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对俄罗斯警惕些又何妨?
作者:杨洛  发布日期:2012-03-09 02:00:00  浏览次数:2117
分享到:

        俄罗斯具有战略意义的导弹试射成功之后,比俄罗斯人更高兴的是中国人;在对普京的一片赞誉声中,发出最强音的是中国的媒体。在报道俄罗斯时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总感觉中俄似乎正经历着蜜月时代,甜得有些发腻。但若是静下心来理性的分析一下俄罗斯从历史上到今天在内政外交上的所作所为,我们就会慨叹道:对俄罗斯警惕些又何妨。
  俄罗斯自从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起,就因其坚韧不拔的刚性民族特征而走上具有野性的侵略扩张之路。哥萨克骑兵以其骁勇之势迅速横扫了西伯利亚平原,而那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领土。当时的清王朝尚处于强盛状态,但或许对这广袤却不胜苦寒的土地没有太多的兴趣,总之几乎是拱手相让。直到战火烧到了所谓的龙兴之地,康熙帝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等到天朝大国衰落到病入膏肓时,沙俄更是以割据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让国人有刻骨铭心的痛。然而让俄国人都始料不及的是,西伯利亚不仅仅盛产皮革,而且蕴含有丰富的现代经济血液:石油和天然气。很难想象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在没有西伯利亚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崛起。所以在我们要收回香港和澳门时,俄罗斯人的反对之声竟然甚为强烈。曾有一位中国记者到海参崴访问时惊诧于当地的许多居民竟然有着黄皮肤黑眼睛的外貌,使得那位记者怀疑自己是否是在东三省。而历史上外东北又的确发生过江东64屯和海兰泡城的血案。
  当然历史的包袱有些太沉重了,我们总在其间牵牵绊绊也不是太现实,那么近代乃至现代的俄罗斯是否值得我们信赖呢?且看苏联时代苏共在共产国际合作中所采取的政策:斯大林在蒙古问题上对国民政府和人民政府都曾施加压力,而在日本战败投降时又将东北的重型设备大肆洗劫;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不愿因友好邻邦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而未出兵;珍宝岛问题上又一次暴露其贪婪的特质;中印问题上过分偏袒印度,中越战争的爆发更是因了苏联巨大阴影的存在。总之苏共领导人做事颇有些丘吉尔的风格:“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民族利益。”
  那么苏联解体后俄国人对待中国又是站在什么立场呢?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一份供中学生阅读的时事类报纸上有一篇文章,上面介绍了一位有着狂热民族沙文主义的俄罗斯议员。他的演讲中表达了他的宏大梦想:把中国的东三省和朝鲜半岛甚至中南半岛都变成黄色俄罗斯,让整个世界都在北极熊的刀光剑影中颤抖。当时总以为这位俄罗斯议员大概是头脑发昏了,这么幼稚的想法亏他竟能想得出来。然而十几年后的今天,这种论调已经在俄罗斯全境变得极度喧嚣:俄罗斯青年组织起光头党,进行着强烈的排外活动;华人在俄被抢劫和在对俄贸易中受到苛刻待遇的事常常见诸于报端;更让中国商人寒心的是,俄国政府竟然推出一项法案,禁止以华人为绝对主体的外国商人涉足俄罗斯的零售业。中国商人在苏联解体后物质奇缺的时期为俄罗斯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在人家羽翼丰满之后被“另眼相待”,甚至直欲除之而后快。
  最让国人在心理上难以接受的是,俄罗斯与印度在军事上的密切合作明显的是在亚洲对中国搞平衡。而与中国无论在军事还是在科技上的合作中,俄罗斯都出奇地欺人太甚:曾经拿了中国的订购款却迟迟不肯交货;以几百万美金的价格提供给中国由废料做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有理由发出惊呼:对俄罗斯警惕些又何妨?




评论专区

邻居探头插一句2014-11-20发表
在史达林与毛泽东签署的《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之前还有一份《秘密条约》,若爆爆光其内容,就能理解“俄罗斯具有战略意义的导弹试射成功之后,比俄罗斯人更高兴的是中国人”的原因了,有那条约,中国人就没法“真的警惕”。周恩来为全权代表。
邻居探头插一句2014-11-20发表
在史达林与毛泽东签署的《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之前还有一份《秘密条约》,若爆爆光其内容,就能理解“俄罗斯具有战略意义的导弹试射成功之后,比俄罗斯人更高兴的是中国人”的原因了,有那条约,中国人就没法“真的警惕”。周恩来为全权代表。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