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翡翠湖恩仇记第二章17. 柠檬树为何长不大
作者:张子君  发布日期:2024-01-16 13:18:02  浏览次数:603
分享到:

古力特道:“这个故事里面的林老板,应该就是你;而那个新股长,大概就是我,或者是另一个人,但他做的一切都是我要他做的。”

林永浩满意地点头:“对,你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通。”

古力特继续说故事:老板定出目标,我去把其中的每一处细节落到实处,当然与官方的勾兑肯定是靠老板摆平的,但具体到业务上的事则由我一手策划操办。先是戴厂长配了一把防盗门的钥匙交给老板,导致了盗窃案的发生,又导致了吕股长下台,再导致了新股长上任。为此,戴厂长得到了一笔赏金,还有一份新工作。新股长重新建账时做了一些手脚,把丰民厂的资产从400万元降到298万元,又把100万元应收账款做成坏账,还成功地用离间计使吕股长跳槽。老板先拿出500万元还了丰民厂的欠债,然后收回那不是坏账的坏账100万元,作为投资注入到新生产线上。市会计师事务所被请来,对老板兼并后又追加了资本的丰民厂重新进行资产评估,总额为500万元。老板以此作抵押,向另一家银行贷款400万元;一进一出,他实际上只花了100万元就买了个丰民厂。经过产业结构、债务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丰民厂“起死回生”,很快就“扭亏为盈”。照此下去,发大财是指日可待的了。至此,这一出资产重组的表演完美落幕。

林永浩有几分得意:“怎么样,我这个故事是不是比你原来的设计好多了?”

古力特有些迟疑:“可是……可是这样做会不会手段太……”

“太卑劣太下作了是不是?”林永浩道:“古力特呀古力特,你太年轻了,古人都说过,奸商奸商,无奸不商,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那几时才能发财啊?纵观商界,你以为真的有老实能发财的么?”

古力特无语。

林永浩道:“但是有一条,我们不要侵犯私人财产,那是人家辛辛苦苦挣回来的。可是国有企业的钱,就是大家拿的钱,你不拿别人也会拿的。你要扭转你的幼稚想法,才能成为商界的成功人士!”

古力特只好道:“好吧,那我就去把这个故事变成现实。”

话是这样说,事也是这样做,但是正如陈淑桦唱的《梦醒时分》那样,古力特有点开始怀疑人生了。他以前仰望高高在上的老板,无一不被巨大的光环笼罩着,长袖善舞,挥洒自如,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创造着财富与奇迹。以局外人的眼光看来,那么光鲜,那么绚丽,那么令人神往。可如今自己投身进去,却发现华服之下,也有不堪入目的虱子,也有一搓一把的泥垢。这到底是个别的现象,还是有着某些普遍的规律?莫非自己曾经无限向往的事业与成功,也将要走这么一条路?

古力特无暇细想,也无法细想,他仿佛已经被裹胁到这股洪流之中,身不由己地往前走。成功的典范就在眼前,哪里还有时间去细细品味与深思?况且林永浩对古力特还真不错,他说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可以给古力特配备些新装置,要么是一张车,要么是一部大哥大手提电话,两样东西随便先挑一样。待以后公司的经营效益好了,再配齐另一样。这也是当地方言的特点,车不叫一辆,却叫一张。古力特谢过林总,说还是要张车吧,省得出去办事总要公司派车,占用了车还占用司机,自己开车比较方便,也能把开车技术练出来。大哥大太张扬,有传呼机就足够了。

林永浩道:“那我从鸿运花园调张小车过来,与其给下面不相干的人开着乱玩,不如给你专用,每个月你还可以拿不超过500元的油票和过路票回来报销。”

古力特暗暗高兴,反正办公室里有座机,出外打个电话没太大花费。大哥大手提电话比砖头还重,风光而不实用,他脱口而出道:“本地的童谣都这样唱:手里拿着大哥大,不是书记就是恶霸”!

林永浩哂道:“你是说我像个恶霸?”

古力特有点尴尬,却不料林永浩哈哈一笑:“我不是像恶霸,我本来就是个恶霸!”

