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安倍安倍,不安倍增”是新成语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5-01-09 18:09:53  浏览次数:6010
分享到: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奇葩。许多成语是由历史上真人真事的故事演变而来的,如“毛遂自荐”、“苞丁解牛”、“伯乐相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尤其是影响中国汉民族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大事。

秦朝末年,天下群雄纷起。公元前207年十月,项羽领导的楚军和刘邦(即沛公)领导的汉军在联合推翻了秦王朝之后开始争夺天下。次年十一月,项羽领40万大军破 关西进,驻军鸿门(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8公里之新丰源上)。刘邦部下有一个左司马(官名)叫做“曹无伤”的人暗中给项羽通风报信,说沛公野心勃勃要在关中(即陕西关中平原,号称800里秦川,以土地肥沃、农产富饶著名)称王。项羽听之大怒,便假约刘邦于鸿门设宴,欲乘机击杀之。

然而楚汉两军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项羽的叔父项伯早与刘邦的谋士张良有生死之交,并与刘邦结成了两家儿女姻缘,他的情报使张良和刘邦对项羽所设的鸿门宴有了对策。翟日,刘邦带张良、樊哙等百余骑至鸿门,低调向项羽谢罪。宴席间,项羽的堂弟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意在刺杀沛公于座。此时此刻,项伯按张良的眼色行事,也拔剑对舞,以身遮护刘邦。正当危急中,张良还走出军帐去召唤樊哙持剑闯入帐中,樊哙那凶神恶煞的样子,令项羽不敢加害刘邦,才命舞剑停止。刘邦乘机假装入厕(其所蹲之厕坑遗址至今依然保存),不辞而别,及至项羽发觉,已悔之晚矣!

鸿门一宴,千秋转机。从此楚汉相争达四年之久,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乌江,霸王别姬,自刎身亡,刘邦赢得了天下,建立了汉朝。有人说,鸿门宴奠定了大汉历史的基础,从此逐步就有了汉人、汉族、汉字、汉语、汉文化等等,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不是很贴切,但是值得参考。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喻指言行表面上看不出问题,实则心怀恶意、暗藏杀机。这类成语往往出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中,同时其词语具有深刻内涵和有趣的矛盾或对应。例如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有“舞剑”(表面上的言行)和“意在”(内心的真实意图)的矛盾和对应,一经说出就深入 浅出,让人心领神会。了解到这类成语的一些规律性特点对于捕捉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成语很有帮助。下面就让笔者跟读者一起讨论一下一个可能成为成语的词语吧。

“安倍安倍,不安倍增”这句话是在最近日本民众反对首相安倍晋三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抗议声中出现的。二战后日本作为侵略者的战败国被禁止拥有集体自卫权,不允许向外输出军队和武器,这虽然致使日本变为一个带有紧窟咒的“非正常”国家,然而却使日本得以实行和平宪法60年,成功实现了经济强国的目标,人民过着安宁富足的生活。可是,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右倾化风潮不断,安倍上台后更是甚嚣尘上,他要修改和平宪法,此招动作太难,就搞小动作,先吃蟹脚后掰蟹壳,从解禁集体自卫权开始下手。此举遭到了70%民众的反对,使安倍的支持率首次跌至45%以下。原来一旦解禁了集体自卫权,日本就可以出兵国外,去杀人和被人杀;而且为了挽救其低迷的经济,大做军火买卖,大发战争横财,势必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完全改变了日本作为和平国家的形像。安倍是个极其危险的冒险家,只要他还在台上,老百姓就没有安全感,于是安倍就是“不安倍增”的俏皮话不胫而走,流传了起来。日文与中文相通,对于日本人民的这个创造,中国人民心领神会、感同身受。

“安倍安倍”是日本右翼人士对安倍的欢呼叫喊声。“安倍”既是首相安倍的名字,在日文和中文上又都是“安全倍增”之意。而“不安倍增”是日本民众与之针锋相对 的判词,是对“安倍”其人其名的巧妙而讽刺的注解,让人印像深刻、回味无穷,具有长久留传的生命力,所以也具备了构成成语的基本要素,与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构成方式异曲同工。

“安倍安倍,不安倍增”这个新成语可以表示普通民众对官府或官员报喜不报忧作风的不满和实话实说的抗争精神,也可以比喻某种事物之名不符其实。

2014年7月22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