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文革博物馆”在广东
作者:蔡田明  发布日期:2016-04-20 20:49:58  浏览次数:2910
分享到:

写过深刻揭示封建忠孝礼教文化束缚国人的《家》作者, 巴金在晚年多次呼吁大力提倡建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他活过百岁也没看到,就去世了。其实, 在此期间在广东一个小地方,已开始建起了文革博物馆。 在巴金逝世悼念会上, 他们派代表送上了最能让他老人家安息的一个花环, 从一个小角落圆了这位世纪作家的“世纪遗愿”。

“文革博物馆”建在澄海塔园内。澄海如同潮阳原来都是县, 现在归并汕头市而成为一个区。潮阳在汕头西南, 要车行半小时进入市区,而澄海在汕头东北,也要半小时。 所以我们从潮阳开到那里要一个多小时。从国道转入山路, 周围山连山,不再有市区的喧闹,满目自然的林木谧静风光, 为深山塔园的命名增添些神秘的色彩。

谈到经验时,文学家约翰生说过, 有些人经历一生却什么经验也没有得到。(见《约翰生传》)确实, 把“经历”与“经验”分开, 显示这位以谈话睿智而为人熟知的大家的敏锐深刻。广义地说, 整个国家民族在经历这场灾难中却几乎完全没有得到它应有的经验教 训,尤其在制度法理人权理念上依旧我行我素, 甚至以秩序维稳掩盖了改变问题实质。不论实际,即使理论上,对“ 文革”从最简单的形式上讨论反思,都还是思想的“禁区”, 一个不能开发的“特区”。不讨论不争鸣不深入的话题, 从何谈汲取历史教训,从哪里来思想进步、观念更新、制度建设。

惟其如此,澄海文革博物馆的建立,就像改革初期设“经济特区” 那样重大重要,如“警钟长鸣”(塔园一个景点), 至少在一个角落时刻提醒人们, 我们中华大地还有过这样史无前列惨无人道的历史,不必提, 面对历史甚至现实, 我们还有多少人仍保持同样类似的思维同样的观念同样的逻辑同样的 制度腐败。 若依旧还是在以党而非国家公民或人民大众的利益判断是非对错的“ 黑白思维”观念下,谁能保证不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形形色色的“ 文革”呢。

从思维逻辑上说,如果我们把这三十年的“经济改革” 叫做走另一个方向同一个思路的“文革”,也不会很难理解。 借毛泽东话说,“文革”是与“人斗”,那么,“经革”就是与“ 地斗”。前者“内乱”,后者“地乱”, 基本破坏了民族赖以长存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甚至空气资源。 两者都有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狂热, 有丧失人性良知道德底线的恐怖,并且都有“无所畏惧”和“ 史无前例”(失误没有先例)的特色。再说“文革”把“官”打倒, 与“经革”让“官”致富,似乎不同, 可为什么总让人感到那场领导人错误发动的“文革” 与现在领导人正确领导的“经革”,还是有那么多体制观念、 思想作风、行为言论、管理工作的一致呢。 什么时候国家公民可以正常地监督代表他们的官员过去是不被“ 打倒”当下是不被“双规”, 同时也能有效地限制制止他们滥用权力“致富”呢。无怪乎, 面对当下空前的贪官腐败,有多少人想借“文革”形式来发泄, 又有多少人不害怕这发泄的终极恶果、民族灾难、国破家亡。

这个全国首家民间“文革博物馆”主建筑物, 是一座仿北京天坛古建筑的三层楼宇, 又是现在整个塔园的核心建筑物,也是现有十四个景点之一。在“ 文革博物馆”内,主要是用石片影雕把香港出版的一本《 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全书包括图片镶嵌在圆壁墙上, 同时馆内展出一些实物书刊,借以反映“文革”一般面貌。