就在古力特顺利做完丰民磷肥厂项目时,刘超那边的翡翠饮品公司却碰上大麻烦了。本来刘超一直都紧锣密鼓地指挥生产与销售,柠檬树的销量也平稳地上升,有天突然从批发商那里来了大订单,订购量翻番。刘超很高兴,消费者终于认可了柠檬树,看来今年的业绩会有超常发展,他马上大量订购原材料,叫车间加班加点生产。又过了两个月,订单不断上涨,竟然不可思议地翻了十倍,让刘超吃惊不已。但他没有时间去考虑,只忙着安排大量采购原材料,并招聘新工人,让生产线三班倒,以赶出足够的产品来。令他恼火的是,财务部偏偏这时划不出款来,据财务说这个月是季末,银行的贷款要付利息了,就算想赖账银行也能从账户上直接扣。他去和李明川商量,看能不能从其他公司先借点钱来应应急,比如鸿运花园,或是翡翠湖度假村之类。

李明川道:“啊呀小刘,你是刚来不了解情况,鸿运花园和翡翠湖度假村比我们更缺钱,鸿运花园的业主天天都闹着要退房要补偿,度假村那边营业收入还补不上支出的窟窿。你知道林总和古总是怎样商量的么?人家来要账,林总肯定会签字,让他们去财务部拿钱,古总看到林总的签字是从左到右的,就付款;签字是从上到下的就不付款,说等安排吧,安排好了会通知你。这都是他们私下约定的暗号,多少应付款就这样拖着。”

他观察着刘超的表情,又加了一句:“我们公司算是好的了,起码每月发工资不用愁,古总为了躲人家追账,一天到晚都在外面跑,动不动就躲到丽江去了!”

刘超听李明川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就不敢再提钱的事,想着等销售款全部回笼就好了,先把原料款拖着吧。但是订单这么多,工人总是要招的,李明川一开始说招不到人,后来又说招了新工人按规定要培训个把月才能上岗;现在财务部没钱了,他却招来了一大批工人。刘超忙得焦头烂额,实在没有办法,狠了狠心绕开李明川,偷偷打电话给林永浩请求资金支援。林永浩听说有大批订单,就想办法弄了些钱过来,但时间已经拖了半个月。事不宜迟,刘超抓紧安排生产,柠檬树一批批地出来;但奇怪的是订购量反而开始下降,最后订单居然跌到了零!

刘超心神大乱,只好又减量生产,去找批发商了解情况。批发商说他们是根据零售商的要货量来订柠檬树的,两个月前各零售商都增加了要货量,批发商便也增加订购量,但订单交去了却不见货来;眼见库存越来越少,批发商就不断地增加订购量,直到上个星期大量的柠檬树开始到货,零售商的要货量却直线下降,造成批发商的库存大量积压。怎么办呢?天知道消费者的口味与心理到底是出了什么毛病!

刘超又去找了几个零售商,查找销售暴涨暴跌的原因。零售商说原来柠檬树的销售比较平稳,后来买的人逐渐增多,他们便加大要货量。可是货迟迟不来,越不来他们就越加单,越加单就越不来,他们就再加。有段时间货架上样样饮料都有,就是没有柠檬树,直到近期才哗啦啦来了一大批。

刘超去连锁店找朱曼迪,问她:“你原来每周卖四件,后来每周卖八件,现在怎么又卖不出去了?”

朱曼迪道:“谁说我卖不出去?现在还是平均每周卖八件,你们的货老是不来,一来就一大堆,仓库里现在有一百多件,我怎么敢再要货?”

刘超吓出了一头冷汗,他拜访过所有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再算了一下厂里的库存,天啊,现有的柠檬树至少要卖一年!

