人岗位。我原以为自已是文革前的老高中生,读书不少、成绩也好,没想到读书再好,也不如实践出真知啊!”老熊说着说着眼泪流了出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