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月是故乡圆,但愿人长久
作者:贾虹  发布日期:2019-09-13 02:00:00  浏览次数:1849
分享到:

月对我来说,从小就很遥远,因为我总坐不下来,小时候的我,很皮,很好动,没有现在这样安静。那时候也没有外婆摇着蒲扇在月亮底下讲童话的经历。外婆是给我们摇过蒲扇、吟过唐诗,但那不是我羡慕的阿娇的童年。

我总认为,月亮属于乡村田野,属于咿哑欸乃的小桥流水,属于青山绿水,属于阿娇摇着小船......

我们的外婆摇蒲扇是在拥挤的城市狭小的空间里,那是我的童年。当然,外婆也是一边哼着她的家乡小调一边用蒲扇帮我们赶蚊子,思念她的故乡。那是我童年记忆里最幸福的时光,虽然短暂,却很是享受。在上海这个拥挤又逼仄的大城市里,我们从没赏过月,也见不着阿胶那弯小桥边的月亮。

记忆中最清晰的月亮是在内蒙的旷野上。那是我见过最清冷的月亮,当然那不是中秋的月亮,而是大回城时赶车在冰天雪地的凌晨。那轮明月,是我坐在毛驴车上一路相伴最长久的月亮,暗色的天穹空旷得无边无际,有几颗冻得随时要掉下来的星星微微闪闪地伴着,就这么一轮满月高挂,冷辉耀眼,寒星相伴,一辈子不忘。

记忆中,赏月这么高雅的事似乎很有几次,又觉得没有几次,因为记忆不深。那些热热闹闹的所谓中秋聚会,都是偏离了主题的,活动很热闹,月亮很孤独,名为中秋节却经常见不到月亮。

也有朋友相邀去哪哪过中秋,感觉总不得要领。我以为过中秋这样的赏月古节,应该有一种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唯有故人才够格。而古人又以有诗情画意情趣盎然的人才懂格。我没读过现代人的中秋佳诗,因为似乎没有遇见过够格的现代中秋佳句,满脑子的都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也许是太主观了吧?散文也就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印象,但那不是关于中秋的月色。我以为做得出那些诗句的人才够得上赏月这种高雅的事情。

有共同情趣的知己朋友们喝酒品茶吟诗聊天,的确是一种向往的场景,但随着时代的不断所谓进步,这种场景居然只能在古诗堆里寻找了,这真是一种很扫兴的感觉。再加上我一不恋茶二不喜酒三不爱聊天,还远天拔地人如浮云飘来忽去地到了南半球,久而久之自己都觉得自己已变成了一个极无趣的人了。那些说我有趣的朋友一定正好是我碰到了对胃口的人,碰见对胃口的人当然有趣的潜质立马浮上水面,也才有了有趣的腔调。

其实有趣也要看人的,所谓人逢知己变有趣么!

但赏月吟诗这种事情是需要近距离互动的,那些曾经有趣的人事有的已经远去有的永远消逝了,只能在回忆里遇见了,心中难免黯然。

如今的我大多数的时候选择安静向隅,或书或画或音或琴;再或心血来潮做一些以往从未做过的事情:比如花市宠物学些缝纫,自己觉得很有趣,很接地气,很喜欢。

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个中秋节过去,多少回忆远的只剩下模糊的轮廓,自小到大,感觉明亮清晰的中秋气氛真没有多少,抬头看看经常被云层遮住的月亮啃一个月饼,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被我写成这样,自己看看都觉潸然,但的确如此。

马上又是中秋了,排山倒海的网络祝贺已于好多天前就开始拍击心岸,还有就是那一个月前就满眼转到你头晕的月饼广告,无论国内国外,只要是华人的节日,你都逃不掉被广告左右的命运,这些广告让我看见月饼都想躲。

但传承总归是传承,这个节日的远古气息自会让你抬头寻找月亮,我在阳台上,就可以做到,这里没有密密挨挨的楼群和蔽日的摩天大楼挡住视线,我的视线可以眺到极处。悉尼的夜空很辽阔,显得清爽而深邃直达天际,远处City的灯光阑珊,暗蓝色的天幕上有星星闪动,衬着一轮静静的满月,的确很好看,的确符合中秋的标准。但那真不是阿娇的月亮,也不是故乡的月亮,这是悉尼春天的一个夜晚,再平常不过的满月之夜。中秋节,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并不在这里,但我的心是缱绻的,在这无论谁都会缱绻的节日里,我要对你说:再遥远的距离也抵不过思念的心:亲,想你们!


下一篇:宝贝的兔兔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