刘超想:零售商没有错,买柠檬树的人多,他就多要货,只是要的货没及时来,他就再多要点,以保持库存的平衡。后来货来了,太多了,他就不再要了。批发商也是如此,开始是没货,后来货又过多,当然也就不再订货了。看来问题出在财务部,若钱能及时到位,买到原材料赶出产品来,就不会落得这么被动。但公司没有钱难道是财务部的责任吗?老板不也在后来拨钱过来了么?我自己也没错啊,订单多了我就增加生产,我又怎么能丝毫不差地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呢?但我负责营销,这责任我不承担又有谁该承担?

刘超当初踌躇满志地来到公司要大展拳脚,现在已经变得灰溜溜的。他人很聪明,但毕竟底子没打好,以前的成功都有些投机取巧的味道。虽然他一心一意扑到业务上,却没想到成功需要很多因素的互相配合,而失败往往一个因素就足够了。还有,他和李明川拍档也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李明川在机关混了多年,办公室权术玩得滚瓜烂熟,又加上做生意净走邪门歪道,最擅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鬼把戏,一天到晚不整点妖蛾子出来就不舒服,是那种典型的损人不利己的货。李明川也没有什么大动作,不过就是耍点小花招搬弄一下事非,喜欢推瞎子跳崖之类,醉心于看别人的笑话。一个公司里只要有个把这种人,往往就会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这世界本就是如此,君子向来弄不过小人的。

幸好古力特忙完丰民磷肥厂回来了,刘超赶紧找古力特帮忙分析一下,到底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古力特说我不怎么懂销售,估计你这款饮料前段时间畅销是碰巧了,就在你的新品上市时,台湾歌手苏慧伦出了专辑,专辑名和主打歌恰恰也叫《柠檬树》。这首歌的MTV在电视台播出后,唱片立刻热卖,还上了电台的中文歌曲龙虎榜,占据榜首四周。歌迷们受此影响,开始大喝柠檬树,这就是饮料热销的主要原因。零售商的错误,就在于他对顾客的需求不追根寻源,当柠檬树好卖时,他应该向顾客了解情况,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批发商甚至直接反馈给制造商。批发商则有两个错误,一是发现要货量增加时没有和零售商及时沟通弄清楚原因,二是对制造商送货拖延麻木不仁,没有及时和制造商联系。至于我们的教训则在于:1.订单急速上升,务必要调查市场弄清原因,而不是盲目增加生产。2.一个新产品在成长期时,公司必须责成各部门(尤其是财务)无条件优先支持。3.营销主管要经常主动和批发商、零售商联系,随时掌握市场动向,而不是出了事才去了解情况。4.如果增加生产,就要有一个抢占先机的增产计划,因为增产利润会吸引新的行业进入者,加大竞争难度;增产后若新的行业进入者蜂拥而至,则要考虑适时转产。我想起来了,在MBA教材中,有个案例和你的柠檬树相仿。

刘超问:“那个案例有解决方法吗?”

古力特道:“没有,解决方法要靠我们自己想。”

刘超暗自惭愧,想不到一首歌竟然左右了柠檬树的销售。古力特说这只是个猜测,但这猜测不至于太离谱。柠檬树的目标消费群以青少年为主,那我们就一定要弄懂青少年喜欢什么。比如张惠妹的演唱会门票卖到2 000元还全场爆满,我想这里面一定有些道理的,并不只是歌迷们喜欢追星这么简单。有人说阿妹的歌有什么听头呀,《站在高岗上》把爱情唱得像打仗,没一点情调;我说你连青少年为什么喜欢张惠妹都搞不清楚,你凭什么让他们买你的产品?他们可是现在与将来的最广大消费群体啊!

刘超想起了朱德龙那次的“爱死克林墩”,就做了个清理柠檬树库存的营销企划:1.广告词是“你想和苏慧伦合影留念吗?”广告中穿插苏慧伦的《柠檬树》。条件是凭十个柠檬树空包装可参加抽签,抽中者合影;或者凭一件(二十四罐)空包装直接参加合影。2.合影统一在某月某日。3.所谓合影,就是为合影者拍下角度合适的照片,再与苏慧伦的海报用电脑拼接在一起,配以不同背景。4.对合影者说照片是送到慧伦影楼制作的,至于慧伦影楼与苏慧伦有否关联则要模棱两可。5.在此之前开业一家慧伦影楼,在合影拼接完后立即歇业,以避免可能发生的版权纠纷。6.销售完库存后视情况停产柠檬树。

