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中山大学母校颂歌
作者:丘云庵  发布日期:2009-12-29 02:00:00  浏览次数:2583
分享到:
           巍巍中山 山高水長
   -为中大澳大利亚校友会成立25周年作
 
    孫公革命四十年,挫折頻仍夜不眠。
    建黨建軍建大學,文韜武略扛仔肩。
 
    孫中山先生鼓吹革命,推翻滿清,於1911年10月10日建立民國,至1924年,革命尚未成功,軍閥割據,內亂頻仍,東征北伐,疲於奔命。乃總結四十年之經驗,認識到:政---必須革新(國民黨)黨務,武---必須創辦(黃埔)軍校,文---必須創辦(廣東)大學。乃有中大母校的誕生。
    高師法大並農專,際會甘泉笑語喧。
    三校合成新廣大,誓爲革命譜新篇。
 
    1924年,在孫中山先生親自倡導下,將廣東三校---公立法律大學,高級師範學校,農業專科學校合併,成立中山大學前身—廣東國立大學。當年9月15日,廣東國立大學正式開學。並于當年11月11日,即孫中山先生誕辰的前一天,隆重召開成立大會,是爲中大的正式誕生日。(從1951年起,改以孫公誕辰的當天---11月12日爲校慶日。)廣東國立大學校址設在原廣東公立法律大學--- 廣州市小北門外之甘泉宮別墅,即今日之法政路中共廣州市委所在地。
 
    孙公一病别人寰,举国同悲血泪潸。
    爲感斯人功蓋世,改名學府曰中山。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平因肝病逝世,舉國爲之痛悼。7月,國民政府下令將廣東國立大學改名爲國立中山大學,以志對國父豐功偉績的永久紀念
 
    黌宮列列朝南開,學子莘莘四海來。
    越秀文明新府第,专科節節上新台。
 
    1926年,爲適應學校不斷發展之需要,校址遷至文明路与越秀路之间,即今日之魯迅博物館及其周遭。
 
     十載城中勤辦校,人多地窄如籠鳥。
     石牌地廣好風光,萬畝園林世間少。
 
    1928年,中大第一任校長,國民黨西山派元老鄒魯先生,奉中山先生遺命,擇定廣州東郊石牌五山一帶,劃地近萬畝,作爲中大新校址。並即著手從事規劃建設。      
    理工樓閣映湖堤,法學堂開百步梯。
    果樹稻田連紫陌,紅牆綠瓦压云低。
 
    從1929至1934年,鄒魯校長親自籌劃,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援,並派員奔走海外,募捐建校資金,耗時六年,終於在1934年夏,建成理,工,農三院,1935年至37年,又建成文,法二院以及圖書館,體育館,博物館,天文臺,学生宿舍等附屬設施,一個世界水平的大學,終厥于成。
 
    書聲笑語凝絲竹,濟濟一堂如手足。
    七七盧溝事變來,象牙塔裏同聲哭。
 
    1938年,日寇南侵,攻佔長沙。中大頻受敵機襲擾,無法正常上課,學校師生,人心惶惶。       
    艰辛跋涉到澄江,僻壤穷乡作课堂。
    佛廟经坛谈国是,宣传抗日挽危亡。  
 
    1938年9月,學校奉教育部令,数千名師生,携数十吨图书档案,水陆兼程,迤邐西行,历5個多月的長途跋涉,遠遷雲南澄江。從1939年春至1940年夏,利用當地普福寺(校本部),文昌寺(理学院),极乐寺(师范学院),东岳寺(工学院),文廟(文学院)关帝庙(法学院)等庙宇祠堂,辟为课室,艱苦辦學一年半。师生们一边读书,一边开展抗日救亡,文娱演出活动,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开设门诊部和扫盲等社会活动,得到很好的磨练。
    連綿戰火日悠悠,西徙東移幾度秋。
    粵北山頭雪皚皚,梅江流水聲湫湫!
 
    1940年,戰火延至越南,雲南告急。8月,學校被迫內遷廣東樂昌坪石,含辛茹苦,堅持辦學四年;1945年,日軍垂死掙扎,南沖北突,企圖打通南嶺湖廣通道,粵北勢危,學校再遷梅州五縣,分散辦學。顛沛流離,不堪言表。
 
    原子彈從天上來,長崎廣島化爲灰,
    却看学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奏凯回。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大全體師生,漫卷诗书,欣喜欲狂,立即回師廣州。當年12月,母校勝利回遷石牌,結束了抗日流亡的辛酸史。(不幸的是,在回师广州的过程中,有一批师生从梅县到汕头,坐船经香港从海路回广州,因海轮超载,被风浪掀翻,葬身太平洋底。因此,全体师生聚首石牌后的第一次大会,竟是对50多位罹难校友的追悼会!惜哉!)
    自1945年冬至1949年10月全国解放,母校在石牌得到安定長足的發展,建立了七個學院:文,理,工,農,法,師,體;加上在廣州東山的醫學院,大東門的附屬中學,五山至朱村一片山坡的千亩实验农,果,林场,中大一躍成爲世界上占地最多,幅員最廣的大學城。使全體中大人引以爲傲。 
    石牌歲月總縈回,兩湖景色倍相思。
    中文系裏吟詩日,月上東山夜讀時。
  本人有幸於1949年至1951年,入讀石牌母校中國語言文學系。曾經走遍学校有名的石牌楼,五山小街,以及文學院,法學院,体育馆一帶的山徑悬梯,领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青山横翠微’的迷人景色;也曾飽覽校園內東西湖畔的春風楊柳,湖光云影,欣赏‘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好图画。 1952年,全國大專院校院系調整,中大保留文理科系,與廣州河南康樂園私立嶺南大學合併成爲新的中山大學。我即於此時離校參加社會工作。當年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令人无限神往,終生難忘,至今留下甜蜜的回憶。
    中大在建校之初,即由國父親手把《论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选为校訓。八十多年的崢嶸歲月,學校沿著哲人遺訓,培育了數以十萬計的國家棟梁。據瞭解,21世紀的中大,已擁有21個學院,教學員工12,300多人;在學學生達四萬多人,母校與祖國与时俱进,並駕腾飛,可喜可賀! 
   回首往事,心潮激蕩。爲感國父遺澤餘芳,讓我們同聲高唱:
    越秀山高珠水長,中山母校國之光。

    慎思博學明訓在,國父深恩永不忘




评论专区

xjk 許均銓2014-11-20发表
學習!
天外高飞2014-11-20发表
慎思博學明訓在,國父深恩永不忘!好句,这一组诗正是母校历史写照,敬慕前辈才气,收藏学习!握手.
xjk 許均銓2014-11-20发表
學習!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