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京腔京韵犹绕墨尔本
作者:吕顺  发布日期:2017-02-19 06:52:59  浏览次数:2947
分享到: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散文大赛征文获伏秀奖作品)记不清儿时的那一年,为迎接县城京戏班子,村里搭起了大戏台,京剧就开始扎根在我的心里,成了生生世世的痴迷。

京剧的韵味流淌于体内,伴随我在异国他乡奔走,就这样,不管在世界上那个国家,一听那开场锣就仿佛蹦出了火热的梨园情,我爱那一把京胡奏响的古往今来:爱那戏台上的角儿满场绮丽、爱那青衣唱腔婉转迂回,也爱那老旦唱腔的平直刚劲,爱那苏三的长枷罪裙,也爱那诸葛亮的儒雅长衫和羽毛扇。

我爱中华文化对京剧又情有独钟,优美的京剧唱腔、悦耳的琴弦伴奏,陶醉中我惬意:何须望月多感叹,京剧欣赏即故乡。洋溢着民族情、故乡情的京剧;我聆听时爽心悦目直呼过瘾,离开后更加恋恋不舍频频回首,京剧总是让我魂牵梦绕。

我总会透过时窗与京剧相依相伴,那是一份源自心灵的期待,在沧桑的岁月里从未忘却,更从不远离,若不是有了京剧作为搭档,我怎会走过遥远的路程。在这个浮躁的商品社会,我对京剧始终是苦心孤诣,虽然走过的路有时是秋风落叶,我却相信,在喜欢京剧的生命里只是弹指之间。

京剧,我尽管熟悉了,爱上了,每逢奏响京腔京韵,却总是趋于陶醉,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远行人的气息,舒畅,柔润。就像雨过天晴飞出一架彩虹,我只会瞠目结舌;连叫一句“好啊!”都不敢轻易表达,唯恐构成对美的覆盖有所打扰;欣赏京剧容不下丝毫的分神,无分整场演出或名曲片断,声情并茂也好,刚柔相济也好,立即烘托出一台中华文化的浩瀚场面;这就是京剧的魅力。

受惠于京剧在海外传播的情缘,我乐此不疲地奔走在墨尔本六家京剧票房:由台湾籍侨胞王范惠琴女士等票友创建的“中华京剧社”,北京侨胞常躍连任10余届会长,现仼会长北京侨胞孙守义。台湾籍侨胞胡建为创会会长的 “北利士门京剧社”,99岁高龄的胡建为老先生现在仍为会长。上海侨胞95岁高龄高朝钊,在太太吴静倩及女儿高丽云协助下任创会会长至今的“梅兰芳京剧艺术研究分会”。安徽侨胞吴新民任创会会长的“好魅力京剧社”。上海侨胞程毓闾为创会会长的“高华京剧联谊社”,历任会长北京侨胞温凤兰、辽宁侨胞宋晶、王临川。湖北侨胞刘继光任创会会长至今的“史斌唯京剧票房”。每家京剧票房拥有20—40人不等的票友,或拉、或唱,京戏票友陶然忘我,乐在其间。

欣赏票友的精彩演唱,感受京剧渲染的浩瀚:有一股浓郁的诗情画意,从自己的心里如炊烟般冉冉升起,我的心更加清澈、甜润了,而我是多么喜欢这样的意境啊!

“梅兰芳京剧艺术研究分会”是墨尔本有代表性的京剧票房,没进门就听到一位初学的女士在老票友指导下吊嗓,那声音犹如蒸汽机车鸣着响鼻儿一般,一下子就拔高了。操琴的师傅是个“戏篓子”,一板一眼指点着年轻人,博闻耐心,点拨到位。京剧票房不仅是华人自娱自乐,更肩负把京剧文化传播世界的重任。大厅的墙壁贴满京剧演出的片断,围观的华人居多,也有洋人驻足欣赏,蓦然觉得京剧年代久远,陈年的文化却更有味道,那沿袭的精髓,都是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

高朝钊夫妇,是这个分会的主要当家人,高老先生从中学生时期开始与梅派京戏结下缘分,至今已经70多年,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蒙上海市戏曲学校梅派青衣名师----杨畹农先生传授三年,为高老先生奠定了扎实的梅派功底,他成了上海票友中少数出类拔萃的人物。那时上海大学生排演全套京戏,高老先生风华正茂,以唱腔圆润甜脆、做功秀美到位;受杨畹农先生推荐下海,与另两位名票挑大梁,挂头牌,曾轰动上海;至今高老先生还荣誉受聘担任上海梅派艺术研究会高级顾问。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梅派艺朮票友大赛中获奖的常燕,是墨尔本著名的青衣名票,她演唱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中庭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音色纯净饱满,收放吞吐、强弱高低具有鲜明的对比,听了使人荡气回肠;不论是地道的梅派唱腔,传神地面部表情、到位地肢体动作,都深受评委和名家的推崇。她的成长是源于她平日刻苦努力,也是与京剧深受海外华人华侨喜爱的大环境分不开,更是得益于高朝钊老师等精心指导。

一位彩旦名宿郭女士依然楚楚动人,却因为出国离开了团队,如今她做辅导老师,有时出任舞台总兼,有时为新人示范不同人物的出场台步,有时为票友化妆:她说:“为票友尽力,心里痛快!”她的话闪亮亮给照进来的阳光做了陪衬,照得大厅都明灿灿,她爽朗地笑着,洋溢出对京剧的执著。

我欣赏京剧时喜欢半闭双眼;朦胧中似在寻觅,仿佛觉得有一位儒学大师在讲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我的心境豁然开朗;而逐句的唱词,似流动着晶莹的露珠,浸润我的心田;韵味醇美的京戏唱腔,更给我一种驰骋神思的向往。

我的耳朵时刻听到京剧开场的锣鼓,一声弦乐,一个唱腔,为何总是让我牵挂?因为我爱京剧,不论在何方,我的爱,我的情与京剧相伴到永远。

我搜罗词句,却难以描述京剧的美;好的艺术品都必须有一分灵感,如所谓;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美人虽杳,而余香犹在。在海外对中华文化的追逐糅合在演唱京剧之中,那是至高的艺术享受,是执著的中华文化的爱恋,是梦寐的故乡情。

我迟悟,哼唱京剧闯过艰辛岁月的人才算是真正地生活过。无论是刻骨铭心的爱恋,或者历经沧桑的超脱,抑或从悲壮中新生,毕竟京剧慰藉了我,那才是可喜可贺的。我喜欢说:我们是唱着京剧走天漄并在一切苦痛之后换来幸福温馨。我更喜欢说:谢谢京剧,谢谢那么多和我一起爱好京剧的人,因为我们拥有京剧我的人生才更富有。

朱颜改,鬓已霜,华人在海外心底的故乡情结却愈来愈重;或许欣赏京剧正是最好的寄托。太阳下山,落日余晖早已悄然而至,那些京剧爱好者美妙歌喉依然不曾稍歇,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