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我的犹太华人街坊
作者:艾斯  发布日期:2011-06-30 02:00:00  浏览次数:3498
分享到:

真实的新西兰故事。一个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中国人的故事。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恕我无法细写。

     “你是中国人?”
      抬头一看,一位个子很高的老人友好地微笑着,问我。
     “是。”
     “你是从中国什么地方来的?是从上海来的吗?”老人继续问我。
     “不是,我是从武汉来的。”我想老人既然提到了上海,那他与上海肯定有关系,于是,我反问他,“你去过上海?”
     “不,”老人很友好地伸出手来,“我叫吉姆,我没去过上海,但是我妻子克里斯汀是上海人。”他手指了一下身边的女士。
     “是吗?”望着这位金发碧眼的老年妇女,我有些惊奇。我想这后面一定有动人的故事。
    “是的,我生于上海。”克里斯汀冷静而肯定地说,这是一位精干的老妇,略带鼻音,“如果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坐坐。   我们是你们的街坊,与你们家只有50米 的距离。”克里斯汀的话就更让我惊奇了。我到这家教会快五年了,很多洋人我都是点头之交,在我看来,他们的相貌差不多,名字也都差不多,男的大多叫皮特、 克里斯、约翰、乔治之类,女的多叫玛丽、海伦、露丝或是洁丽之类。我总说,洋人的姓比名要多。既然这样,我就懒得记了。没想到,这对老年夫妇倒是注意到我 们住同一条街。
       于是,我们应邀 去拜访。这是一幢掩映在花树丛中的砖瓦房,小花园很整洁,里面依次种着柠檬、苹果,小廊上面架着葡萄,再往里走,靠南的篱笆上爬着情人果,靠西的部分是一 树树花草,其中有一树紫蓝色的花开得特艳,花呈五瓣的星形,簇拥在一起。“这是中国花,我们专门从香港带来的。”吉姆说。

      “中国花?”我有些糊涂了,但我确实没见过这种“中国花”。(就是多余后面的花,看哪位朋友认识?
      “来,到 客厅里坐。”克里斯汀引我到了客厅。一进客厅,我就怔住了,这的确是个中国式的客厅,而且是老式的中国客厅。一道曲折的屏风摆在客厅的东面,上面是很考究 的中国苏州园林画廊画,有些《西厢记》故事的味道。挨着屏风是一对老式的木制太师椅,椅子中间与前面是配套的一小一大两个茶几。转到客厅的南边,是壁炉, 放着的也是中国式铁制的长镊子,用来夹烤火用的木头。客厅的西边,是木制的厢子或是柜子,很老旧的那种,好象在古戏里看过,上圆下方,中间的变体篆书 “寿”字很是醒目。旁边是中国式的方凳。凳面与凳腿上也都雕着圆形的“寿”“福”“喜”字。我恍惚进入了一个古装戏的场景。这些场景已是好多年没见了。

      “请随便坐。”他们把我让到太师椅上,“是喝茶还是咖啡?”
        在这么好的中国环境里当然喝点绿茶更为协调。没想到克里斯汀端上来的是泡着的绿茶,而不是本地人用的袋茶。
       “你说你是上海人?”看着满眼的中国式摆设,我的疑惑更多了。
       “我的父亲是中国人,我的母亲是犹太人。”克里斯汀沉默了一会,说,“我生于1945年的上海。”
        我记起来了,二战期间,有些犹太人为了逃避纳粹迫害,到了上海。
       “不是,我母亲家族在上个世纪初就去了上海。”她一字一句地说,象在咀嚼。
       “那你还会说中国话吗?”我转了话头。
       “小时候我会,家里的仆人教我说中文。但是……”老人眼光有些迷离,“后来,中共掌握政权,我父亲去世后,全家人随继父搬到了香港。我继父不许我们说中文,我也入了寄宿学校,我一说中文,就被人嘲笑欺侮,以后就再也没有说过中文。”
     “那你也是从中国来的吗?”气氛有些沉闷,我转问吉姆。
     “不,我是本地人。”吉姆说,“我的故事很简单,我家几代都是住在奥克兰。”
     “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我有些好奇。
     “我们在欧洲认识相爱的。”吉姆说,老人一脸的宽厚。
     “对,我们兄妹四人全部都离开了香港。后来,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香港也出现了红卫兵。我妈妈说,你们离开香港,你们走得越远越好,不要再回来。所以,我就去了欧洲。”
     
