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步出雷池·一個移民的旅程 (35)
作者:李潤輝  发布日期:2010-10-17 02:00:00  浏览次数:2050
分享到:
26章:小經營裏的奮鬦
 
六四後中國公民的居留是澳洲移民歷史中成功的一頁,而亞忠事件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枝節而已。我們可以肯定,被允許留在澳洲的中國留學生已經證明了不僅對華人社區而且對國家帶來了貢獻,他們大多擁有高文化水準或其他技能,我有幸常常接觸到作家和藝術家們並在展覽或活動上欣賞到他們的才華,他們也常與澳洲主流人士共同推動及交流文化精粹。此外許多有創業精神的人經營起小生意,一些在中國有較好關係的更發展通商企業。
Sally的父親以前是移民去馬來西亞的華人,他也具備了有助於該國發展的企業家精神,現在他的女兒繼承了這股精神。可是就Sally的時裝業而言,有些人也許認為僅僅具備企業家精神是不夠的,我們也可能確實有些魯莽吧,因為她放棄了一份安穩的、高薪的工作而去迎接那挑戰,但這是一場我們心甘情願的賭博。儘管我們在權衡冒險性方面已是非常謹慎,許多隱藏住的難關要到我們陷入泥潭後才顯現出來的。在開始營業之前,我們參加了一門由政府資助的課程教我們如何經營一家小企業,它在記帳、客戶關係和管理現金流轉方面提供了實用資訊,但我們的問題是在其他地方——顧客就是不踏進來!也許地點不對吧,也許貨品不對吧,也許因為我們沒聽取廣告公司的規勸,繼續花錢賣廣告吧。但我們已經在鋪面設計、裝修、租金和購貨方面投入了巨大財力,超出了預算。最糟糕的是,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應付這種情況。成衣最大的問題是尺碼:它們就是不合身,即使一些服裝找到了買家,很快便會賣斷了碼,或賣斷了顏色,而其餘的便無人問津了。Sally苦苦掙扎,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直到有一天,一名女士走進店裏…
“Jenny!怎麼會是你!” Sally興奮地叫出來。
Jenny Hanson是一位快四十歲高挑優雅的女士,她是一位形象顧問,是Sally在稅務局工作時認識的——Jenny當時給那些在金融行業做審核的稅務人員提供形象訓導,自從Sally離開稅務局後再也沒見過她。
“多漂亮的小店!” Jenny讚揚說,“看起來你很活學活用啊!”
“活學了,但我擔心還活用得不夠。” Sally苦笑地回答,“喝點茶?”
在茶準備的時候,Jenny在店鋪裏四週好好看了一圈,Sally告訴她自己岌岌可危的經營狀況,Jenny點頭:
“告訴我,Sally,我瞭解到你在做什麼,並想知道你能否幫我一個忙,我向一客戶提議穿一翡翠綠色套裝——這是她屬的顏色——以及帶有圖案的上衣作為匹配,但翡翠綠色套裝到處都找不到,你能為她造嗎?”
Sally猶豫說,“我可以幫你找這些布料,但我們真的不是做服裝製作的生意。”
“太可惜了,我的許多客戶不能穿成衣服裝——成衣的範圍太窄了!”
“我知道!” Sally歎了口氣說,“我知道的!我賣成衣服裝。”
那天晚上,Sally沉思自己的處境。在等待她的澳洲學生簽證被批准期間,Sally曾在馬來西亞上了一個月的畫紙樣及裁縫課程,那是很初級的課程,而且是很久以前了。Sally自己做不來,但剛好她的弟弟一家移民到了澳洲,她的弟婦伶在馬來西亞學習過裁縫,且答應幫忙了。Sally回電話給Jenny Hanson,在Sally和伶的共同努力下終於製作出了第一件人身裁剪的套裝及上衣。稍後,當一名車衣師傅Basy加入之後,生意便開始朝著一個新的,更能持續的方向前進。
 