林永浩批准了这一企划,结果刘超在三个月内把所有库存销售一空,再一次成了公司的销售英雄。刘超拿到一笔奖金,想着朱曼迪平时要货最多,得去当面表示一下谢意,却没见到人。店员说朱老板家里有事,好多天都没来店里了。

朱曼迪原名叫朱万利,她一直不满意父母起的这个名字,土不拉叽的,听着就像乡下的傻姑娘,和那些叫翠花、秀娟什么的一样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她翻了好久字典,把名字改成了Mandy,中文写成朱曼迪,读音虽然差不多,可是写起来就显得洋气。只是最近几年来,她觉得自己的骨子里好像还是土气的朱万利,新潮的东西她仍然赶不上趟。

应该说她做生意还是很有一套的,想当初她一个人单枪匹马跑到深圳,学别人做生意,那种千辛万苦就不必回首了,总算是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她带着钱回到本地,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然后……然后她就看老公不顺眼了,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觉得老公再也配不上她。

老公名叫孙虎,原来是个数学老师,人长得高高大大,性格却很安静很本分。孙虎一天到晚就是看书、上课、批改作业,有时辅导一下学生,还写点什么文章,好像还翻译过外国人的论文。朱曼迪没有发迹以前对老公还是蛮满意的,老师的工作和收入都很稳定,是个文化人,也受学生和家长尊重。最值得羡慕的是一年有寒暑两个长假期,生活也很优悠。当朱曼迪有了钱以后,她才明白原先的生活是多么地清贫,多么地没见识。老师没什么了不得,就那一点死工资,辛辛苦苦翻译一篇文章也没多少钱,死了多少脑细胞呀,这投入产出也太不成比例了!她的脾气本就太硬,就开始对老公嗤之以鼻,又是冷嘲热讽,然后就吵架,连什么抽烟口臭,包皮过长都成了打击孙虎的理由。两人的感情在争吵中日渐疏远,最后回到家里居然都没什么话可以说了,住在家里就像住在客栈,不尴不尬的。

但凡事情不太忙心里又觉得闷,朱曼迪就会去找闺蜜吃饭聊心事。她的闺蜜叫吴小兰,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长年帮朱曼迪处理一些法务上的琐事。朱曼迪打了电话约好时间,开着小车到了律师事务所门口,吴小兰刚好掐着时间走出大门,两人就说着笑着到了餐厅。

她们两人都喜欢吃鸡,不同的是朱曼迪爱吃蒸鸡,点的是冬菇、木耳、黄花菜蒸小母鸡;吴小兰重口味,黄焖鸡都嫌淡,要吃辣子鸡。不一会儿,蒸鸡和辣子鸡都上桌了,蒜蓉皮蛋水东芥和鲜鱿炒荷兰豆也上来了,两人开了一瓶红酒,边吃边聊起来。

朱曼迪道:“你说怎么办?以前觉得他还不错,当个数学老师收入稳定,还写点什么文章,可是他的生活品味实在太差了!”

吴小兰道:“孙虎这人我虽然没见过几次,对他的印象还是可以的。但说到底他是从农村出来的凤凰男,有些习惯根深蒂固,可能一辈子也改不过来,你得体谅体谅他。”

朱曼迪道:“那谁来体谅我呢,有时候叫他出来跟着应酬一下,他要么就不肯出来,要么出来了就出洋相,我说到底也是个企业家,又是政协委员,经常给他搞得好没面子的说!”

吴小兰道:“其实不是他没有品味,是你的品味提高了,两人就不相称了。做夫妻呀,得共同进退,一个跟上了时代,另一个却原地踏步,就会再也不配套。”

朱曼迪道:“对头对头,现在就是再也不配套了。他内裤破了也不去买新的,袜子有了洞还继续穿,我又忙得要死,不可能老是带小孩一样看着他。跟他说了,他却说破洞反正没人看见,管它呢。抽的烟又是几块钱一包的,人家看了还以为我刻薄他!”

