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步出雷池·一個移民的旅程 (43)
作者:李潤輝  发布日期:2010-10-27 02:00:00  浏览次数:2090
分享到:
33章:我與SBS的緣(1)
 
“我沒有以為你是一個種族主義者,”我告訴何華德(John Howard)說,“但我覺得你駕乘住種族主義情緒的浪潮,因此我覺得你是一個機會主義者...”
在他於1989年失落了聯邦自由黨國會領袖一職之後,John Howard又於1995年捲土重來,當選為領袖,他要很快做的事之一就是來到悉尼唐人街與媒體和社區領袖會面,解釋為何在1988年亞裔社區對他的反亞言論產生了誤會。SBS電臺臺長Quang Luu和我都坐在人群之中,我上面的意見是在問答時間提出,頓時使很多人蹙眉——不僅是John Howard 那厚而濃的標記,因為直至那刻為止,在這個準備周全的晚上他普遍接受了很客氣的禮待。
John Howard自然的,反對我的觀點,並以一個經驗豐富的政治家的冷靜風度告訴我說我的意見是“濃郁了點!”
 
儘管我作為澳華論壇主席的任期已經結束,但我仍然在社區很多場合上露面,或多或少因為我成為了一些會社的名譽顧問並在不同時候擔任了一些組織的主席,我以那些角色被邀請參與社區活動,當然有時亦以新聞員及廣播員的角色。SBS有著很嚴格的方針,要我們在音波裏保持不偏黨派及客觀的立場,我在播音中的一切都謹守SBS原則,但在社區上我可以更自由地表達觀點,那對Howard的意見是我以社區一員的角色發表,並且,我敢說,與當晚大多數在座的人不謀而合。
事實上,SBS電臺的廣播員在堅守客觀性原則的同時,仍然有機會討論他們熱愛的話題。在一個我每週的《英語口頭禪》環節裏,我引用Harry Herbert聯合教會牧師的話以解釋俚語“warts and all”給聽衆們。那天有報導Herbert牧師說:“我們必須尊重歷史,warts and all(連同一切瑕疵),否則我們將無法前進。”他那句話是駁斥John Howard的。之前John Howard曾經說:“澳洲人不想聽到澳洲有著種族主義和偏見的歷史,這些使他們感到恥辱的紀錄不應在學校裏教導。”在我的環節裏我把今日的全面性的歷史教學與我初來到澳洲時那片面的、歪曲的歷史課本相比較,我乃同意Herbert牧師的話,但絕不批評John Howard。我的結論是:可能John Howard未曾充分表達自己吧!也許他的意思是說:“澳洲人可以承認歷史而不必覺得恥辱,只要他們不再重蹈覆轍。”並且我敦促聽眾們希望這才是他真正要說的話。
在意識到英語對移民的重要性之後,我創作了一《英語口頭禪》環節,引進我每週的節目當中,向聽眾解釋了一些英文成語和俚語的用法,這些都不能從常規的英語教學裏學得。很快這環節便演變成小品文章格式,我與聽衆們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生活裏的感受,並經常將中西文化和文學作出比較。
在我經常主持的講座和採訪外,《英語口頭禪》環節給了我另一個討論社會和政治議題的論壇,因為總是會有合適的口頭禪來表達或強調那議題或增加討論的興趣。許多環節裏的主角裏包括經常發表種族性汚言穢語的悉尼廣播員Ron Casey,他一度被2GB電臺指令停播。我在環節裏說:Casey使我想起了一篇古文《伶官傳序》,是有關後唐皇帝李存勖的垮臺歷史,它的近尾一句是:“夫禍患常積於忽微...,”我問:Mr. Casey的停播是否由於他太得意忘形了?以至“Success goes to his head”(成功昏了腦袋)?
 
