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奇书散文 千年秦淮水悠悠 一
作者:谢奇书  发布日期:2015-10-24 12:28:53  浏览次数:2045
分享到:

 公元848年深秋,杜牧夜游秦淮。

   据史书记载,是夜秋雨初停,冷风缓抚,树叶飘零,那雨水混合着轻雾,沿着秦淮河两岸,冉冉散漫,缓缓逶迤。

   孤芳自赏。

   诗人信步。

   但见雨雾里灯光朦胧,笑声不断,歌女艳影,狎客豪饮。

   歌女唱的是《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遥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

   陈朝虽亡。

   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

   而且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

   一时,诗人沉吟良久,胸中的愤懑喷薄而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实,这首诗是借题发挥。

   杜牧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内忧外患,险象环生,矛盾加剧,群臣们却沉湎于酒色,歌舞升平,快步要陈后主的后尘了。

   我一直相信,秦淮河的出名,是靠了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杜牧杜紫微的这首《泊秦淮》。其实,我最早知道秦淮河,却是因为年少时,在语文老师的督促下,大声朗读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那悠闲的“七板子小船”。

   那“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

   还有那“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云云。

   多年来。

   我乘着想像的翅膀,海阔天空,泛滥成灾,倒也自得自乐。

   艰涩岁月,有谁知道一个无名少女的想像和心思?

   我终于有幸到达秦淮河时,正是流金溢彩的午后时分;我们一行人匆忙下得旅行车,不顾导游的大声叫唤,便一头钻进了人海。

   不错。

   的确是人海。

   站在夫子庙外街,放眼望。到处是黑压压的人头,仿佛浩瀚大海里颠连起伏的鱼儿。左右乱闯一番,我居然就过了大石桥(后来才知道,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朱雀桥),顺着人流,徜徉进了一条大街。

   但见。

   挑檐飞角,白壁茶架,商埠林立,热闹非凡,倒真是颇有东晋时期的中兴国运情景。

   可我毕竟不是来凑热闹的,略感失望之际,恰巧一眼扫到“李香君故居”五字,陡然一喜:啊呀,就是那个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么?

   李香君占了历史一角。

   是个名女。

   在孔尚任的《桃花扇》里,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

   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

   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

   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悬迷。

   舞台上的形象。

   传说中的典型。

   没想到,竟然还真有其人其地?

   兴奋中我拨开人海向前,只欲挺身而进,一目了然。然而,一块做工精美,下红漆上玻璃的收费牌,冰冷冷的迎面而立。

   伫足。

   一目十行。

   钱钱钱……怅惘抚袖,不看也罢,别了,香君姑娘!扬长而去。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