吴小兰道:“其实夫妻间的矛盾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什么大不了,你难道还要为这些事离婚么?”

朱曼迪道:“我就是想和他离婚,不然找你这大律师干嘛。”

“我们虽然是闺蜜,也不能唆使你离婚,我还想积些阴德呢。”吴小兰道:“但是你真的决定要离婚,我可以在法律上给些意见你,让他少分点财产。你可要想好了,这年纪离了婚不好找吧。”

朱曼迪终于以离婚来结束了和孙虎无休止的争吵。在她心目中,董阿婆才是最好的榜样,人家那么厉害的女强人,没有老公也照样过!反正男人多得是,功能不就是上上床嘛。但是离了婚的朱曼迪又耐不得寂寞,在公司里她是霸道总裁一枚,下属都挑好话对她说,千依百顺的,回到家里她却感到非常冷清。儿子沉迷于网游,在她公司里挂了个虚职,每天就是四件事:吃饭、睡觉、上班、打游戏,其他事一概不理。她骂也骂了,劝也劝了,就像每一拳都打在棉花上,毫无作用。曾有人给她介绍了几个离婚的男人,她左看右看,好像还比不上原先的孙虎,就一直拖拖拉拉的没有着落。

朱曼迪回到连锁店,店员说刘超来找过她。刘超?朱曼迪想起那个帅帅的小伙子,不知怎么突然就有点心动了。她打电话去刘超公司,刘超刚好又出去了。

刘超没找着朱曼迪,回头就把古力特和朱德龙叫出来一起吃饭,分享他的快乐。古力特说原来打算带大家去吃羊馅油炸饼,那味道真心不错,可是那店就只卖三样菜,担心你们吃不过瘾。下次吧,下次再去吃羊馅油炸饼。朱德龙先说说,最近的工作怎么样了?在天天清洗服务公司还习惯么?

朱德龙说挺好的呀,每天的工作就是跟着公司的车到各大宾馆收布草,我现在对各种布草很熟悉了,跟车到客户那里把布草运回公司,第二天把洗干净的布草送回给客户,再把待洗的拉回公司。这工作不复杂,薪水虽然不高,但我喜欢这种环境,可以在各个宾馆学到人家的管理方法。我记得一位企业家说过:人应该青年吃苦,中年赚钱,老年享受。

翡翠湖度假村是天天公司的大客户,每天有大量的布草要洗,朱德龙爱动脑筋,算算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就和司机商量把时间错开来。司机开车到度假村把他放下来清点布草,开车到另几家小宾馆收货,收好了再回头来接他。这时朱德龙往往刚收拾好,他又会帮司机洗车,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为人和气也不怕吃苦。一来二去的,度假村的员工都很喜欢他,还请他吃员工餐。在度假村呆久了,朱德龙学到了不少知识,比如说大堂里客人坐过的位置上,报纸和杂志要随时收拾;公共场所的烟灰缸里,烟蒂不能超过三个,随时都要换;侍者的制服不能少扣子,吊灯的灯泡烧坏了要马上换等等。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服务一流的宾馆是不能容忍这些漏洞的。

朱德龙说得兴高采烈,连客房里的业务流程都一套一套的,看得出来在工作上的确是细致入微,古力特也觉得他真的是在用心做事。

古力特又问刘超打算推什么新饮料,刘超说现在有些迷茫。回顾了一下近年来的经历,觉得自己真的是力不从心,做事情都是很辛苦,到头来又赚不了几个钱。再看看家乡的父母,这一辈子更是过得没啥意思,难道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牛马一样地工作,然后娶妻生子只为繁衍后代?还是小时候快乐啊,没什么想头,吃饱了就玩,现在年龄越大越觉得没意思。打算?暂时没有。

然后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哎哟,我几乎都忘了告诉你们,金世标要结婚了。”

“哇,那么好!那么意外!”古力特问:“他老婆是从萝卜地里挖出来的么?怎么一下子就有了?”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