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短篇中篇

短篇中篇

苦莲(二)
作者:杨洛  发布日期:2012-05-05 02:00:00  浏览次数:2941
分享到:
       苦难中的时光也是过得飞快,转眼间,唐桂莲已是四五岁的小女孩了。
       按照当时的社会习俗,女孩在这个年龄段就要开始缠足了。在那个愚昧、黑暗的年代里,女子不缠足是不会嫁到好人家的。然而,任凭鲍氏好说歹说,唐桂莲却哭着、闹着,坚决不肯缠足。鲍氏只好采取强制手段,并严格地监视着女儿,不让她解开脚上的裹脚带。夜半时刻,当大家都已熟睡时,唐桂莲却一个人偷偷从炕上爬起来,溜出院子去,攀着梯子上了房顶,把裹脚带松开。第二天,自然就会有鲍氏大声呵斥女儿的声音,以及唐桂莲被裹脚时发出的惨痛哭声。
       如此往复几次,唐桂莲有幸赶上了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所引发的时代大变革。在以孙中山为党魁的国民党的领导下,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系列的解放运动。阎锡山在山西太原也举起了国民革命的大旗,挟着不可遏抑的时代潮流,成为山西的强势执政者。他在山西推行了一系列在当时看来颇为开化的新政策,诸如创办新学、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禁止妇女缠足等。于是,唐桂莲因为自己的勇于抗争,从而避免了同时代其他女孩子成为中国最后一批小脚女人的悲惨遭遇。
       国民革命后,全国各地创办了各种新式学堂。就连女童也有权利和男童一起在学堂里接受教育了,这可真是千百年来华夏民族从未有过之变局啊!唐桂莲此时也渴望自己能够得到教育,她缠着母亲鲍氏,乞求她送自己进学堂里去读书。但此时的鲍氏在私下里却有自己的主意,她要咬紧牙关、勒紧裤带、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才。必要时,她甚至会牺牲女儿的幸福以实现这个目标。她将儿子送到了学堂去读书,却给更加幼弱的女儿安排了割羊草的任务。
       每天,唐桂莲去野外割羊草时,或背着割好的大捆羊草回来时,都要先绕道去学堂门外看看教书先生讲学,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求。如此许久之后,她才恋恋不舍地离去。其实,唐贵莲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份。她的记忆能力几乎达到了过目不忘的水平,她的口算能力比手持算盘的账房老先生还要略胜一筹。她是穷人家的孩子,打小就被艰辛的生活逼出了察颜观色和长于谈吐的能力。她若是能够读到书的话,其人生也许会是轰轰烈烈的。然而残酷的现实有几番是可以假设的?
       岁月在一天天流逝,唐桂莲也在一天天长大。当她长到十多岁时,鲍氏为了筹钱供儿子读书,竟然将她卖给了本村一户人家当童养媳。旧社会养童养媳的社习俗无疑是最罪恶、最丑陋不堪的。当了童养媳的女孩子在婆家是没有丝毫的做人的尊严的,她们往往倍受婆家人的欺凌。甚至有很多童养媳尚在青春年华时,就被残酷地折磨致死。唐桂莲的命更是苦,她那尚且年幼的所谓的“丈夫”奇丑无比不说,还长着两道惊世骇俗的白眉毛。更要命的是,他们一家对唐桂莲动辄就是一顿毒打,甚至经常连饭都不让她吃,还要强迫她饿着肚子没日没夜地干活。
       唐桂莲明白了,她被自己的母亲推进了火坑里,她决定不要像其他人家的童养媳那样逆来顺受,她选择了反抗。由于她比男方大几岁,因此当对方来殴打她时,她也拚命还击。由于看不到哪怕是有一丝希望的未来,唐桂莲的衣兜里总是藏有一种被应县人称作“大绿”的剧毒,以防万一被虐打得捱不过去时好服药自尽。
       雁北地区有句流传范围很广的民间谚语:“坏的怕狠的,狠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那户人家看到唐桂莲因绝望而摆出了一副不要命的架势,就知道这媳妇在自己家是不会呆长久了。如若再逼得紧,就会弄出人命。于是就差人到唐家来说和,双方经过协商,解除了婚约,由鲍氏把唐桂莲领回自己家去了。
       唐桂莲在娘家待了两三年后,有一个媒婆为她介绍了一户老财家的儿子。这家老财姓王,是下社镇丰寨人氏。王家二公子名叫王国君,他的第二任妻子因病去世了。王国君与唐桂莲见过面之后,彼此颇有些好感,于是王家择了个良辰吉日将唐桂莲迎娶到家。也许,唐桂莲那命运多舛的人生也会出现一些转机了吧!

上一篇:苦莲(一)
下一篇:情陷维拉坞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