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流年1982(1)
作者:姚建生  发布日期:2022-01-28 13:50:44  浏览次数:1051
分享到:

七七级,这个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称呼,让我们这批文革后,七七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大学生,成了那个时代的宠儿。

1982年1月,春寒不冷,礼到人暖。我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惠阳师范专科学校。惠阳师专位于惠州市西湖的一个半岛上。这里曾是广东四大著名书院之一,丰湖书院。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淳祐四年。

报到的当天,学校举办了一个茶话会,迎接11位新同事加盟。我清楚地记得,校长语重情深,慷慨陈词,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充满期望,对来自不同学校的这批七七级同仁,寄予厚望。茶话会后,回到各科室。物理课组长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全靠你们了”,好像我成了救命恩人。

物理科来了三个新人,一个来自福建华侨大学,一个来自北大65级回炉生(北大65级学生文革后回校重读两年)。最后报到的是我,安排的课程是谁都不想教的《热力学统计物理》。不行!不行!我立马推辞。这门课我自己都学得一塌糊涂,功夫不到家,何以诲人拳术?课组长看出我的忧虑,随手抛出个定心丸。你可以去进修,课程两年后才开,你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他这么一说,正中下怀,我就是想外出镀金,借机充盈。

惠州离广州一百六十多公里,有水陆路交通。我随行的行李还没开封,宿舍一角放置,当晚乘船回到广州。行前与学校商量好,学校有进修费用,不管我去哪里进修,惠阳师专都支持我,只要我能联系到。

能提供《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的大概只有华师大,暨大,中大。华师待了四年,熟能生茧,没有新鲜感。暨大就在华师旁边,形似类同,兴趣缺缺。我父亲鼓励我去中大试试,他有不少朋友在中大。

五十年代初,我父亲在南方大学接受思想改造,和几位中大同行同住结为挚友。后来我父亲在中大古文字研究所研习,拜容庚,商承祚为师,结识不少中大老教授。不过这些老教授都是中文系的,对物理系的状况一概不知。等这些老人家花时间去询问,还不如我自己跑一趟。

一月底中大还没有开学,我走进中大物理系办公室的时候,里面的人正忙着开学前的准备。两个携带行李的年轻人正趴在桌子上填表。我绕过他们,径直走到柜台前。略为发胖的女文书正埋头在一本花名册上核对。我问她选修课一事,她头都不抬。当我问到一半时,她啪的一声甩出一张表格,“填表”!头还是没抬。我拿起表格一看,“中山大学物理系青年教师理论物理进修班”。哦!这么巧,不用求人,机缘自成。再看旁边两位填表的年轻人,他们就是来参加进修班的。

三下五除二,我快速填完表交还给她。她瞥了一眼,向我伸出手,我不明白什么意思。她抬起了头,看我在发愣,不耐烦地说:“录取通知书”!“录......”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旁边一位中年男人站了起来,后来知道他是办公室主任。他嗖的一声拿起我的表格,眼睛快速地来回扫描,不时往我这边瞟一下。看我傻愣愣的样子,估计不是骗子,然后慢慢地说:“你们师范院校属于高教局管辖,不属于我们这个系统,所以我们没有向师范院校发通知”。“不过......” ,他停顿了一下,“如果高教局能给你开介绍信,你们单位能出500元学费,你就可以来报名参加”。

早说不就好了,吓我一身冷汗。1982年是什么年?是创收元年。是改革开放后,各单位大举对外提供收费服务的创始年。接下来的事情顺理成章,一个电话打回惠阳师专,一切都像冥冥中注定,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强求不来。


上一篇:年节里的童年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