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不求甚解学写诗
作者:江心  发布日期:2010-08-12 02:00:00  浏览次数:3504
分享到:
        我对诗的认识很简单,就两条,一是看有没有诗的语言格式,二是看有没有诗的语言意境。
诗的语言格式也就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长短、自由体等,还有韵律规则,再附加一些有的诗体所要遵守的平仄对仗要求。诗的语言意境指的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有没有诗意。 
举个例子,唐骏学历造假事发后,有一个自称是唐骏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校友,名叫禹晋永的跳出来表演,这位头上也顶着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帽子的老兄在玉树地震期间也写了一首七言诗,抄录如下: 
心系玉树睡不着,半夜起来看微博,以为只有我一人,结果博友都没睡,都在关心玉树人,
国家行动很神速, 救援工作没停步,玉树幸运比汶川,我们大家都心安,祈祷难友能安魂,
活人定要信乾坤,国家民众齐出手, 幸福生活样样有!
这首虽然有诗的语言形式,但丝毫没有诗的意境,在我看来不能算是诗。
再举个例子,我在小学低年级时曾经读过一篇现在看来是再短不过的课文: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 
和我年龄相仿的人一定对这篇课文印象深刻,它不是诗,却有浓烈的诗意,尽管我很喜欢这篇课文,但因为它没有诗的语言格式,我认为也不能算是诗,只能算是有诗意的一句话。
还有一个例子。在中国有一位著名现代女诗人叫赵丽华,她是国家有级别的作家,(作家和艺术家还要得到政府的承认,并定于级别,这也是中国特色。)她有一首这样的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看起来很有诗的语言形式,实际上就是一句毫无诗意的话: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还不如便后请冲水,不冲心有愧这样的标语,多少还有点打油诗味。由于赵丽华写了大量的这一类的诗,成为中国诗坛的芙蓉姐姐,这类诗也被戏称为梨花体,这也是怪事层出不穷的现代中国的又一怪事。这是诗吗?如果这也算是诗,下面这段话也应该是诗:
       723时许,
       汶川地震重灾区
       甘南藏族自治州
       舟曲县城
       东北部山区
       突降
       特大暴雨,
       持续
       40多分钟,
       最大降雨量
       90多毫米,
       暴雨
       引发两条沟系
       特大
       山洪泥石流。 
 
如果你闲极无聊,整部《资本论》中译本都可以编排为
诗为心声,有感而发,抒怀言志,语言形式固然要遵守,但内容更重要,也就是说诗意更重要。上山下乡插队农村期间,知青都爱读外国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雪莱、拜伦等诗人的诗,我们读的是中译文,应该说已经没有原诗的语言形式了,我们喜欢的实际上是诗的内容,欣赏的是诗意。
不过,既然要写诗,也不能不顾诗的语言形式,尤其学写近体诗(即格律诗)时更应该遵从平仄对仗押韵的要求。 
年轻时初读唐诗,感其精妙,胡乱学写,无非五言七言,四句八句,学样模仿,根本不懂什么平仄对仗押韵,却仍冠以绝律之名,无知无畏。后来,学多了,觉得不能再胡写,但感到那些清规戒律太多太难太拘束,也不理,只是学写时不敢再在诗头冠以绝律之名了。再以后有了一定年纪,觉得要认真学一下格律,但还是感到很杂很烦,只好投机取巧,自己弄一个简单扼要的提纲,虽不求甚解,但也不太离经叛道,好在只是玩玩,不求成,只要不太贻笑大方即可。 
学是学了,但具体写起来,很多时候还是要出格的,不过,也总自我安慰,我们毕竟是现代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现代人写,现代人读,不必太拘泥于古人的规矩,何况,古人有时出格得厉害的诗,还千古传诵,如崔颢的七律《黄鹤楼》,而他的另一首七律《行经华阴》中规中矩,如今却鲜有人知,这跟谁说理去,看来还是内容重要。
闲话少说,言归学诗。学写近体诗,大概有几件事要做.
 
