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校门前那盏“红绿灯”
作者:钱水根  发布日期:2024-11-11 01:02:32  浏览次数:120
分享到:

儿子家到俩孙子就读的“Kent Road public”(肯特路公立学校),隔着一条“干”字路,家在第二“横”与“竖”交界处,路虽不远,但要穿越一竖二横,尤其靠学校那一“横”Herring Road(赫林路),车辆排着队,两边望不到头,过往行人,须十分小心。

这里,地处悉尼Marsfield(马斯菲尔德),儿子家搬来两年后,大孙子上学前班,小孙子上幼儿园。

学校先开学,幼儿园晚几天!上学第一天,全家人送大孙子!爸爸妈妈一人牵一个,爷爷奶奶背书包、拎饭盒,紧随其后。穿过“干”字第一“横”,就是学校4号门,要过这一横,先右拐10余米,再穿越斑马线。上学高峰,清一色绿校服的学生,像一只只“青蛙”,蹦蹦跳跳,跟着大人,穿过斑马线,走进校门。左右车辆,时而停驻两边,时而缓缓驶过。

澳大利亚司机,礼让意识到位,在没有红绿灯的路段,车辆都会停下来,耐心等待行人过斑马线,看不到争道抢先。这道校门前,不是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但有人管理交通,一个老人,手持长长标牌,顶上一大圆盘,两面写着STOP,不停地穿梭于斑马线;他站立路中央时,两旁车辆嘎然而止,学生、家长速速通过!他退回人行道时,学生、家长站立两旁,两边车辆急速通过。一轮过后,他又重复先前动作,就像纺纱织布,梭子来往间,流淌出涓涓细流,锦衣缎带!而他穿梭时,流过的是车辆、人群!

老人一招一式,颇有章法,举手投足,操作熟练,怎么看,先前是个交通警,繁忙路段,指挥若定,不尽车流,听他号令!不然,哪来如此专业的动作,娴熟的技能?进而又想,学校这一招高明,新学年,新学生,请个“老警察”,维护交通,校门口添盏“红绿灯”,上学路上多个“保护神”,管住路口,多些安全,让人安心!

再看老人,中等个子,一顶加大帽檐遮阳渔夫帽,一副风餐露宿样,不紧不慢,有板有眼,澳大利亚的2月,正值盛夏,老人黝黑的脸,在炽热阳光下,晒得通红,满满地质朴感……

快到放学时,一家人往学校赶,老人已在路口,只是站立方向变了,背靠校门,面朝“干”字第一“横”;教室前聚集着家长,伸长着脖子,等着孩子出来!3:10,下课铃声响起,“青蛙”们奔跳着,来到自家人面前。斑马线,又成了学生专用道,大人领着孩子,过去一批,又来一群,老人举着标牌,似雕塑般,矗立路中央,两边车辆静候着;瞅准一批学生过完,老人一个箭步,跃上校前步行道,横下STOP牌,学生暂停,车辆通行!

新学年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转入正常后,奶奶接送大孙子,我接送小孙子,这是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小孙子的幼儿园,在大孙子学校相反方向,从“干”字路下半截出发,七拐八拐,要走半小时路。但只要儿子儿媳有一人在家,就开车接送,多数时,我送去接来!

幼儿园一周去3天,小孙子在家的日子,我凑些热闹,接送大孙子。拐进“干”字“第一横”上街沿,我蓦然发现,“老交警”仍在维持交通,原来不是学校的权宜之举,而是固定程式。老人一如既往,有板有眼,指挥着车辆、学生和行人,来来往往;学生、家长和车辆,仍是那么顺从,那么配合,顺着他的手势,该行则行,该停则停,没有争道抢先者,没有中途停顿者!校前路上,一拨拨学生、家长走过他身边,上学时,他收到的是Good Morning!放学时,留给他的是Goodbye!

一次,与儿子儿媳说起,有老人这样的“交管员”值守,大孙子上学过马路,也多了一份安全!儿子儿媳说,老人叫麦柯,75岁了,是一名志愿者,是我家邻居,住马路对面,在这路口志愿服务,值守交通10多年了!

澳大利亚的社会管理有一突出现象,就是方方面面都参与社会管理,其中,志愿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服务领域、人数比例、次数、时间、组织机构、社会基础、法治保障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这个国家总人口有2200多万,18岁以上志愿者却有540万,约占总人口的27%;其中,35岁~44岁的志愿者44%,平均每年志愿服务时间7.13亿个小时,志愿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社区福利、教育培训、体育休闲等方面。类似麦柯75岁了,仍在当志愿者的,不在少数。

“小政府、大社会”,志愿服务是澳大利亚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比如,维多利亚州紧急服务部工作人员只有110人,却有5500名志愿者参与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志愿服务,实现了较少行政成本管理较多社会事务的目标。难能可贵的,麦柯这个志愿者,一当就是10多年。

看着麦柯每天奔前越下,来来去去,我心想,他每天得往返多少个来回呀!几年后,我问已经5年级的大孙子,你们学校有多少学生呀?大孙子说900多学生!

有时送走孙子,我会再站一会,看麦柯操作。时不时地,上课铃已响过,还有学生急匆匆赶来,也不看两边是否有车驶来,一头扎进“横”道线。虽然临近斑马线,车速都很慢,如有人过马路,车辆会停下,但免不了刹车不及,酿成大祸!此时的麦柯,高度戒备,注视着两边,只要有学生奔到,麦柯手持STOP牌,一个箭步,跨到路中央,示意车辆暂停,学生先通过。我站立的这一会,就有四、五名学生,急急忙忙,闯过横道线,奔进学校!

转眼2年过去了,小孙子也上学了,看着小哥俩穿上校服,加入“蛙群”,就近上学去,一家人美滋滋地,有说不出的喜欢,来去接送,我也想捞这差事,就差抓阄决定了!可这份喜悦,却是那么短暂,2020年,2021年……,疫情铺天盖地,澳大利亚封境封城,禁止人员聚集,校课改线课,不再去学校,学生上网课,麦柯稍事歇息,不用天天值守路口,守护孩子们过路!

断断续续,校课线课交替,将就着过了两年。为减少人员聚集,学校改变接送方式,原先送上学,可送到教室前,上课铃响起,家长离开学校,后来只送到校门口,不再进学校;放学接孩子,下课铃响起,家长领牌子进学校,先进者先接;再后来,不知哪天开始的,送孩子不再越过“干”字第一“横”,家长止步“横”道边,孩子自已过“横”道线。这样一来,减少了“横”道线过往行人,减少了车辆等待时间,也减少了麦柯往来穿梭次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霜;四季轮回,日月更替。转眼,往来“干”字第一“横”,大孙子走过了6年,小孙子走过4年,过了这个暑假,大孙子初中了,小孙子4年级了;一家人接送孩子,来来去去,也走过了6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与麦柯相遇在“横道线”上,招呼着,示意着,一声Thank you,迎来新的一天;一声Goodbye,期待再一个新的一天。

渐渐地,麦柯步履蹒跚了,脊背弯曲了,走路步子也慢了,但志愿者的使命感未减,在志愿服务的时间段,仍然分秒不差,穿棱在“横道线”上!校门前,始终闪耀着一盏亮丽的“红绿灯”!

2024年11月10日校稿于上海


上一篇:躲地震
下一篇:凡人一梦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