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盖棺评说张学良
作者:张劲帆  发布日期:2011-06-16 02:00:00  浏览次数:3627
分享到:
 
       张学良将军享寿百岁溘然仙逝,普天同悲,哀悼这位一生具传奇色彩的重要历史人物。
       俗话说“盖棺论定”,但是对于张学良,棺虽已盖上,评价却截然两极,难有定论。有人说他是功臣,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使中国战胜了日本。有人说他是罪臣,破坏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给了本来可以剿灭的共产党喘息之机,借抗日之机坐大,日后打败国民党,建立了专制血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人民带来灾难。
            双方争论都是以事件的结果作为依据,对于张学良动机之良好没有分歧,对于他促成抗战胜利的功劳也没有大的分歧(少数甘愿当汉奸或亡国奴者除外)。这样看来,即使他促成共产党坐大算是一桩罪过的话,也是功罪各半,不能简单地说他是罪臣。至於那一半的所谓“罪过”,也不能算是直接罪过,而是间接“罪过”。最近读到曹长青先生评说张学良的文章,说张学良之功罪与否完全取决于共产党之施政表现,如果中共建国给人民带来的是福趾,张学良就是功臣,中共给人民带来的是灾难,所以张就是罪臣。这说法真的很有点机会主义的味道。这就好比说,发明了烈性炸药的诺贝尔是好人还是坏人,全看买了他炸药的人用炸药干什么,用於和平的生产建设,他就是好人,用于侵略战争,他就是坏人。这责任真的在诺贝尔吗?这逻辑合理吗?当共产党还是十分弱小的时候,作为一名军人而非政治家的张学良怎么可能预测今后共产党的所作所为呢?他真的需要为几十年后共产党干的事承担责任吗?假使张学良没有发动西安事变,结果可能有两个:一是日本人灭了中国,有“不抵抗将军”之名的张学良难道就不是罪臣了吗?另一结果是,共产党被灭掉,日本也战败,国民党持续当政,参与过剿共的张学良是功臣还是罪臣,不是也要取决於国民党的施政表现吗?他不是同样有可能成为“罪臣”吗?所以曹先生的说法是滑稽的。
在我看来,把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归咎于张学良也是不成立的。我们不妨作几点分析:
如果张学良不逼蒋抗日,是不是蒋就一定能灭掉共产党?我看未必。蒋对中共的江西根据地围剿了五次,有几次还是他亲自指挥督阵的,却败了四次,第五次只是因为共产党内部的错误,才侥幸获胜,但也没能灭掉共产党,共产党转战长征途中是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日本尚未全面攻华,蒋集中了全力围追堵截,还是没能剿灭共产党。共产党抵达陕北时,与高岗、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会合一处,力量收拢了,在地理上又靠苏联近了,能得到苏联的后援,而在蒋一方面,因为日本的入侵,内部为先攘外还是先安内意见不统一,蒋就更不易剿灭共产党了。即使没有张学良领头兵谏,蒋也很难保证失去家园的东北军不哗变。张杨兵变是形势使然,张只是一种社会力量的代表而已,对也好,错也好,都不仅仅是他个人责任的问题。
就算蒋介石能把共产党灭尽,就有他的立足之地吗?蒋在灭共的时候,日本人不会闲着,势必加紧侵华,待到蒋灭了共,自己的兵力也势必耗掉不少,日本人要收拾蒋介石真是太容易了。鲁迅有篇杂文《中国人的生命圈》对此早有预见:
“‘边疆’上是飞机抛炸弹,据日本报,说是剿灭‘兵匪’;……‘腹地’里也是飞机抛炸弹。据上海报,说是在剿灭‘共匪’……虽然一面是别人炸,一面是自己炸,炸手不同,而被炸则一。只有在这两者之间的,只要炸弹不误行落下来,倒还有可免‘血肉横飞’的希望,所以我名之曰‘中国人的生命圈’。
“再从外面炸进来,这‘生命圈’便收缩而为‘生命线’;再炸进来,大家便都逃进那炸好了的‘腹地’里面去,这‘生命圈’便完结而为‘生命O’。”
鲁迅的意思是说,炸“共匪”的人其实是在帮日本人的忙,把中国人的生命圈越炸越小,最后自己也会被日本人炸完蛋。蒋介石在没有安好内之前就打不过日本人,安完内之后更不会有力量攘外,那时候即使想投靠日本人,日本人都未必接受,因为他们已扶植了伪满州国皇帝溥仪,没有蒋的位置了。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之前的选择其实只有两个:要么抗日让共产党坐大,要么剿共让日本人坐大。让共产党坐大,即使他后来败在共产党手下,他还不失为一个有民族气节、有抗日功勋的中国人;让日本人坐大,国家就只有灭亡一途,他自己就只能背上民族罪人的骂名遗臭万年。我觉得蒋介石倒应该感谢张学良逼他做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另一个问题是,中共借抗日而壮大是导致国民党垮台的根本原因吗?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重庆谈判时,蒋介石有三百四十七万军队,从投降日军那里接收了大量日本装备,并且从美国那里得到了大量更先进的美式装备,而中共军队虽然坐大了,但比蒋介石的力量还是小得多,军队一百二十万,装备远远落后於国民党,蒋凭这样的军力,仍然完全有力量消灭共产党,他消灭不了共产党,那就只能说是他自己的无能,托词共产党坐大了难以消灭是没有说服力的。张杨兵谏只是促成共产党壮大的原因之一,而绝非全部原因。蒋介石失败的主要原因既不在张学良,也不在共产党,而是在他自己,主要是政权腐败专制,不得民心,加上内部钩心斗角,决策失误。
民族利益永远大於党派利益,以国民党之失败来否定张学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功劳决不是持平之论。张学良千古功臣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原发表于2001年11月10日《澳洲日报》



评论专区

田地2014-11-20发表
林老师也在“平心静气地说理”啊。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田地2014-11-20发表
林老师也在“平心静气地说理”啊。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linbiezhuo2014-11-20发表
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此文以没有预设立场的姿态,平心静气地说理,不“左”不右地辩驳,最后从多个角度支持了一个正确的历史结论,是一篇具有海外特色的容易令人信服的文章。 林别卓 2011年6月8日
linbiezhuo2014-11-20发表
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此文以没有预设立场的姿态,平心静气地说理,不“左”不右地辩驳,最后从多个角度支持了一个正确的历史结论,是一篇具有海外特色的容易令人信服的文章。 林别卓 2011年6月8日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