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德藝兼容真雅士,梅花香自苦寒來---追思李稚玲詞長
作者:丁继开  发布日期:2018-04-21 21:43:30  浏览次数:1812
分享到:

李稚玲詞長是我退休後,來澳學習古典詩詞的良師益友之一。我们相識於十多年前,當時悉尼詩詞協會剛成立,他是創會人之一,我則是詩詞學習班的學員,曾聆聴他的講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楹聯的寫作知識,使我一度成為楹聯的熱愛者,在他的影響下,我曾两次参加悉尼的徵聯比賽,第一次是零四年,徵聯的出句是李稚玲拟的: “臘鼓催春,金猴献瑞,四海炎黄翘盼神州成一统”。我的對句已記不太清,好像是 “ 鳴鑼送歲,華厦騰飛,五洲游子歡呼祖國進三强”。頒獎時我去了中國,回澳後冰夫老師告訴我,在報纸公布的得獎名單中,看到我的名字。第二次是零八年的新春徵聯比賽,

丘運安的出句是;  “五星伴五環,光耀五湖四海; ” 

我應徵的對句是:  “萬健逐萬獎,捷傳萬户千家。” 

另一聯的出句是:  “新歲展新猷,笑看嫦娥再奔月; ” 

我應徵的對句是:  “盛年舉盛事,欣聞奥健多獵金。” 

獲比賽優秀獎,評委李稚玲等為我頒發奨品,一個雕花的大花瓶。在詩詞學習班,我學有長進,詩會的老師們便推舉我担任詩詞入門班的教學,正當我擔心能否信任之際,李稚玲老師為我寫了一副鼓勵性的嵌名聯:“漢學精倫薪火繼; 唐風藝采闔寰開。”由悉尼文化界僑領黄慶輝書寫,轉交给我,令我吃了一棵 “定心丸”,在邊教邊學中奮力而為,實現了“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小願。

從李稚玲老師送给我的《礪志詩稿》中得知,李君自小家境清貧, “小學肆業,旋即輟學,繼而投師習藝、尋職謀生。” 但他人窮志不窮,認為 “生活之艱辛尚可饑寒自制,而知識之貧乏則坐臥難安”。因而 “求知之火不滅,假日工餘、溽暑寒冬,讀書練筆,累年不止”,终於自學成才。在工作上,是化肥專業的姣姣者,曾參舆化工部化肥技術開發中心的科研工作。在文學上,吟詩作對凡四十年,是聲譽南瀛的楹聯高手。悉尼許多華人社團的慶典活動,都樂於邀請他撰聯增添雅興。在一次我参舆籌辦的,逍遥同樂會、廣州同鄉總會、歡樂合唱團聯合舉辨的春節聯歡會上,便張贴了李稚玲撰聯、書法家徐澐書寫的巨幅楹聯: 

        春臨澳國,四海僑胞衷願金甌成一统 ; 

        福满中華,五洲帝裔力襄玉鼎固千秋 。

表達了海外游子佳節倍思親,盼望祖國和平统一的由衷心聲,受到在場的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黄砥中、僑務领事陳浩奇、著名僑領方勁武等人的频频讚許。

又如德高望重的梁羽生、趙大钝荣獲澳華文化界终身成就奨時,他向頒奨大會撰寫了两副賀聯,其一是:

        擁萬壑風雷之壯偉,鑄就錚錚俠骨 ;

        集千秋日月之光華,磨成蕩蕩儒心 。

此聯對仗工整,短短28字,言簡意深,尤其是 “俠骨”、 “儒心”用得好,把两人的品格、文風、氣質,均概括得形似神似,唯妙唯俏。正如何舆懷博士的評價: “短短的詩聯中同時把两人最令人欽佩的品性與各不相同的文學成就,天衣無缝地寫到了一起”。

李君不僅是楹聯的高手,其詩詞亦不同凡響,正如詩詞協會喬尚明會長所说: “惇昊(李稚玲的笔名)先生的詩詞,數量不算多,但質量很高,作品不輕易出手”。

我亦有同感,他给我的《礪志詩稿》,收集了他歷40年的詩詞稿,僅178篇,但篇篇都是精心的佳作,我冒昧地將它概括為: 藝高、意深、情濃三大特色。

    先來看詩藝高的特色。如他寫景的律詩《聖誕夜游悉尼海灣》:

               風知聖誕送薰和, 水近人情盪碧波。

               酒伴歡聲盈座笑, 簫圆樂韵满船歌。

               鷗随華艇追燈彩, 月照港灣舞婆娑。

               興盡歸車無倦色, 狼毫飽沾墨濃磨。

此詩寫坐游輪夜游港灣,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描寫细膩,情景豐盈。首聯將風、水用拟人的手法,描寫人舆自然和谐柔合,营造了節日的氛圍,頷聯寫游輪内歌舞昇平的热鬧場面,頸聯則將筆鋒從游輪内轉向游輪外,筆端的鷗追燈彩,月舞樓影,形象鲜活生動,尤其是第六句寫得绝妙,令人聯想起,在月光照射下,樓影随波光浮動的情景。尾聯是寫作者满懷快樂的心情,將夜游港灣的所見所感磨墨成赋。全詩體現了作者精心謀篇,琢磨捉句,斟酌煉字的創作精神。

又如他寫人的绝句《贈趙大鈍老先生》:

           大智若愚真學士, 鈍刀不老是龍泉 。

           長歌聲满桃源里, 青鳥為君唱九天 。

此詩首句寫趙老的為人,次句寫趙老的為詩,第三句寫其影響之大,最後一句寫其譽傳之廣,短短四句話,將老先生德高望重、飲譽南天的人生概括殆盡。更巧妙的是讚颂詩翁,全詩竟無一個“詩”字,却能獲得讀者的充分理解。这正是古典詩詞忌直言,尚隐喻的 “比興”手法,因為引人聯想會比一语道破,更具思考性和雅興性。惇昊的詩,用典的地方不多,不主張濫用典故去故弄虛玄,然此詩却恰當地用了幾個典故,其中 “桃源”是 “遠離麈俗”自由自在之地,“龍泉”是 “傳统寶劍”的代号,詩詞中都常見到,無須注解, “青鳥”較少見,作者便加注,說明它是傳說中的信使。典故具有深化事物層次的典範性,可以强化描述的力度,用它來描述鈍翁的德高望重、聲譽廣遠,確實是再恰當不過了。

再來看詩意深的特色。如他寫的两首状物寄志詩:

                       黄山松

    雲松懸峭壁,昂首傲蒼穹。葉掃漫天雪,枝摇萬壑風。

                     竹

    新芽破亂石,老節鬥頑風。幽谷真君子,寧折腰不躬。

这两首詩以拟人的手法,狀物寄志,言簡意深,物在詩内,意在詩外。它暗示讀者,做人要像黄山松,不畏艱苦,傲視蒼穹,屹立峭壁,掃雪抗風 ; 做人要做真君子,新芽破石,老節鬥風,不畏强權,折腰不躬。两詩均充满人生哲理。

先生意深的另一類詩則是借古言今,如七絶:

                 過興平馬嵬坡

                    車經唐貴妃墓前,感時而作。

            秋瘦秦川雨洗墳, 風摇葉舞太真魂。

            生嬌李帝疏龍座, 死嘆無鞋進鬼門。

此詩乍看是在駡唐貴妃,细讀之,從詩前小引的 “感時而作”便知是借古言今。明眼人不難看出,駡的正是當今的 “楊貴妃”江青,駡她禍國殃民,不得好死。此詩寫於1975年10月,其時江青還在大發淫威,許多人敢怒而不敢言,而先生敢言之,說明先生不畏强權,一身正氣,敢於貶責時敝,匡扶正義,令人佩服。

最後來看詩情濃的特色。如他描寫友情的絶句《送友》:

              機樓惜别两無聲, 執手依依故舊情。

              北去鄉關三萬里, 心追彩燕伴君行。

此詩語少情濃,句句寫惜别,處處寓情深,且手法不同一般,首句寫摯友惜别時,由於過度的傷感而語塞,此情此景,無聲勝有聲。又如最後一句寫依依不捨,通常會說,目送友人遠去,直至看不見,而此句 “心追彩燕伴君行”,却從 “目送”至看不見,上升為 “心追”三萬里,是不是更深化了依依不捨的戀情。    

    又如他描寫鄉情的詞《海棠春》:

  鄉思織就鄉情结,剪百尺回腸孰說?嘆雁字年年,皓首歸心切。

  秋風樹淺蟬聲咽,卷一簾西窗冷月。去里且無期,却又愁離别。

此詞上闕寫鄉愁思歸,手法誇張,用愁腸欲断寫鄉愁之深,用歸雁年年表歸心之切 ; 下闕寫傷離悲别,手法特别,用 “蟬聲咽”、 “月色冷”表達人在極度悲傷時,對外界的一切都缺乏好感的心態。全詩手法創新,寓意新穎,充满游子對家鄉的眷戀,對故土的情深。

在與惇昊先生的交往中,深感他不僅學識水平高,為人的道德品格也高。有两件事令我對他十分敬佩,一件是詩詞協會創建期間,他是創會人之一,詩詞水平又高,在選舉詩會領導的會上,他卻向大家一再表態,說自己的領導能力低,請大家不要選他,因而擋去了不少選票。另一件事是我後來負責詩詞論擅主持工作時,曾邀請他主講《漫話楹聯》,開場白我介绍: “今天特邀悉尼楹聯學會會長惇昊為我們講課”,講課之前,他特意申明: “主持人剛才誤會了,我雖然愛好楹聯,卻從來都不是什麽會長”。令我聯想起他上次的拒選,說明他熱心為社團活動撰聯,為詩會講課,從未考慮從中謀取名利,而是只求多作奉献。先生的為人,令我肅然起敬。我讀他的《礪志詩稿》,開卷第一篇的《梅竹詠》:

               懷虛節硬迎風立, 骨傲枝雄鬥雪開。

               育志誠應師翠竹, 修身篤願效红梅。

深感此詩正是對他自己人生的寫照,讀了它還令我驀地想起,惇昊先生的詩集為何命名為“礪志”?而不是一般人常用的 “勵志”,這顯然與他刻苦成才的經歷有關。“勵志”一般是指受别人(或自我)激勵而形成的 “志”,而 “礪志”則是在艱苦奮鬥中,經歷磨礪而形成的 “志”。正如詩中所說: “懷虛節硬迎風立,骨傲枝雄鬥雪開”,他的學識全是在迎風傲雪中,艱苦自學得來的,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様一位活躍於悉尼文壇、德才兼備的學者,突然離我們而去,大家都很惋惜,都很懷念。我為之草拟了輓聯一副: 

                   楹聯高手,譽满南天,一管抒懷筆 ;

                   國學俊才,名揚藝海,千篇礪志詩 。

僅以此文、此聯向我的這位良師益友表達衷心的敬意。安息吧,李稚玲先生!                         


下一篇:花道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