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著名诗人韩玉光谈诗歌创作
作者:杨洛  发布日期:2014-01-03 14:19:10  浏览次数:2604
分享到:
       那天,我们正在交谈时,韩玉光老师来了,看到青年诗人们求知若渴的神情,他便滔滔不绝地拉开了话匣子,讲解诗歌创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韩玉光老师直陈当下诗歌界的病弊。然后他又尖锐地指出,诗歌写作要贴近生活,把原滋原味的生活呈现出来就可谓好诗,譬如李白的千古名作《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是从视觉入手切入话题,“忽闻岸上踏歌声”又从听觉入手谈及人物活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因事所感、歌颂友谊,从而使感情得到升华。
       当被问及诗歌所应描述的题材时,韩玉光老师认为诗歌就应该描述当下,写这个时代里的人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及感受。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存在的大背景,都有独特的现实状态,诗人就要记录这个时代,感怀这个时代。于是每个时代都有具有独特时代风格的诗人,唐有李杜,宋有苏轼。
       韩玉光老师还认为,写实要忠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忠于自己的灵感。没有这些导致诗歌激情迸发的诱因,就不必动笔。因为倘若诗人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写诗,其作品就是虚假的,就不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就是骗人的东西。
        韩玉光老师建议青年诗人搞创作,要实现由灵感式创作向体验式创作过度。初涉文坛,青年诗人凭一时的激情,创作文艺作品,多是由灵感迸发所致。意识里,电光火石之处,灵感喷涌而出,于是成就了许多文艺青年。而这灵感多是由爱情所致。待到阅尽人间沧桑、爱情之花已然枯萎之时,创作就要以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基石。记忆里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都可作为创作主题,只要用心去描摹、记述,就可出佳作。如果诗人不能实现由灵感式创作向体验式创作转变,其艺术的人生就会戛然而止。
       在韩玉光老师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文艺界已然消失了许久的傲岸风骨。尽管对于韩玉光老师那些有关旧体诗与网络诗歌的看法,我还持保留意见,但他那犀利的语言、他那力争原则的姿态,都是中国文坛难得的宝贵资源,真正醉心于文艺者都应该对其肃然起敬。
       注:2013年8月28日,接到诗人竹雨老师的电话,由竹雨老师发起、组织的《梨花诗刊》创刊首发式在山西应县万豪凯悦国际酒店隆重举行。当我到达万豪凯悦国际酒店910室时,看到已有《梨花诗刊》副主编竹雨老师,长治日报资深记者、诗人常仕章,《天涯诗刊》执行主编寇宗源在场。后来《梨花诗刊》主编山西著名诗人韩玉光,《新诗刊》主编崔万福也陆续赶到。其间,韩玉光老师畅谈了若干诗歌创作方面的问题。当晚回去我就将韩玉光老师所讲的主要内容整理了出来,但由于此学期教学任务紧等缘故,今天才得以使这一重要资料成型,以供诗歌爱好者共同学习。本人笔拙才疏,难免有与韩玉光老师本意相去甚远之处,这里乞望各位海涵。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