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Homestay--留学生临时的家
作者:马赛蘅 谭子艺  发布日期:2011-05-06 02:00:00  浏览次数:2419
分享到:
      那年秋天,我们的大孙女(大儿子的女儿)还未满18岁,正在广州读高中二年级,她知道叔叔在澳洲工作,很想转学到澳洲读书,以便出国见见世面。对此,她爸爸和叔叔经过研究,决定满足她的愿望。当年11月初,她果然就只身乘飞机去到墨尔本,不用亲属或熟人陪行而敢独自出国,这也算是她经受住第一关的锻炼了。
       墨尔本的中学,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公办的,学费和各类费用都较少,但一般人认为是“大路货” ,学生学习往往比较随便,成绩不一定很好。另一类是私立的,学费杂费都比较高,但教和学都比较认真,学习效果往往较好,所以,不少人都选读私校。她叔叔也根据这种认识,给她选择了一所声誉较好的座落在墨尔本东部、名叫“埃芬豪”的私立中学,又按照当地学校的要求,未满18岁的外籍来澳求学的中学生,必须住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家中,即使有亲友在澳洲,也不主张住在亲友那里,以便他们跟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容易熟悉环境,学习语言和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这种接待中学留学生的居民家庭,叫做“Homestay”——临时的家。Homestay一般由学校联系推荐,如果不满意可以更换。对于这一点,孙女也欣然接受了。她到达澳洲以后,便一直住在Homestay。
孙女住的那家Homestay,是一座比较阔大的平房(house),屋前屋后都有花园草地,屋内共有5间住房,男女主人     各一间,女主人的妈妈住一间,剩下两间用来接待中学留学生,孙女租住了一间,另一间是一个越南留学生租了,也是个女的,每人每周大约交200澳元,包食包住(属正常价格),这样,这家Home stay便成了一个5口之家。
Homestay的女主人叫玛莉,是50多岁的西方白人,很热情,有文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平时也喜欢与两个学生交谈,对她们的语言沟通很有帮助。住的问题,因为每人一个房间,互不干扰,生活用品也各有一套,都很方便,但食的问题上,因西人都喜吃牛奶、面包、芝士、沙律等,许多菜蔬都习惯生食、冷食,与中国人要吃大米饭,炒几味、老火汤等相差较远,所以日子久了,总觉得不习惯,胃口也差了。只好间中到唐人街买些作料回来自己炮制,补充补充,如此也相安无事,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孙女经过半年补习英语后,也顺利地升上高中三年级就读。到了放暑假时,她忽然想到,自己已超过18岁了,可以离开Homestay,到叔叔家里去住了,便把这想法告诉女房东,玛莉还没有细想,就表示同意了,可过了两天,当孙女已搬走一些行李时,她却突然反悔,专门约孙女去一家餐馆谈心,说她舍不得离开她,当想到如果她搬走后,那房子空空的,很不习惯,若有所失,虽然可以另租给别的学生,但她对孙女很有感情,已把她当自己女儿一样看待,所以希望她不要搬走,还推测她为什么想搬,是否嫌伙食不合口味,便说以后可以多买些她喜欢吃的东西回来,她想吃什么就做什么等等,一定要她继续住下来,至少到读大学时再说。说着说着,竟然泪流满面,孙女见她如此,不禁受了感动,也流下泪来,两人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最后,孙女表示那就不搬了吧!
      后来,玛莉知道我们又从广州到墨尔本探亲,便托孙女转告:她很想见见我们,邀请我们到她家作客,最好还教他们学做一些中国菜,以便更好地适应孙女的口味,让她生活得更愉快。一天,我们决定应邀前去作客,并买了几味做中国菜的作料去现场炮制,玛莉一家都非常高兴,与我们一起进餐,连连对我们表示感谢,我们也衷心感激她对孙女的关怀和帮助。到了圣诞节前夕,她在家里搞“party” ,又把我们全家请去聚会,充分展示了彼此的友谊与日俱增。
说起来,孙女对玛莉一家的确也是很有感情的,经过一年多的生活和接触,她仿佛也成了这个家庭的成员,对各种家务劳动都积极参与,还把玛莉的老母亲当作自己的奶奶一样,十分尊敬,常常帮她做些小事,如把餐桌上好吃的东西夹给她。替她斟茶、拿东西等等,玛莉对孙女也很信任和关心,家里的东西让她随便用,有什么事情问到她,都耐心回答和指导,使她很快就熟悉了当地的生活习惯,日常会话也进步很快,不到一年她已能在“家”里对什么事情都会用英语表达,上街购物能与售货员对答如流,学校老师讲课,她也绝大部分可以听懂了。所有这些,都是与Homestay对她的帮助与熏陶分不开的。
        两年前,孙女已离开了Homestay,因为她已经考上了墨尔本大学,与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租了地方居住。不过,她还不时抽暇到过去的Homestay 探望玛莉一家,颇有一点回娘家的意味。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