當然,起初的服裝製作是最基本的,但憑著創新的精神和勤奮的工作,Sally啟程向時裝業進軍:她向Jenny學習色彩協調和搭配;然後研究人體造型去探討為什麼某些風格適合某一體型而不是另一體型;通過觀察和與車衣師們的交談,她領悟了製作服裝的各種技能,以至她可以告訴一位有經驗的車衣師其他可行的方法;她分析時尚雜誌的趨勢以瞭解時裝設計的構思。不久,Sally完全放棄了成衣,而開始轉向料供應商,向他們諮詢不同布料的特色與功能;她採用異國情調和不尋常的布料,如印度的莎麗、義大利羊毛和法國的鑲花絲織作大膽和創新的嘗試,Sally很快便營造出獨特和優雅的設計。店鋪一旦站穩了腳跟,Sally便開始聘請多幾名工人。儘管她的生意規模還是很小及舉步維艱,但至少沒有倒閉,而且她迅速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時裝設計師。她同時為自己設計服裝,便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服裝如何可以突出女性形象的好例子。當她出席參加社區活動時,經常會受到讚美,甚至要求複製她的風格。
“這是含有百分之二十聚酯纖維(polyester)的羊毛…”我看到Sally用手指揉搓著布料回應客戶的詢問說,“聚酯纖維使這布料挺身,而且有助於降低成本。”她進一步解釋說,“但是,對我而言,什麼也比不上全天然纖維(如純羊毛或絲綢),那是最舒服的。”
有時候,客戶會堅持使用他們自己帶來的布料,但如果Sally擔心這樣會影響最終成果,會不同意這樣做。有一天在商店裏我看到她對一位顧客說,“並不是我不想使用你的布料,但我的建議是:這是廉價的東西,糟蹋了我們車衣師的心血。”
那位女士似乎感到有點被侮辱,“這不是廉價的東西。這是絲綢!”
“這確實看起來有點像絲綢,” Sally輕聲回答說,“但它只是聚酯纖維而已。”
“但是賣給我的那家店主告訴我說是絲綢啊。”女士堅持說,
“對不起,他們搞錯了!” Sally因不能説服她而顯得有點兒懊惱,她從架子上拿下一卷布料,“這就是了,看!完全相同的材料!我是不會用它來做服裝的——作為裏層托底還可以,一些人甚至不想用它來做裏層,他們連裏層都喜歡用絲綢,我便用其他方法來使它挺身…”
大部分顧客欣賞Sally的坦誠直説,但也有少數吹毛求疵的人,無論她為她們做幾多都永不能使她們滿足的,當她們過於固執時,Sally的Alpha直覺蠻勁就趕上陣來:
“對不起,我沒能力使你看得似Elle McPherson(名模),你的肩膀左斜右歪,屁股又太大!”一次當聽到她被不公平的挑剔時,這樣說。
 
Sally的業務屬於小生意裏的最小那種,她是鋪面唯一的人——利潤不足以聘請助理。她身兼公司經理,售貨員,設計師和管工,並堅持要自己做最後的加工,甚至小到縫珠子和紐扣這樣的細節。我親眼看著她把心血傾注在每件衣服上,儘管她白天在店裏工作時間已是很長,但晚上她仍然將服裝帶回家來完成。顧客喜歡並只信任她,以致她的工作很大部分不能委託給其他人。專家們說,這不是一個可行的、擴張業務的運作方式,也許這是Sally的局限所在吧!然而從另一角度看,這或許也是她的幸存本領:多年來,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小本經營者倒閉,包括不少於3間在我們附近的時裝店——維持不倒可能已經是一個成就了。
劫匪和扒竊手使Sally的生意掙扎百上加斤:店鋪多次被搶,有一次那麽粗暴以致Sally要住院醫理;在另一次一個不能得逞的扒竊手向她吐口水。警方除了寫報告入檔案之外便沒有採取其他行動——這些事件對警方而言是太小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曾對自己說:如果Sally嫁了給了一個更富裕的人,可能會過著更舒適的生活吧,但她卻心甘情願地選擇了自己的命運,並堅守著。要從生命裏取得的——她要以勞力博鬦得來。當初嫁給我的那位平靜的,保守的女孩子現在已搖身變成一名剛毅的、直爽的女商人了。



评论专区

读者2014-11-20发表
我很想见见那當初嫁給作者的那位平靜的,保守的女孩子現在已搖身變成一名剛毅的、直爽的女商人了。
读者2014-11-20发表
我很想见见那當初嫁給作者的那位平靜的,保守的女孩子現在已搖身變成一名剛毅的、直爽的女商人了。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