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谢添对艺术的倾情追求
作者:谭子艺  发布日期:2011-05-28 02:00:00  浏览次数:2465
分享到:
♦ 访谈忆旧
谢添是我国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他从1936年22岁时登上银幕起,至2003年89岁高龄辞世,在60多年的艺术历程中,参演或主演过各个时期各种题材和风格的影片一时不易列举清楚,如解放前曾演过《清明时节》、《生死同心》、《梦里乾坤》、《马路天使》、《风雪太行山》、《圣城记》、《深闺疑云》、《十三号凶宅》等;解放后拍摄过《民主青年进行曲》、《新儿女英雄传》、《六号门》、《无穷的潜力》、《风筝》、《林家铺子》等等,解放后他导演的作品更是多种多样,包括故事片、歌剧片、杂技片、儿童片、戏曲片如《水上春秋》、《洪湖赤卫队》、《锦上添花》、《欢天喜地》、《小铃铛》、《甜蜜的事业》、《七品芝麻官》、《茶馆》、《烟花泪》等等。由于他扮演的角色多,正面反面人物包括革命者、老教授、工人、农民、商人、汉奸、地主恶霸、封建把头都有,而且演什么像什么,因而有“银幕上的千面人”之称,又由于他导演的影片有不少是喜剧片,内容风趣生动,笑料很多,故又有“中国的卓别林”之美誉。

我对谢添主演和导演的影片虽然看过不少,但与他正式认识和联系却迟至80年代中期才开始,那些年我曾多次到谢添所在的北京电影制片厂采访组稿,有一次我在北影厂职工生活区见到他,因早就听说这位大艺术家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十分平易近人。所以虽然没有预先与他约见,也直接找他谈话,经过自我介绍,他知道我是从广州来的记者,便说:“啊,我也是广东人,我们是老乡!”原来他祖籍是广东番禺,会讲广东话。所以我们很快就东南西北地谈起来,让我知道了他一些经历和近况,由于这次相遇是偶然,他当时又没有新影片投入拍摄,我打算以后酝酿到合适的题目再找他采访,互相留下地址和电话后,就匆匆与他告别了。
到了1987年夏天,广州筹办一个“影视明星演唱会”,邀请全国各地一些著名影视演员前来参演,当时我打听到谢添也在被邀之列,并已来到广州,下榻于远洋宾馆,我当即通过电话与他联系上,然后请他安排一个时间我去拜访他,谢添很爽快地答应了,约定我次日晚上就去找他。
这次与谢添谈话,我了解到他暂时还没有拍新的影片,便提出一个要求,请他讲一些与他的艺术创作生活有关联的小故事,因为我知道他为人风趣幽默,乐观开朗,对艺术事业无比真挚倾情,一定会有不少轶事值得称道和可以转告给广大读者的。谢添略为思索了一下,便向我娓娓道来,当时他讲了四五件“小事”,都很有趣,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三件:
第一件:他是国际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迷,曾经“包场”看卓别林的“电影”。谢添从小崇拜卓别林,凡卓别林主演的影片他都要看。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听说北京天桥的手摇电影档有卓别林的影片映出,便赶忙跑去观看。原来那种手摇简易放映机,放的是卓别林主演的影片的残片片段。谢添“饥不择食”,一去到即付钱观看。那影片短得很,三转两转就完了。然而,卓别林富有魅力的艺术形象,却牢牢地吸引着谢添,他看了一遍不过瘾,还想再看,于是要求放映人再放一次。但是,那部手摇放映机,共有六个观影孔,每放一次,要等6个观众都交了钱才“开映”,而当时看的人不多,迟迟未能开场,谢添急着要看,于是向放映者提出,由他“包场”,虽是他一个人看,但他愿意出6个人的钱。放映者见有利可图,欣然答应了。但谢添看了第二次仍不过瘾,再包了一场。三次过后,他兴犹未了,又一次提出要求。这时,放映者以为来了个疯子,或是有意捣乱,说不定会惹出什么麻烦,所以最后拒绝了。他那里会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是未来的大名鼎鼎的电影艺术家呢!
第二件:他对艺术创作一往情深,十分投入,曾经追踪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要用一件新衣换取他的破衣,用作角色的服装。解放初期,著名剧作家老舍,创作了话剧《龙须沟》,后来要改拍电影,导演冼群四下物色演员。本来,程疯子一角拟由话剧演员于是之担任,但当时于刚刚在歌剧《长征》中首次扮演了毛主席,那么,怎能让扮演过毛主席的演员来扮演疯子呢?人们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只好另找别人来演。找来找去,认为谢添比较适合。于是,谢添就开始从各方面准备角色,其中想到要为程疯子找到一件合身的、破旧的、沾满油垢的衣服。有一天上街,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穿着打扮与他想象中的程疯子十分近似。于是跟踪追迹,想跟那个老头回家,与之协商借用他的衣服问题,怎知那老头发现有人跟踪,不敢立即回家,而是绕道走,谢添紧追不舍,老头忍不住了,责问谢添为何老是跟着他?谢添无奈,只好实情相告。老头听罢,疑云顿消。后来,谢添真的买来新衣换了老头的破衣;又到天桥商场买了点碎布,补上几个补丁,使之成为一件理想的“戏服”。谁料一切就绪后,导演又说,经过研究,演员演什么角色都是艺术创作,还是让于是之扮演程疯子较好。这么一来,谢添只好把经营了好些日子的“戏服”送给了于是之。幸好于是之的身材与谢添差不多,一穿即合,遂向谢添道谢不已。
第三件:把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真情实感移用到塑造角色上。50年代中期,谢添拍摄故事片《无穷的潜力》,扮演老工人劳动模范孟长有,正在鞍山深入体验生活。一天,工厂组织工人到农村进行工农联欢活动,队伍里有劳动模范孟泰和王崇伦等人,谢添也掺在其中,与大家一起前往蛟河地区农村。到达时,农民群众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工人们一下车,就一个个被农民拥抱住,亲如兄弟。当时,谢添也被当作工人给拥抱了,他觉得这是一个光荣的误会。并亲身感受到农民对工人亲如手足的感情。后来拍片,其中有孟长有搞技术革新获得成功,被群众举起来向他祝贺的镜头。这时,谢添显得十分激动,他借用了那次下乡被农民拥抱的经历,感情十分真实,把角色演活了。
    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可以窥见谢添对艺术创作的一往情深,处处都做有心人,注意学习和积累,又善于随机应变,灵活吸取各种艺术营养,因此,他的艺术生命这么长久,创作热情持续不衰,并取得硕果累累的成就,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