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预留的禅意——读吴投文《空白》
作者:何均  发布日期:2015-03-12 12:22:09  浏览次数:3389
分享到:

读吴投文先生的《空白》,我感到一丝丝禅意,那是一种预留的禅意。

我以为只可用慧心去意会,但一时半会儿又说不明白,仿佛击中了心中某个地方,有隐隐的疼隐隐的痛,不剧烈,而缠缠绵绵地纠结下去,欲罢不能自已。这是我反反复复读的理由,也是我想写这篇短文的理由。

这首诗开宗明义:“我对空白有一种洁净的癖好”。而此句在第一诗节和第三诗节的首句反复出现,表明诗人对空白的个人的独特的喜好,诗人谓之“洁净的癖好”。癖者,病也。诗人对空白的爱好已近乎一种病态的洁癖,但不是贬义,而诗人在心中已将“空白”像神灵一样供奉起来,不敢有半点怠慢或亵渎,爱护有加。由此可见,“空白”在诗人那里地位是何等重要。

首先,诗人将“空白”看做是“预留的信仰”。我们知道,信仰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对自己认同的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比如宗教信仰。而诗人在第一诗节写道“我喜欢一本书中 / 突然出现的一页空白 / 这一定是为我预留的信仰”。一本书中“突然出现的一页空白”,是可能的,但不是所有书都会遇到,所以诗人说“突然出现”。既然突然出现了,那“一定是为我预留的信仰”,从而印证首句“我对空白有一种洁净的癖好”,形成一种呼应。

其次,诗人将“空白”看做是“预留的贞操”。贞操,是伦理道德的产物。诗人在第二诗节写道“我在前世的日记中 / 留下一页空白 / 里面埋着我的一生 / 这一定是为我预留的贞操”。按佛教的说法,人有前世、今生和来世。“前世的日记”中“留下一页空白”,“里面埋着我的一生”就是“我”的今生,诗人称之为“预留的贞操”,不能玷污,要守贞如玉,才能承前又启后,链接前世和来世。

再次,诗人将“空白”看做是“预留的陷阱”。初看这种提法,好像上当受骗,跌入别人预先的圈套。还是看诗人的第三诗节吧。“我喜欢一首诗中 / 天使为孤独者的爱折断翅膀 / 这一定是为我预留的陷阱”。但是,要注意“天使为孤独者的爱折断翅膀”这一句,就不难理解“预留的陷阱”。“天使”为“孤独者”的爱而“折断翅膀”,这是何等的痴情与伤心,可谓肝肠寸断,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就仿佛是“预留的陷阱”,也是“美丽的陷阱”。但不要忘记这一诗节的第一句“我对空白有一种洁净的癖好”。不然,“空白”无处生根。这是对第一诗节的照应。

最后,诗人将“空白”看做是“预留的死亡”。诗人在最后一诗节写道“这一生的空白太奢侈 / 我喜欢在午夜的祈祷中 / 面对辽阔的虚无 / 这一定是为我预留的死亡”。诗人回到反观人生。诗人认为“这一生的空白”是有点“太奢侈”了,“在午夜的祈祷中 / 面对辽阔的虚无”,才明白那是“预留的死亡”。这就好比——问:人活着有什么意思?答:没意思——一样让人感到无所适从的茫然与无奈。当独自“面对辽阔的虚无”时,我们真就完全虚无了吗?答案在第二诗节。这又呼应第二诗节。

全诗共四个诗节,每诗节都四句,诗节之间采用ABAB回环照应的结构,从而形成内循环自足的系统。至此,诗人完成对“空白”的参禅悟道。

空白已上升到艺术的境界。这就像书法作品的“飞白”,绘画艺术的“留白”,音乐艺术的“余白”。其实,不仅各种艺术需要“空白”,人生艺术也需要“空白”。  

2014年1月29日初稿于普明村,2月3日修订于杨官村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