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莲花校的女婿们 第三十九章 水家货摊 三
作者:谢奇书  发布日期:2015-05-04 15:52:35  浏览次数:2102
分享到:

水刚记不起自己是怎样慌慌张张的支吾着,逃离了晏小雨的。

当他走出安静无人的教学大楼时,天空一河繁星。

蔚蓝色的秋夜,凉风习习,树影婆娑。踩着一地清凉,踯躅而行的前高中生小号手,心绪纷乱,不能自禁。

水刚先回了家。

老爸听完儿子的述说,不胜唏嘘,老泪纵横。

“晏老师是好人,好人啊。我们水家欠她一笔,怎么还得清哟?”,一夜无话,不提!回了莲花校的水刚叩门时,资琴早已睡下。

水刚知道老婆的习惯。

不睡则罢,披头散发的在床上翻来复去的折腾。

可真要是睡了,一定轻轻打着呼噜,就是闹地震也不会惊醒。于是,掏出钥匙开了门。洗漱后,水刚轻手轻脚上了床,枕着一屋清辉想心事儿。

这当儿,资琴忽然咕嘟一句:“秘书长,你坏,放开我!”

一翻身,滚向了里侧。

水刚听得直切,心忽然砰砰砰的跳了起来:秘书长,秘书长是谁,以前怎么没听见过老婆在梦中这样的呓语?

而且,资琴从没在梦中说过梦话。

出了一趟差,怎么一下说了起来?

尖起耳朵的水刚,幽暗中睁大眼睛仔细听着,可只有老婆均匀的吐息。不久,像潮水一样袭来的睡意,就完全吞咽了他。

第二天一早,水刚就起来了,匆匆抹把冷水脸,就往老爸家赶去。

老爸也早起来了,见了儿子很高兴:“资琴还在睡吧?”

“嗯!”“这孩子,前些日子累坏了,让她好好休息休息。”“嗯!”,老妈端上早餐,父子俩坐下,狼吞虎咽地吃着。

老妈问:“水刚,资琴给我和你爸带的衣服,怎么都小了一号?你问问她,能不能拿回去换换?”

“怎么换,重新飞回北京吗?”

水刚用力塞下最后一口馒头,抹抹嘴巴。

“妈,水!”,老妈就把一大盅冷开水递给儿子,咧着嘴巴乐了:“那是!我给闹糊涂了。”,吃完饭,老爸就打开大货柜,看看瞧瞧:“水刚,你看我们是先拿去,还是去了回来拿好?”

“拿去吧,免得又跑回来,麻烦!”

水刚瞅瞅那个用了许多日子的杂木大货柜,想着什么?

忽然醒悟道:“爸,还说什么买自行车?我看,把这货柜脚安上四只滑轮,直接推到街头不更好?”

这样一来,老爸也笑了:“是啊,安上滑轮不比自行车强,而且还装得更多?水刚,你可真聪明能干哟。老爸捉摸了这样久,都没想到呢。”

自从上次老爸提出站街头太累,得想想办法以来,父子俩跑了许多趟商店。

可跑遍了市区,甚至还专门跑到郊县,以前遍街皆是类似黄包车的拖斗自行车,杳无音讯,消失得无影无踪。

问多久才能有或者是否可以预订?

对方一律摇头。

“算了吧,都是些封资修的东西,早砸碎回炉去啦,谁还敢生产哟?”,无奈,父子俩决定买二辆能载重的自行车,车头朝二边,中间弄块大木板用铁丝一固定,先推出再说。

不管怎样,这样总比单身穿着十几件衣服么喝来得轻松。

结果,由于水刚过失伤人事故的发生,暂时搁浅。

现在,父子俩说干就干,水刚跑到街上买滑轮,老爸则在家里翻腾杂实的木料,顺便把货柜擦拭得得干干净净。

九点过,父子俩推着庞大的货柜出了门。

使用多年的杂木贷柜,在深秋的晴朗里轻轻松松的滑动着。

货柜四面,贴着四个大大的墨笔“福”字,福字下面,又是一排小字“水家贷摊,价廉物美。”,这是老爸擦柜时灵机一动的创意,衬着上午明快的光亮,多远就瞧得一清二楚。

这是沙河镇,不,甚至可以说是全区和全市,第一家跑单干的以这种货摊形式进行买卖。

货柜在父子俩平时的地盘上停下,还没开箱,就围上了一群人。

大家都惊奇的瞅着,抚摸着,有的还蹲下去,仔仔细细的观察着。人多,货好,不一会儿,借着这种新鲜的销售效应,父子俩居然就陆续售出了不少衣裤。

水刚看见好几个同行从自己的地盘跑过来,津津有味羡慕的围着货柜转悠。

一个哥儿们咬着自己的指头,晃荡着脑袋瓜子。

“水刚,真有你的。我们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方法?又方便又省力,比穿着衣服么喝强多啦。”

另一个哥儿们则瘪瘪嘴巴,不以为然:“这简单哟,钉几个滑轮一放,找个大木箱子一装,推起走就是,四化早实现啦。”

有人不屑的啐他一口。

“你是谁。水刚又是谁?大无畏英雄哟,你照弄,行吗?大老刘首先就不会同意,弄了也白弄,还实现四化呢?”

父子俩微笑着听着,不搭话也不反驳。

只是瞧见行人过往,就开始么喝。

“货摊货摊,水家货摊,来瞧瞧,来看看哟。”,人群中,水刚忽然睃见了那个中年干部,就喊住了他:“同志同志,住手!”

中年干部抬起腰。

“小伙子,你喊我?”

“嗯,请你离开,卖别人不卖你。”“这就怪了,我拿的不是人民币?”中年干部佯装不懂,又想俯身。水刚就过去把他一掀:“滚开,不要逼我翻脸。”

一边的老爸很是不理解。

看着那人灰溜溜的离去,皱眉道:“水刚,怎么赶自己的顾客,自断财路哟?”

“探价的。”水刚只能简单的回一句,又忙着招呼大家。街头意外的热闹,早有人传给了镇办。中午时分,大老刘小阿刘亲临现场。

只见镇中心的闹市区,一大群人围着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不时有人拎着衣裤挤出来,一面在自己身上比比划划,一面高高兴兴的离开。

这种在沙河镇从来没有过的景象,一下吊起了二个镇办领导的心:糟糕,出了什么事儿啦?走近一看,气坏了。

光天化日之下,水家父子居然敢在街头如此蛊惑人心,明目张胆的公开么喝买卖,这还得了?

眼下,虽然跑单干的渐趋渐多,可都是单人在街头游荡,挤眉弄眼,见了镇办工作人员犹如老鼠见了猫。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