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穿行上海街头
作者:张奥列  发布日期:2012-02-29 02:00:00  浏览次数:2811
分享到:
         去国近二十年,重临上海,总想找点当年上海的记忆。坐着旅游大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穿越了上海其中的十区一县,满目尽是流光溢彩的摩天楼、纵横交错的高架桥、茏葱苍翠的生态园,哪儿还有一丁点旧时沪上的痕迹?惟有走下巴士,漫步街头,也许还能触摸岁月的印痕。
          我有意无意间,穿行了上海三条标志性的马路,倒也领略了三种不同的都市情怀。
         踏入浓荫静谧的武康路(曾称福开森路),倘佯于一幢幢欧陆风情的老洋房前,细听路边法国梧桐的婆娑絮语,终于闻到了一点怀旧、悠然的气息。这条保存尚好的百年老街,并非因汤唯主演的《色戒》在此取景而闻名,而是因其本身众多的名府及各异其趣的古典西洋建筑而流芳。巴金、唐绍仪、陈果夫、顾祝同、周璇等名人故居交叠盘踞,依然气韵飘香。赵丹、秦怡、孙道临等影星曾居住的武康大楼,也称“诺曼底公寓”,像一首登陆的军舰,仍然昂首挺立在武康路口。走进翻修一新的黄兴公馆,它已变身为旅游咨询及老房子艺术中心,里面展示着徐家汇的八大经典洋房。附近的武康庭老弄堂,红房子的面容虽露出岁月的疲惫,但与时髦的酒吧、咖啡馆、画廊、花店呼应,也装点出海派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氛围。
         转出武康路口,就是宋庆龄故居,红顶白墙的船形别墅,掩映在簇簇百年古树中,透出一种超凡脱俗。引起我注意的是,故居展出的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婚证书,上面签名的是“宋庆林”,再后来,则有“宋庆琳”,什么时候改用“宋庆龄”,不得而知,连讲解员也说不清楚。对于宋庆龄晚年与秘书长相厮守的传闻,故居没片言只语,年轻的女讲解员更一无所知。国共两党都尊奉为“国母”的宋庆龄,晚年的情感生活竟然是个谜。上海的驳杂历史,又有多少东西会被遗失?
          从锦江饭店拐进淮海中路,即进入一个时尚商圈。这条时尚大街,延续了当年霞飞路的时尚风情,路旁的法国梧桐依旧,店铺林立依旧。装饰一新的世界名牌专卖店,只有醒目的英文招牌,连中文都省了,似乎显示着一种国际视野。漫步街头,有种消闲、购物的轻快。一路上,见有许多食品店门前都有长龙,是排队买月饼哦。中秋前夕,月饼旺销,但何至于排队呢?细看之下,许多人手中都执有票券,难道买月饼也要凭票?同行的加拿大作家陈浩泉好奇,上前探问,一位中年妇女支支吾吾,一脸警惕,顾左右而言他。倒是她后面的一位女青年爽快,连声说,是单位发的月饼票,过中秋的福利,也有些别人送的礼品券,排队是买新鲜出笼的鲜肉月饼。我不明白的是,就这么简单的好事,中年妇女还有什么好防范的呢?
         历史的上海,当下的上海,不都是以其开放的姿态融入时代潮流吗?新一代的坦荡,延续了上海开怀接纳的精神,而那位中年妇女的遮掩,也许是畸变时代畸变心态残留的一点旧渍吧。
        到上海,南京路不能不去。这个殖民时期的“十里洋场”,新中国的“中华商业第一街”,记载着上海通商乃至繁华的历史。而我对南京路,也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过去,我知道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永安、先施、新新、大新,都是广东中山人开的,成了中国现代百货业的龙头。移居澳洲后,我才知道,这四大公司的开创者都是悉尼华人。他们经营水果菜栏发家,于上世纪初,把现代百货业的理念带到了上海。政权易手后,四大公司收归国有,更名易主。我在悉尼结识了当年新新公司的少东、总经理李承基老人。他说,人大副委员长荣毅仁和他都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同学。荣毅仁到访悉尼时,特邀他回去接收公司。他很感动,笑而谢绝:都这么多年了,还是留给政府吧!
         当我来到南京路上,曾经辉煌的四大公司依然耸立,四座历史性建筑的塔楼,仍是这条历尽世纪沧桑的大街之特有景观。华联商厦已复名永安,它的塔楼,曾是上海解放时南京路第一面红旗升起的地方。上海第一食品商店(新新),曾设有中国首家商办广播电台,并率先向全市人民宣告:“上海解放了!”上海时装店(先施),则开张上海最早的屋顶花园和游乐场。而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大新),当年是远东最大的百货店,今天仍雄踞中国百货业榜首。没有曾经的记忆,哪来今天的骄傲!
         眼下的南京路固然热闹,名店如云,但却变身为步行街,铁栅栏拦腰一断,少了点当年人车穿梭的喧闹,浪漫迷离的情怀。拆去老房子,街中心辟出闪亮的世纪广场,似乎把历史痕迹抹得一干二净。南京路,是西方经济文化与中国生活习俗融合的亮点,是中国商业发展和上海城市繁华的地标。如今变成全国每座大城市千篇一律的商业步行街,到处似曾相识,哪还有自己的面孔?要知道,时代变迁,是因循创化的过程,保留老房老街风貌,翻新如旧,是一种文化积淀,历史见证。 若失去历史文化的记忆,岂不是时代的失忆与失落?
         幸而南京路口的外滩,花岗岩石欧式建筑群,依然巍峨挺拔,与黄浦江对岸高耸的东方明珠塔,相映成趣。拓宽的江堤,更显包容的胸怀。放眼望去,既有旧十里洋场的影子,又有新上海滩的风姿。上海今昔,尽在不言中。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