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你从哪里来?(七 )“小医生”艾莉莎
作者:尹怡红  发布日期:2016-07-31 21:47:01  浏览次数:2360
分享到:

记得我们结婚前一年,跟Tommy去拜访他母亲艾莉莎,第一次见面就明显感到这是一位思路清晰的女人,废话不多,提问全在点子上。和我母亲一样,她也是医生,与我母亲的随和与谦逊不同的是,她性格中透出一种与生俱来的果断与骄傲。

艾莉莎出生于1935年,二战爆发时4岁,二战结束时10岁。

yu2.jpg由于记事以来的整个童年时代都处于战期,耳濡目染,男孩儿们的游戏总是打仗;女孩儿们的游戏总在救护。“小医生”艾莉莎无休止地缠着小朋友们“治疗”,缠着忙碌的大人们“治疗”。她父亲每天在接受她的“治疗”之余,总要软硬兼施,把她弄到钢琴面前坐下来,弹上几个练习曲。这是她姐姐没有的殊荣,因为姐姐没有显现出艾莉莎所具有的旋律感。

战争结束后,艾莉莎的钢琴弹得相当出色了。父亲因乐团与家教的事不断增多,使得与女儿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少。除了继续指导新曲目,敦促她每日反复弹奏之外,没有更多时间伴随女儿成长。一天,一位邻居轻轻敲响了门,神秘兮兮地说:“科索纽斯卡先生,你应该给你小女儿好好买一只网球拍子.....请跟我来。”艾莉莎的父亲跟这位邻居来到楼后,只见艾莉莎手握一个笨重的木制拍子,“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一只网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在墙壁与艾莉莎手中的木拍之间飞速而有节奏地弹跃、撞击。两位大人伫立良久,那球竟一直在艾莉莎娴熟的掌控之中密集而持续地跳跃。

艾莉莎的父亲一向尊崇天赋,当天就带女儿去选购了一只上乘的网球拍。没几天就联系好了全市一流的网球名教练,把女儿送去做高徒。钢琴、网球并驾齐驱。

通常学网球,先要从捡球的球童做起,教练见她眼疾手快起点高,特许她直接进入训练。艾丽莎入门上手都很快,经过几个寒暑的专业训练,在Gdansk的省级赛事中夺得女子单打亚军及女子双打冠军。值得插一句的是,很多年后中年艾莉莎去美国看朋友,遇到一位当年的球童,在美国任网球教练呢。

scan0004-1.jpg(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艾莉莎)

你奶奶艾莉莎和你爷爷瑟吉.马索凯维奇相遇在一个拍卖画的派对上。我很难想象这对相差11岁的男女,一个阅历若书,一个单纯如画,最初他俩究竟被什么所相互吸引。我上礼拜唆使Tommy打电话和母亲艾莉莎聊聊那段往事,打探点儿细节。可惜不善变通的Tommy把话问得很实,于是只得到一句回答,也就是本段第一句。也许还因为Tommy的继父就在电话旁,所以紧接着她又补充说遇到Tommy的继父是在一位同事的生日聚会上。Tommy的继父比艾莉莎小9岁,她的两任夫君年龄相差20岁,这该是一个出故事的热点。

艾丽莎家离海滩不远,瑟吉.马索凯维奇总是在沙滩上等她。一高一矮两个身影时常久久地沿着岸势流连,瑟吉话不多,但喜欢倾听,倾听艾莉莎滔滔不绝的诉说。艾莉莎高中毕业在即,何去何从是她新近的困惑,走钢琴的专业之路呢?还是走网球的专业之路呢?父亲认为她指法灵、听力好、感受力强,弹钢琴大有前途;教练又正紧锣密鼓地训练她和另一位姑娘的双打,对她俩参加全国比赛满怀信心。

听完了,深思熟虑之后,瑟吉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有一位年长男朋友的好处------当务之急需要选一门可做终身职业的专业报考大学;钢琴、网球可以留作终身爱好。

于是她选择了儿时的理想------医学。她考上了,她毕业了。




评论专区

yin2016-08-01发表
谢谢留言。从我丈夫那里听下来,他们国家从体制上似乎对工作、对生活的限制还是不少,尤其后来他在军中。但除了物资匮乏,强制劳动,好像政权没有过多地直接干预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大是大非的标准及大众基本审美没有被扭曲。
读者2016-08-01发表
战争一旦结束,便能如此恢复和平的生活。一个骨子里正常的国家。 这是怎样的一种特色?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