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大脑的千个委屈
作者:杨学芳  发布日期:2022-09-06 12:16:36  浏览次数:1095
分享到:


本土人说话有意思,管长在人体最高端的物件叫“头”,书本上雅气些叫“颅”。到了乡间,老百姓就更直白了,干脆就叫它“脑瓜”“脑袋”,也有叫“脑壳”的。这些称谓最初源自何方已无所谓,所谓的是它以成为最普及的白话了。汉字是象形字,之所以这样称呼,大概是人们觉得脖子上的这个葫芦形物件,看上去就像个“瓜瓢”吧。

瓜是田里长的,农人自己种的,将头唤成“瓜”,无疑显着亲切,近乎。除此,它还像是个盛装东西的口袋,尤其“嘴”还长在上面,因此也就衍生出“脑袋”“脑壳”的叫法,意思是个“吃饭的家伙”。这些乡土称谓反应了人们对头最实际直观的认识。因此,头在百姓嘴里成为了最平民化的一个词。但“头”在民间却不是最热的。“心”这个词在坊间的地位该是一骑绝尘,不但使用率高,所处历史地位与“头”形成鲜明反差,从叫法上就有了很大不同。“心神”“心灵”“心智”“心境”,人们无时不刻张口就来,与土气的“脑袋”“脑瓜”“脑壳”相比,备受宠溺,高贵多了,境遇大到天壤之别。读古人的典籍文献也是这个样子,关于脑袋的文字少之又少,“心”却是充盈通篇巨著,几乎是无“心不成文”。

将头喊作“脑袋”“脑瓜”,最初并无明显贬低,就和农妇身旁摆弄的锅碗瓢勺、呼唤院里的小猫小狗一样随性。但也绝没有多少抬举。如果有谁朝取笑的地方去联想一二,既然把头随意地呼为“脑瓜”,那它就是可以和地里长熟的甜瓜、黄瓜、倭瓜、老菜瓜摆放在一起的,暗含同质同价的意思。

自古人们向来是“偏心”的。所有的社会活动和叙事,皆是以“心”为轴心。心支配着一切。描述情绪为“心思”“心情”;琢磨事情叫作“心事”“心愿”“心意”“心动”“心系”;聪明、智慧叫作“心眼”“心灯”“心细”“心明”“心镜”“心慧”;祈愿表述为“心想事成”“心之所属”;即便是各种烂事坏事也皆是心之所为:“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心烦意乱”“心智不清”“鬼迷心窍”等等。至于赞美心的就更多了,慈心、善心、爱心、热心、良心,最差的也是心软、心音、心动、心颤,心念、心肝、心肠。总之全是极品,好的不能再好了。心是高贵的,心主宰者所有叙事,一切皆与大脑无关。

心是人体重要器官,时时供养着人体的血液能量,心功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是对于“心”的无限推崇,地球上本方地界达到了极致,超越了科学。叫人惋惜的是这种推崇是以牺牲“大脑”为代价的。与“心”相比,“脑袋”“脑瓜”无疑被冷落了,贬损了。客观上对“心”“脑”的认知失衡,心脑不分。与历史社会上的皇权一样,一旦某个器官上升至绝对霸主地位,其它自然就成为了奴隶。

傲居人体最高处大脑是冤屈的,且沉冤千年之久。它的太多基本功能名义上全被心褫夺,它干的活儿,它本该海量的劳作、神秘的思维荣耀几乎都归属到了心身上。尽管心是无辜的。“心”占据了话语权,脑袋被整体活埋,至今未彻底正名。谈起这个话题,我曾与一位朋友开玩笑说:如今心脏病猖獗,已成为人类第一大杀手,“心”全是“累的”呀,心太累啦!朋友驳:现今脑梗、脑瘫也不少哇!并不比心脏病落下风嘞!我续辩:那恐怕是大脑太闲闹的吧?脑瓜老不用,荒着,久了也会堵塞呀!不会吗?

多年前,一位老友出版了一本杂文集,名曰《还我头来》,取自三国演义曹操梦中被关云长索要头颅的情景。文章笔锋犀利,通篇忧虑不已。但此头已非彼头。三国里关云长向曹孟德索要的是完整的人身,被割去的人头。老友则是在为众人索要大脑,现今许多人项上长着头却像是没头,脑袋真的成了瓜蒌,空袋、空壳,也就是“没脑子”,完全丧失了思考能力,脑流量均被手机、网络吸走了。人们昔日对头的称谓“脑袋”“脑瓜”“脑壳”于新的年代真实重现,且进一步掏空枯瘪成简约版的“瓜”“袋”“壳”;“头”与“脑”的内在功能再一次于历史现实中沦落了,似比但丁的“十八层地狱”还深。

文字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的认知符号,既反应着历史也反应着历史的进步与局限。本土沿袭的对“心”的过度解读,对大脑的长期无感,已经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大面积的化解与开蒙,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已经与现代科学接轨,太多沉疴、愚昧已大面积土崩瓦解,人们对大脑的认知已不同于往日千年,从未有过地确定了新认知。不可忽略的是,历史认知总是会遗留下阴影和痕迹的。今时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文字用语还都延续着历史偏向,历史的惯性仍然不自觉的裹挟着我们对心脑的表述。我们对“脑”的新认知是硬着陆。潜意识里心与脑的错位混淆仍微妙存在,一些人无意识地仍旧以为“心脏”是用来想事的,沉浸在“用心思考”的迷团里。虽然它对我们实际生活的影响干扰已经很淡,但不时仍在发酵。勤动脑,勤思考还处于大力提倡阶段,并未变成自觉的习惯。脑瓜的使用率还不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高,遇事追风、跟风还是时尚。显然一个庞大的族群要真正走出历史深雾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像城市堵车一样,我们的脑流量很容易拥堵在某单一思维的路口,轻浮、狭隘、短视、麻木、偏激现象盛行,看不到远方的山脉及更广阔的思域空间。无论是工作现场、学术讲堂,艺术舞台、还是绿茵场上,“思维”“意识”“机智”“机敏”“把控”“清醒”“精细”等这些反应大脑运作与脑功密切相关的思维软件,往往仍旧是各种场景中的短板、盲区。“大脑”只是信息的转场的地方,传输机构,而不是思想的诞生,独立思考的中枢。凡此种种都在制约着我们的前行,阻滞着创新创造。因“偏心轻脑”留下的后遗症远未彻底治愈。

一个发达的社会,最终需要千万颗发达的大脑。无论怎么说,“心”终归是不能思考的。我们离不开血液,离不开一颗强大健康的心脏,同样我们也离不开一个发达运转的大脑,离不开健全的心智与智慧和丰富永不枯竭的想象力。血液足了,思维意识强劲了,胳膊腿才会强劲,四肢才会更敏捷,工作、动作才会有神来之笔。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兴盛与兴达莫不如此。无论平凡的生活还是杰出的造化都仰仗于强大的思考力。

 “心”“脑”皆是神奇的,让脑细胞滂湃起来,激越起来!让思维的鸟儿飞翔起来!这也是“心”之所在。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