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视点

新闻视点

SBS 40部世界文学作品中 余华作品入选
作者:周骊  发布日期:2015-12-27 23:55:15  浏览次数:2816
分享到:

今年是SBS建台四十周年。为庆祝SBS这个世界最多语种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创办40周年,SBS特别推荐"SBS40部世界文学作品"。"SBS40部世界文学作品"推出的宗旨是为了回顾SBS在过去四十年里所讲述的不同民族的故事,展现SBS对澳洲多元文化事业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是庆祝世界文学领域在过去四十年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入选 "SBS40部世界文学作品"  的有:

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普里莫·莱维的 《 If This Is A Man如果这就是人类》,回忆他在奥斯维辛被囚的经历。

韩国作家李文烈的作品,《Our Twisted Hero我们扭曲的英雄》,写校园小团体的斗争。

法国黎巴嫩裔作家阿敏·马卢夫的阿拉伯语作品 《In the Name of Identity: Violence and the Need to Belong》

还有原住民作品《Back on the Block, Bill Simon's Story》 等。

入选"SBS40部世界文学作品" 中也包括了一部中文著作,  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To Live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格非、孙甘露等的创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评论界称之为"先锋文学"。

张艺谋根据《活着》拍摄的同名电影在澳大利亚,由SBS电视台首先引进和放映。

如今余华的这部作品又入选 "SBS40部世界文学作品 ", 余华作品与SBS的关系似乎更有缘分了。

余华的作品有人爱,有人骂。在论坛发言中,余华自己也笑着总结:前十年是在掌声中写作,后十年,是在骂声中写作。

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余华选择了当时还比较孤独,比较小众的先锋派的表达手法进行创作。这是因为年轻人的特立独行,还是有其他的考虑呢?在余华的早期作品中,他打破传统审美习惯,比较多地表现了丑陋,暴力,鲜血和死亡。这是否与余华做过五年的牙科医生有关呢?
让我们再次重温记者 周骊对余华的采 访

SBS40部世界文学作品完整榜单 见 https://www.sbs.com.au/radio/explainer/40-books-around-world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