首先要认识一些词汇,如: 
 
乐府:乐府是汉魏南北朝音乐官署,其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魏晋以后的诗人模仿
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歌行: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名为的颇多,汉代题用者较多。歌行体的音节、格律比较
          自由,句式五言、七言、杂言等。 
古风:即古体诗古诗。风,诗歌之意,出自《诗经》《国风》。句数不拘,五言、七言较多。
          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自由。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之通称,相对古体诗而言。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
              都有严格规定。唐人称之,后人沿用。 
       
格律诗:形式有格,音韵有律,变化有则。有五、七言绝句和律诗。
 律诗:近体诗之一。因格律严密,故名。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或押或不押,
            一般押平声韵,不许换韵。三句与四句,五句与六句对仗。平仄有定。分五律、七律,偶有六律,
            诗逾十句,称为排律(长律)。
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截、断、绝均有短截义。每首四句,或用平韵,或用仄韵。
          平仄押韵均有定。以五言、七言为主。 
五言诗:每句五字,有五古、五律、五绝、五排等。 
七言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有七古、七律、七绝等。
格律:指诗文关于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
拗体:律诗和绝句不依平仄常格而加以变换者,称为拗体。两联不依常格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
拗救:在律体诗中,凡,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一拗一救,协调平仄,使音节和谐,称为拗救。
粘对:近体诗调平仄,有粘、对的规则。粘,指前一联对句和后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
           对,指同一联内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相反对立,即平对仄,仄对平。
失替:一诗句中,平仄应交替使用,否则为平仄失替。
失粘:指作律诗、绝句时平仄失误,不相粘贴。
失对:指作律诗、绝句时,平仄失误,即一联之内上下句平仄不符合相反相对的规定。 
诗韵:同韵字集列,定一韵目,为押韵依据。南宋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韵合一百零七,后人减为
          一百零六,称平水韵,沿用至今。唐人用韵和平水韵大致相同。
押韵(压韵):诗词等韵文为声韵和谐,句末用同韵字,谓之押韵,也称用陨。一般隔句押韵,也有句句相押,
                        近体诗韵在偶句。
韵脚:指诗词等韵文在句末或联末押韵的字。
宽韵:韵书中含字多的韵部,相对窄韵而言。
      
窄韵:韵书中含字少的韵部。 
转韵(换韵):指一首诗中押了两个或更多的韵。 
首句用韵:近体诗隔句用韵,首句入韵(押韵)或不入韵均可。
失韵:即出韵。指作诗词押韵违反格律,使用非同韵部的字。
和韵:和诗方式,即比照原诗韵作诗 
唱和:依照别人诗中所用韵字押韵做诗,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用原诗相同的韵字,次序必须相同,这种方式最常见的。
                 
2、用韵:用原诗中的韵字,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不必用其原字 
首联:律诗第一、第二两句。律诗首联不必对仗。
颔联:律诗第二联(三、四两句),必须对仗。
颈联:律诗第三联(五、六两句),必须对仗。
尾联:指律诗的第四联(七、八两句),不必对仗。
一三五不论:作近体诗时调平仄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略称。指
 平仄:古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
 
                       七言诗句第一、三、五   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必须依照格式,
                         平仄相间,不能变动。由此类推,五言诗句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三平调:指诗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此为作近体诗大忌,而又是古体诗典型特征。
 
狐平:律诗大忌。五律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律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须是
           平声,否则就是犯狐平,也就是说,除了韵脚之外,只余一个平声,是不许可的。倘若用了仄
            声字,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出句:律诗、绝句都以两句作为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律句:指按照平仄规律所写的诗句。律诗、绝句都必须用律句。 
对仗:辞赋、骈文、诗、词中的对偶句。上下句词语相对,句法结构一致,称对仗。,指仪仗,因古代
           仪仗多成对,故取比喻。对仗要求相同的词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等。一般
           还要求同类事物相对,如天文对天文,草木对草木。
工对:也称严对。诗律术语。指工整的对仗。即两句在词性、词类、句型等方面都分别整齐相对,甚至同一词
            类中,还可能分若干小类,也分别相对严整。
宽对:比工对放宽要求的对仗。即两句在大的方面做到相对,其中的字词,有的相对,有的不甚相对。  
 
其次要弄清楚平仄规律: 
 
何谓平仄?古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后来入声消失,现代实际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说通俗一点,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为平,第三、四声为仄。
平仄规律以七言律诗为例。七言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颌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平仄规律有:
  1、同句交替: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2、每联之内,平仄相对,即上下句相对: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即相同,
   如: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即,一首七律,每句中,平仄交替;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七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那就是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要严格使用。否则,神仙也无法写出好诗。
学写七律诗,只要定好首句的平仄排列,整首诗的平仄格式就推算出来了,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首句仄起不入韵):仄平平平仄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2、仄起平收(首句仄起入韵,七律诗押平声韵,韵脚需平):仄平平仄仄
3、平起仄收(首句平起不入韵):平仄仄平平
       4、平起平收(首句平起入韵):平仄仄仄平
其他可参看词汇条《三平调》、《狐平》、《拗救》、《粘对》、《失粘》、《失对》、《失替》。
 五律、五绝、七绝等格律诗可参照此规则。 
 