90年代中期澳洲的政治風貌發生了巨變,作為反對黨領袖的何華德(John Howard) 在1996年3月的聯邦選舉中獲得大勝,他務求實際的政治作風戰勝了工黨總理Paul Keating的共和、與原住民修好、及與亞洲結交的理念。1996年9月另一個具爭議性的政治人物粉墨登場:當選為聯邦國會獨立議員的Pauline Hanson以回復“傳統價值觀”作為競選口號,她在眾議院的首次演講震驚了全國,她呼籲澳洲廢除多元文化、退出聯合國、終止所有對其他國家的外援和恢復強制性軍役。她同時還說,澳洲處於被那些“不同化的亞洲人吞沒”的危機之中[i],她反對提供福利給土著人士,並聲稱土著人要搶奪她的土地[ii]。Hanson的意見使一些社區人士和政治家立即譁然,大家都希望國家掌舵人——我們的總理——站出來講一句公道話,然而John Howard默不作聲。過了10天後才發表公開評論,他說這可歸功於聯盟黨(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的競選勝利了!“現在人們可以自由談論一些事,而不用害怕被貼上偏執或種族主義者的標籤了[iii]…”不過,他還呼籲澳洲人對這項“新發現”的言論自由保持寬量。
也許大家很容易達到結論,認爲Pauline Hanson是種族主義者,但在一些人眼裏,她只是一個很尋常的女子,企圖利用當時她以爲是社會上流行的觀念而大造文章,但她的嘩眾取寵文章沒有像Blainey教授那樣的博學,或像John Howard那麽技巧。有人說,她的吸引力就是在於她的粗拙表現——普羅大衆認定她是“我們中的一員”,然而,在觀察到其在言論和策略上的屢次失誤之後,敏銳的觀察家會迅速意識到最有效的抗衡Hanson的方式是按兵不動,讓她自己繼續失誤及製造越來越多敵人——甚至在她自己的團隊裏。果然,人們瞬間被吸引加入到她的行列,但很快便意識到他們比她更能揮動她的板斧,內部分裂加深,加上她蒙上了無能和選舉舞弊的指控,Hanson的公信力迅即崩塌[iv],在隨後的數年Pauline多次捲土重來,嘗試聯邦和州的選舉,她終於從上訴洗除了詐騙的指控,但她的政治火花未再復燃了。
 
Hanson的古怪言論並沒有被我的《英語口頭禪》所忽視,有一次我對她批評中的“Political Correctness”(直譯:“政治正確觀念”,是她指一些事只是從政治觀點上看是正確而實在缺乏情理,如鼓吹多元文化等)提出質疑。我指出,她所說政治上正確的觀念“並沒有呼籲沒收他人的土地、或入侵其他國家、或不公正、不關心別人的外交政策,”我又提醒聽眾考慮Hanson所舉出的政治正確觀念例子有沒有違背道德立場(當然沒有)。

我的《英語口頭禪》環節在SBS電臺於1992年改組後不久開始,並持續了多年,在那段日子裏很受歡迎。不久,我的講稿開始出現在一些中文報章和雜誌中。數年後,於1997年和2000年我把它們用英文重寫,並加上漫畫,作為兩本雙語圖書《English Idioms: a cultural fascination》(英語口頭禪: 人生舞臺)、和 English Idioms: under the lucky stars》(英語口頭禪: 紀元星輝.),發表出版我不知道我在SBS電臺的微薄貢獻,連同我的社區參與是否被提名澳洲日OAM勲銜的根據(規矩上提名人的身份和他們提供的資料是不公佈的),我於2004年澳洲日上得授予此勲銜,並形容我是“通過一系列媒體,文化和社會組織服務於華人社區”


[i] 悉尼晨鋒報 ‘MP debuts with attack on Asians’, Sydney Morning Herald, 11 Sep 1996.
 
[ii] 悉尼晨鋒報 ‘Intolerance – no time for silence’, Sydney Morning Herald, p. 17 OPINION, 17 Sep 1996.
 
[iii] 悉尼晨鋒報 ‘Irving to challenge PM with fresh bid for a visa’, Sydney Morning Herald, 25 September 1996
 
[iv] 悉尼晨鋒報 ‘One Nation divided’, Sydney Morning Herald, 16 Aug 2002



评论专区

谭毅2014-11-20发表
致作者,非常对不起,图片功能出现故障,待修复后再上传图片。谢谢您的谅解。
谭毅2014-11-20发表
致作者,非常对不起,图片功能出现故障,待修复后再上传图片。谢谢您的谅解。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