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中国养生文化
作者:刘放  发布日期:2010-01-19 02:00:00  浏览次数:2593
分享到:
        欧美人重体育,喜欢田径球类、游泳冲浪、爬山攀岩这一类运动,业余时间多半都花在体育活动中。这都是些大运动量的活动,出大力,流大汗,有时多有冒险,有时近乎暴力。所以他们多体格粗壮强健,民风强悍。
相对而言,我们华人就不那么喜欢这样的运动。在悉尼、墨尔本这些城市公园里,常常也可见到我们华人同胞在晨运,在锻练身体。但华人锻练身体的方式,大都是柔性的,与西方人明显不同。如炼气功的,打太极的,在西方人看来,简直就是一种舞蹈。然而也真的有些华人同胞在跳舞,以舞蹈来锻练身体。这些老太太们手持两把红折扇,或手握两条红绸带,在音乐中翩翩起舞。但她们确实是在锻练身体,而并非是表演舞蹈节目。
有时也可看到些同胞们在公园或马路边,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在锻练:他们倒退着往后行走。人后面是没长眼睛的,看的人都替他们捏一把汗。据说这也是极好的保健运动,能防治心血管系统等多种疾病。还有是甩手,左右手上上下下来回甩动。这也是一种保健运动,对关节、筋骨及脑动脉健康都有好处。
有时,又听到噼噼噗噗声响,这是同胞们在做一种保健运动:拍掌。此方法也极简单易行,就是边走路边拍手掌,身前拍两下,又在身后拍两下,如此不断重复,越多越好。按中医理论,人的手掌上都是穴位,贯通五腑六脏。拍掌就是在按摩这些腑脏。
而在中国的城市公园里,类似的保健运动人数更多规模更大,简直就是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形式也更多更丰富多彩。唱歌的(也是当作一种保健来唱的)、跳舞的,是大队伍大方阵,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当你看到千百人在一起舞蹈的情景,心里确实会有某种震撼的。有些保健运动的方式,极富创意,又与艺术结合在一起,不能不佩服国人的创造精神。比如说,在有些公园里,专门出租一种如橼巨笔,使用的人以双手握笔,醮了清水,就在砖地上练字,其情形象环卫工人在扫地。还有许许多多的保健方式,实在难于一一例举。你很难在任何其他国家,看到有如此之多的民众,投入如此之多的热情去做这类事情的。
华人的这种保健锻练,更准确的说,是养生。
这种养生,实在是博大精深传统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典型的东方文化,融汇了思想、哲学、宗教、艺术、医疗、烹调、体育、武术,甚至某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在里头。讲究的是阴阳调和,五行匹配。因此养生就包含养身,养心,食补等等。其中的每一门都是大学问。中华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大概老子、庄子的那些处世哲学,即包含了养心、养性之道。最早的诗歌《诗经》,里面的那些采葛、采薇,即是采来食补的植物。
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极其精致,极其奥妙。但有时又可以是极浅显。你栽花种菜,即是养生。饲条金鱼,养养猫狗,也是养生。吟诗作画,是养生。颂经念佛,拈香、打坐,也是养生。至于那些术士炼丹,道家炼气,佛家坐禅那些东西,则相当深奥,都不是我们能懂的。就是采阴补阳,养精蓄锐这些,我们也是摸不着头脑。
这些丰富的养生文化,是保证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屹立不倒,人丁兴旺,人口众多的原因之一。既有益当下,也绵及子孙。这的确是一种极为优秀的保健文化,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当然,养生,就也有保命的意思在内。或者说,就是保命,延长生命。这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生命毕竟是最可宝贵的。但有所得就会有所失,对养生之道过分的投入,过多的热情,将时间和心思都放在此道,就有可能在别的事情上偏于疏漏,有所缺失。比如说,冒险精神。养生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的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生命的险,缺乏冒险精神,尽可能的保护身体保护生命。如果我们不讳言的话,我们民族的慷慨悲歌之士,敢于探索勇于冒险之人不多。当然这里面也有别的因素,有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过分的注重养生,也就难免过于关注自己,对别的个体,别的生命则关注不够。对自然、对社会群体的关怀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我们也许不愿承认这一点。但有关事实确实如此。西方世界大量存在的慈善组织、救济团体,发展与援助机构,在中国都为数不多。就是身处西方国家的华人,参加这类活动者相对也不多。就拿澳洲来说,社会公共活动的工作人员有一半以上都是义工,但华人参与者寥寥。更不用说,冒着生命危险去非洲、去阿富汗、伊拉克、索马里那些危险落后地区做义务救援工作,去传教、当医生、当教师。通常这都不会看到有华人的面孔。但在非洲做生意的华人却是有的,这关系到个人的利益。
我并非想贬低这种养生文化。而是觉得,我们需要一种平衡,需要有更多的精神追求,特别是对环境、对人性的关爱,对人道的关注。多一点爱心,其实也是一种养生,施爱就是一种心福。



评论专区

11222014-11-20发表
很同意笔者的观点!
11222014-11-20发表
很同意笔者的观点!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