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处逢生的父女俩,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为了感谢,父亲取出一件衣服送给对方。农人高兴的收下,又送给父女俩三个大红薯。这让父亲开了窍。离开农人后,他便专寻农家走,寻着后便直言,用自己所背的衣服交换食物。更没想到的是,父亲居然用一包衣服,换到了包谷,红薯,苕藤和小米什么什么的,甚至还有一小块宝贵之极的腊肉。
老太太笑:靠着这难得的宝贵的一点食物,父亲背着自己原路走回家乡后,救活了母亲和两个小弟弟……以后呢,生活慢慢好了,食物也丰富了,可直到现在,自己都记得那一小块腊肉喷香的味道。她靠近我们,噙着泪花悄声说,那一小块腊肉(大约二三两吧 )实是在太小了,母亲把它切碎熬成肉汤,全家五口一人一小碗,喝得热热的,饱饱的,美美的。
或许,贵州诸类的山区,才是过惯了和平日子的人们,最后一块避难地。
难怪近些年来,网络上总是有这样的帖子和消息,某某某退休后带着家人回到农村老屋,过上了城里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某某某成功人士经常抽空回乡,为家乡的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到处奔走。某某某大老板,富裕不忘家乡,心系乡亲们,经常捐款捐物,节假日还不顾繁忙劳累,抽出时间上门慰问孤寡老人云云。
敢情,表面之下,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考量啊!
再说我们,随着纳凉人流走出三岔路口,喜欢拐向右面的大三岔路口,再朝路口右面的枕泉翠谷,散步而去。我们觉得,农贸市场一带人太多,基本上都是人挤人,人挨人,转脸就是熟人,侧身就是寒喧,而且路程太短,耍耍停停的逛了许久后原路返回,也不过才半小时左右,达不到走路锻炼的目的。
我们一次无意中拐向外面的大三岔路口,慢条斯理朝枕泉翠谷漫步而行时,发现从上天池雅园出发,慢悠悠地踱向枕泉翠谷的南湾,单面可达半小时左右。如果还要在南湾走走,歇歇,拿拿快递,买点小菜什么的再原路返回,整个散步时间可达个多钟头,刚好胜任时下书本和网络上,所介绍推荐的茶余饭后散步锻炼的黄金时间。这,便成了我们每天傍晚饭后,由雅园到南湾来回散步的习惯。其实,分明是一种惬意愉快的享受。
要说到枕泉翠谷南湾的这段公路,也真是绝了:同样的黑色油化公路,平坦,宽敞,整洁,车少。公路一面是种满各种庄稼的山岭,一面是成行的桃状路灯和醒目的绿色防护钢栏。蜿蜒千米的栏外,沉入式风景秀丽迷人。近处,各种庄稼,绿树茂草。稍远,公路盘山而下,犹如褐色飘带,一直飘入层层迭迭的山峦。历史悠久的碗厂,枕泉翠谷正在装修待售的楼盘,各种民宿小舍,星罗棋布,点缀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