 
“你们的中国家具非常经典。”我又转了个话题
    “是吗?”克里斯汀说着,眼睛放光。 
“是真的,你们这样的家具现在在普通中国人家里难得找到了”我心里想,这样的家俱如果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一定逃不过劫难,光看这样式,就是地主封建的代表,这些家具在这里倒是幸运,“恐怕只有博物馆里才能找得到了。”我很认真地说。
      “我们很高兴。”克里斯汀爱惜地摸着太师椅,说。
      “你们这些家俱是在这里买的吗?”我问。
      “这些家俱是我们结婚时专门去香港买的,听说那家店后来也关门了。我们那次去香港,也带了中国花过来,就种在花园里,你刚才看过的。”吉姆转过来头来,问他妻子,“从结婚到现在,有四十五年了吧!”
      “差不多。”克里斯汀说。
       我看过去,两位老人头发都有些花白了,不由得又问了一句,“你们西方人结婚怎么想到买这样的中国家俱呢?”
      “因为她喜欢”,吉姆说,略顿了一会,他又加了句,“她喜欢,我也就喜欢。”

上一篇:我为世界哭泣


评论专区

长沙周国环2014-11-20发表
说到犹太人,使我想到了中国人的好客与民族融合。我听说历史上犹太人在遭受异民族迫害而到处流浪时,只有我们中国人以博大的心怀非常友好地接待和容纳了他们。是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民族,而我们中华民族也是由最初的单一民族逐渐融合成今天这个大家族的。这个融合,当然也包括着一些同化。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伟大洪流不断地滋润世界,不断地造福人类。这里面也包含了无以数计的海外华人的心血啊。在此,我要向奋斗在海外的同胞说一声:向你们致敬!
艾斯2014-11-20发表
文友作了如下回复: 安妮2011-6-30 06:35我看了你新浪博客上的照片,并经过在网上图片比较应该是香港的紫荆花,他们的那个品种好像很好。 俊子2011-6-30 12:49应该不是紫荆花,紫荆花是分成5个花瓣的,单片的,成螺旋形开放,并且都是比较高大的树。这个叫什么花,我不知道。 gapfiller2011-7-1 01:35特意看了你的照片,比较肯定是杜鹃花的一种,俗称眏山红。这的确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花”,被称为花中西施。唐宋诗词中常有借“杜鹃”的抒情之名句。杜鹃花在唐宋文人中有很高的审美地位,可惜照片中的杜鹃花被其它灌木挤得没有了足够空间。 另外,有一种鸟也叫杜鹃鸟,又名子规鸟,也是古代诗人望风落泪,见雨生愁时爱用的意象。 抄几句名诗如下: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白居易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李 白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另一文友特来邮说”我觉得多多后面的花是紫荆花,我家后院有深浅不一。” 谢谢各位。
长沙周国环2014-11-20发表
说到犹太人,使我想到了中国人的好客与民族融合。我听说历史上犹太人在遭受异民族迫害而到处流浪时,只有我们中国人以博大的心怀非常友好地接待和容纳了他们。是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民族,而我们中华民族也是由最初的单一民族逐渐融合成今天这个大家族的。这个融合,当然也包括着一些同化。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伟大洪流不断地滋润世界,不断地造福人类。这里面也包含了无以数计的海外华人的心血啊。在此,我要向奋斗在海外的同胞说一声:向你们致敬!
进生2014-11-20发表
这位诞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老人,有这样一份深沉而凝重的故乡情,真象块深色的玉,给人温润的感触,难言的想象空间。足以弥补作者对“不能细写”的遗憾。
艾斯2014-11-20发表
文友作了如下回复: 安妮2011-6-30 06:35我看了你新浪博客上的照片,并经过在网上图片比较应该是香港的紫荆花,他们的那个品种好像很好。 俊子2011-6-30 12:49应该不是紫荆花,紫荆花是分成5个花瓣的,单片的,成螺旋形开放,并且都是比较高大的树。这个叫什么花,我不知道。 gapfiller2011-7-1 01:35特意看了你的照片,比较肯定是杜鹃花的一种,俗称眏山红。这的确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花”,被称为花中西施。唐宋诗词中常有借“杜鹃”的抒情之名句。杜鹃花在唐宋文人中有很高的审美地位,可惜照片中的杜鹃花被其它灌木挤得没有了足够空间。 另外,有一种鸟也叫杜鹃鸟,又名子规鸟,也是古代诗人望风落泪,见雨生愁时爱用的意象。 抄几句名诗如下: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白居易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李 白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另一文友特来邮说”我觉得多多后面的花是紫荆花,我家后院有深浅不一。” 谢谢各位。
进生2014-11-20发表
这位诞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老人,有这样一份深沉而凝重的故乡情,真象块深色的玉,给人温润的感触,难言的想象空间。足以弥补作者对“不能细写”的遗憾。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