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渐行渐远的老行当-锡匠
作者:王喜根  发布日期:2015-10-30 20:17:04  浏览次数:2859
分享到:

我小的时候, 感觉天气要比现在冷得多,人们晚上睡觉都习惯在被窝里放个烫壶。烫壶有多种多样,铜的、锡的、瓷的,最不济的弄个盐水瓶也能凑合。黄灿灿的扁圆铜烫壶,样子好看散热也快,为了防止烫伤小孩,外面得裹个布袋。锡烫壶其貌不扬,散热相对慢一些,不用裹布袋,热乎乎的能持续到天亮。

在江南一带走动的锡匠多为兴化人,他们一家人都住在船上,船一靠岸,徒弟便手持两件工具,“叮儿当、叮儿当”地走街串巷揽生意。等生意揽多了,他们便将沉甸甸的锡匠担子挑上岸。通常,人家请锡匠打锡器,都是自己备料,主家把残破锡器送来,锡匠一一过秤,详细记下重量,根据来人要求打造的物品换算一下重量,做到双方心中有数。然后,找一处宽敞、平坦的地面做作场,生意就算开张了。

小炉灶支起来,风箱一拉,火苗直窜,那小小的坩埚散发着温暖的橘红色光晕,锡的熔点很低,不大一会,破旧的锡壶、蜡烛台便慢慢熔化成水银般的液体,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绵软的金属味道。此刻,锡匠便会把两块二尺见方、一面裱着表芯纸的方砖打开,在表芯纸上放上一条湿润的细软棉线。棉线圈起的轮廓,根据打造器具的大小和样式而定。如果是做锡吊子,那线绳会圈成一个扇型的面,线头露在石板外面,却不交叉,两个线头间留有一定的空隙。然后再合上两块方砖,锡水化到一定程度,锡匠就把坩埚端起来,吹掉锡水上的灰尘和杂质,然后对准线头间的空隙,小心翼翼地倾倒进去,方砖缝隙间冒出淡淡的青烟。约摸五分钟,打开方砖,沿着线圈的轨迹,就是一块锃亮的扇型锡板。接下来,锡匠稍作裁剪,然后在砧板上锤打,直到打出锡吊子形状。拼接上壶底、壶嘴、壶把,再用边角料做一个壶盖,最后在壶身上用木槌轻轻搥打出均匀的亮点,一个锡吊子便问世了。粗使的锡器,这样就能交活。若是细巧的锡器,还要用刮刀刮一遍,用砂纸打一下,用竹节草擦一擦,擦得银光锃亮。

刚做出来的锡器的确很亮,可是时间不长便氧化变成灰黑色,但用锡器贮存茶叶、温酒是再适宜不过的了。在那个科技相对落后的年代,因为它可塑性好、密闭性和导热性强,锡器便长久地成了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伴侣。
    记得我姨父冬天就喜欢用锡壶烫酒喝,每次他把酒倒进锡壶,注满开水,那酒不一会就热了,然后用小酒杯啜着喝,眯着眼喝得有滋有味,喝到兴头上,情不自禁地给我和表哥嘴里塞上几片喷香的牛肉。

如今在我们生活里已找不到真正的锡匠,寻常人家也很难觅到锡做的器皿。回首往事,一切都是那么仓促,仓促得就像刚出世的锡具,银亮的色彩转瞬即逝。




评论专区

简农2015-11-21发表
我也同感,湖南常德老家铁匹匠,问好
jiaijia2015-11-07发表
楼主是兴化老乡?我也是兴化人,问你好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