我原以为能在这里看到更多实物, 如一些高帽铁棍家书检举信揭发大字报油印小报追认书等等, 可惜它能展出来的太少。 这些在民间在老一代人家里可能还保留的东西, 正在随着人去而消失。这些真能触目惊心、无法回避思考的实物“ 软件”,想想看在这种不能正视“文革”的大环境下, 要在这里永久保存它,难度有多大, 不必提需要多少空间地方这个未知数。  

除“文革博物馆”,一个七层高的仿古宝塔建筑,取名“宝塔思安” ,成为“塔园”所以叫塔园的地标。宝塔内每层环壁墙, 镶嵌一块块墓碑,书法名家刻写各界人士追思悼念的题词题字。 我不知道“塔园”的命名是否还与传统的佛教徒超生有联系。 塔园内新建一个特别景点叫“安息园”。 它有三个平台,给那些“文革”中死去的“英魂”,“冤魂”“ 亡灵”一个安息的地方,供人集中悼念。现在周围几块大石碑上, 已刻有三千多个蒙难者名字。 这些名录不同于澳洲军人纪念碑按字母顺序那样整齐排列, 而是按亲人给出的签名,我想大多数是亲属的代签名,即便如此, 很有见字见人的亲切亲情。

据介绍,任何亲属与“广东汕头澄海塔园建设委员会”进行联系, 把“文革”中死者简历寄给他们,都可以把亲人名字刻在石碑上。 这将是个无法想象、何能结束的长串名单。两千万人, 以一人一块砖(22.5厘米)延伸,也成为万里(4500公里) 之另类长城。如果从“博物馆”知道“文革”究竟如何发生, 那么到“安息园”这里就见到“文革”到底产生什么文化反思。

塔园里,随处可见这些构思巧妙和点题达意的不同景点,如“ 碑廊铭史”,“恸石志恨”“心碑永矗”“潮音伴月”“榕石真诚” ,“石笔书史”等。它们沿山石坡而建,供游人见景生情, 睹目思人。有许多大岩石或石雕或钢筋水泥造型艺术, 刻有中国特有的碑文书法,成为坚固耐久的艺术珍品; 随处可见一千多人题写的诗词文章墨宝,塔园如同书法园林, 增添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加上原有的水库和游艇项目, 周围青山怀抱,树木葱郁,登高望远的自然风光; 同时曾短暂地被凤凰电视周刊等国内外媒体宣传, 塔园得以为人了解,至少一度在当地或汕头地区成为热门旅游景点。

 当然,因为它的偏远地理位置,它的“民间”性质, 更关键它在官方合法性地位所给广泛宣传它带来的限制, 它的影响知名度还十分有限。它处于自生自灭,若不是官方打灭。 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搞园林建设,更需要把“民间”的帽子摘掉。它“ 生死未卜”。我想, 这也是塔园建设者们尽力去用这里海已枯石不烂的大“石” 头去打造每个“硬件”的原因,让这些石碑林如同埃及古墓一样, 即使被破坏打烂推倒埋没炸掉,也抹去不了其曾经有过的祭悼光彩、 遗物寄托、反思意志。

建塔园的构想,最早出自给一些文革冤死者建个纪念墓地的初衷。 一位老市长书记,到这里后听说有一块地方, 那里埋葬有文革死者的尸骨。一查有七十多人。他们是在澄海县“ 文革”期间被活活打死的四百多人中的一部分。 他们的亲人在平反落实政策后,把死者尸骨移葬在这里。 类似的坟地,全国各地处处都有, 如重庆沙坪坝区墓园有四五百文革武斗死者,可都没有这里的幸运。