第三要用好诗韵: 
 
凡诗应有韵,诗如无韵不算诗,是散文,就算把文字精心排列成诗行,念起来也无诗味。有很多所谓的现代诗人不用韵,并不是他们反传统,而是他们用不好韵,干脆不用,拉起所谓现代派的破旗来掩盖自己的不足,就好像有些所谓的现代派画家,正经画一张画不行,只好乱涂乱抹,标上抽象派野兽派现代派的标签,也算是创作。
汉语字音由声母和韵母组成,bpmf等是声母,aoeiuv等是韵母,韵在韵母里主元音的韵尾。一首诗,用同一的字,放在句尾,叫押韵,句尾的韵字叫韵脚。是句句用韵,还是隔句用韵,或者是隔几句用韵,这叫韵律”.
 
近体诗押韵规则如下:
  1.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但七律首句押韵
 
         较多,我自己感觉一首诗首句押韵时,音乐感更强些,喜欢首句押韵。
  1. 只押平声韵。
  2. 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中国有一个独特的语言文字环境,那就是全汉族使用一个统一的文字:汉字,却读多种不同的音:方言。用同样的文字写一首诗,而用不同的音韵,读起来肯定乱套,但中华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原音统治北方大半个中国并影响到南方,因此汉语统一语音还是以北方发音为主。自古就有人从事统一诗韵的工作,从《切韵》、《唐韵》、《广韵》的发展,到《平水韵》成熟,基本上确定了汉语诗韵体系,直至现在,还不少人使用《平水韵》作诗韵依据。不过,汉语语音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尤其是50年代后普通话作为中国标准语言,韵音又有了变化,所以现在的《现代诗韵》、《新诗韵》和《中华新诗韵》应该比较适合现代人使用。
用韵需注意几个原则:
  1.  不要凑韵,明知所押之韵不当,不勉强凑合。
  2.  避免出韵,名人可,凡人不可。
  3.  不得重韵,一字两义押之,谓重韵,大师可,初学者不可。
  4. 不能倒韵,即二字颠倒就韵。
  5. 避免同义字相押。
  6. 其他参看词汇条《诗韵》、《押韵(压韵)》、《韵脚》、《宽韵》、《窄韵》、《转韵(换韵)》、《首句用韵》、《失韵:即出韵》、《和韵》、《唱和》。
 第四要掌握对仗基础: 
 
律诗中颌联(即三、四句)、颈联(即五、六句)要求对仗,因此学写律诗,要懂得对仗基本知识。
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格律诗对仗,一是要求上下两句平仄相反,二是要求相对句句型相同,句法一致,三是要求相对词类(词性)一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对仗有宽有严,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工整的对仗为工对,一般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同一门类名词相对、颜色名词相对、数词相对。
与工对相对的是宽对。宽对是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
用词义门类接近的词为对叫邻对。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 
其他参看词汇条《失对》、《对仗》、《工对》、《宽对》。  
有了上面的纲纲条条,自认为算是掌握了学写近体诗的一些基本知识,开写了,不过,很多时候还真没办法按规则来,为了内容,经常出格,所以就有了下面的感想。 
1、  还以内容为主,不必拘于形式,古往今来的大师,在内容与形式发生矛盾时,都是选择形式服从内容。否则诗律上也不会有拗句一说,崔颢的《黄鹤楼》拗得厉害,也没补救,后人不也赞誉有加吗?
2、 我们都活在现代,即使承继了先人的文化遗产,也应古为今用,如果事事处处受制于老祖宗的规矩,后人无法发扬光大,甚至望而生畏,最终会使这些遗产消亡。就好像现在提倡弘扬京剧,但如果还是整天的《打渔杀家》、《苏三起解》、《楼台会》,没有创新,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3、 我们不是诗人,学写诗只是爱好,说白了,就是为了玩。玩为乐,玩而无乐,何苦玩之?玩若辛苦,何必苦玩。你写你的,我读我的,各取所需,各得其乐,和谐太平。
4、 各有所好,各有玩法,有人善文字游戏,有人喜引经据典,有人好平铺白描,百花齐放,芳香满园,乐在其中,寿也在其中了。 
 
  2020108

上一篇:禍兮福所至


评论专区

安红2014-11-20发表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谢谢江心的文章,受益匪浅也!
安红2014-11-20发表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谢谢江心的文章,受益匪浅也!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