面对这些“大庙不收,小庙不留”的尸骨, 文革二千多万蒙难冤死的不幸个人群体,让老市长感慨而萌发意愿, 并且从1996年后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坚定不移地搞这个塔园建设。其中甘苦他自知, 任何了解中国国情的人也清楚。这是刀架脖子要“吃花生米”的事。 塔园建建停停,没有官方敢批财政支出,这倒也是一个真正的“ 民间”塔园。 在有理无理有声无声有干预无干预甚至不说你懂的情况下, 他的决心还有支持者的信心,在能否建塔园上,就变得十分关键。 当时与市长一起筹备塔园,九十高龄的庄明瑞老同志说, 告到江泽民那里也不怕,“到中央我走在前, 要枪毙对我先开第一枪”。 正是靠很多这类从文革死里逃生的老革命, 还有他们能官复原职的地位, 确保这个塔园以它很特有很不一般很奇葩的方式,默默地生存, 顽固地发展下来。我真不知道它未来的命运, 可却感到它如磐石那样坚硬。

因我父亲认识这位塔园创建人彭启安老市长的关系, 我们有幸地亲见他并在他陪同解说下, 一一了解整个塔园建设的历史,也得到他赠送《文革博物馆》《 塔园留踪》等几本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介绍文革及塔园史的书籍。 我把它们带回澳洲,供有心人传阅。 海外华人若有兴趣得到这些书籍,可以直接与塔园委员会联系, 把多少工本邮寄费给他们,是不会没有收获的。 我仅是给了些书籍成本费, 彭老先生立即叫身边工作人员记账写收据。早已听说他廉洁, 现在亲见他认真。塔园倾注他的心血,他要些报酬应该, 可他分文不取。塔园所以有今天的辉煌, 与他和建设者们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

老市长身材不高也不胖,有南方老人那样的精干矍铄。 虽早已过七十,早已退休,还经常把塔园作为家,经常带人来参观, 经常为人讲解介绍。有求必应。我见有一位中青年, 正带一些人来参观,自称某大学副教授与他打招呼, 特别感谢他帮助。

我跟着这位七十七岁老人爬山观景,多少有些气喘吁吁, 可他却没有任何疲倦。经常在一些碑文面前刚停下, 马上手就指着文字,顺口便激情朗读, 似乎生怕我理解不深体会不到,这让我觉得这些文字写得固然完美, 他的朗读更添言语的深刻,有声还是胜无声。

我劝他不用陪我走上有三十六米高的“宝塔思安”, 他执意先行导游,生怕我遗漏看不全。 我理解这是他生命他血液他灵魂的一部分。 他要在有限的时间从历史的高处, 登高多看看这个塔园周围的无限风光和未来的蓬勃生机。确实, 他站在了民族思想的高度, 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塔园, 我也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见到这位目光深邃的老人, 可我心里早已留下了永久难忘的记忆,如“文革” 那样终生不能遗忘的回忆。(今年2016是文革五十周年。笔者曾于 2008年三四月间回老家探亲访问过这个塔园。 这里发表当年所写游记部分。供阅读反思。)

2016,4,19定稿




评论专区

进生2016-05-06发表
如今,澄海文革博物馆“塔园”,天坛式建筑“文革博物馆”的环形外墙,正搭起高高的脚手架,还在施工。长长的【文革蒙难者黑墙】千百个文革蒙难者的姓名,被一些零星图片遮罩, 广场前边的巨大墙体上方凸出处,苍劲的“塔园魂”,已赫然换成“中国梦”。(这同当局毁掉夹边沟苦难者家属建的纪念碑是同一个心机)。 从山门到各处景点,各类不同造型石材上石刻的、文革浩劫史实,各界人士反思文革的文字、文革祭文碑等全部被大小广告画布包裹覆盖。 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学雷锋、传统文化”等内容。 若说这是21世纪中国式的死魂灵让活灵魂不安的两军对垒,像是嘲弄这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走到了尽头。 且慢,别忘了主题墙旁边地上有的两只小小石雕“白猫、黑猫”,依然缄默地看着,历史还将倾听它们的智慧。 只是该问一句:中国式的21世纪老鼠是什么含义? 一衣带水的那边,是日本,那边的政府,这边说:“你们要反思历史。” 他们仅仅是继承了那段历史;而这边,许许多多真是文革的当事者参与者。 呵呵!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