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粥薄情深
作者:吕顺  发布日期:2010-02-22 02:00:00  浏览次数:2993
分享到:
 朦朦胧胧像在梦中,白色砂锅在电磁炉上轻轻地响着咕嘟、咕嘟,翻滚的声音,一股淡淡雪菜的清香弥漫在室内,我实在被这似梦非梦惊讶了----非常熟悉的美味骨汤粥,是母亲煮的粥吗?没有可能啊?
      前些日子听说我偶感风寒,母亲在越洋电话中向我妻子频频传授煮粥的技巧,今天母亲突然就来了,到澳洲亲自为我煮粥,代价可谓是太过沉重。
 
      我抚摸着母亲递过来的粥碗,碗里盛的是独有的情真味浓的雪菜骨汤粥,我已无法下咽,清香扑鼻的粥一直是用来想象的,喝掉它岂不是破坏了我怀念半生的梦境。
 
      艰难穷困的家庭遇上多病的我,生活是那样的黯然;六岁时我病了半年多,一次发高烧的夜晚,在晕迷中听到了医生离开时的叮嘱,我明白了;我的小命难保。
 
最难过焦急的还是母亲,只有她相信我的命大,能逢凶化吉,总是做些我爱吃又能治病的饮食,让我不感到厌倦,还能增加体质。
 
      病中的我很少吃到鸡、鱼、肉类,但是母亲自有省钱,提高鲜味又有营养的好办法,每天跑肉铺买穷骨头(棒骨),将骨头中间断开慢火熬汤,让骨髓流入汤中,(煮过的骨头攒起来还可以卖几分钱,补助下次买骨头的开支。)再用骨头汤煮粥,早或晚加入简单的几味中药,白天只加入不同的青菜。虽然天天喝粥,但口感永远都是鲜、香、滑,百吃不厌。
 
      母亲煮粥我是耳濡目染,自以为印象深刻;成家以后到我亲自仿效煮粥时,虽然买来的再不是穷骨头而全是肉排骨,但煮出的粥确总是差强人意。很长时间我都弄不明白,为何同样煮粥,竟是如此之蹊跷。
 
      母亲难得来一次,总算手把手教会我煮粥,走之前亲自检查、品尝,直到我煮的几款粥都能及格,她老人家才心安理得的结束了这次探亲;从此我确有一种继承真传的感觉。
 
      原汁粥:将已经煮好、晾冷、去油、去骨的骨头汤、选米(北方大米较佳)洗净浸泡半小时为宜,加入高过米平面三倍开锅后慢火轻滚,尽量减少搅动次数,直到米粒形态仍在,但入口则是滑、软,再用小砂锅分别盛装,才算煮好骨汤原汁粥。
 
       果香粥:将苹果(梨、桔子等)打碎去渣取汁,将果汁加入骨汤原汁粥内,适量糖、粥面撒上青红丝(或红果切碎)。
 
      雪菜粥:分别将烫过的雪菜(雪里红)或其它青菜,切碎均匀搅拌放进骨汤原汁粥内,再煮沸,粥面撒上葱花、姜丝、调料,炸酥脆或油条。 
 
      鱼或肉粥:鱼、肉片,用淀粉(或蛋白)、姜丝、盐、五香粉搅拌、淹20分钟,倒入骨汤原汁粥内,轻搅防止结堆,再煮沸,粥面上撒上葱花,炸酥脆或油条。
 
      菊花中药粥:将医生建议服用的中药煎成汁,放入浓浓的骨汤和生米,以文火慢熬而成的粥底,出锅前加上菊花或滴入适量柠檬汁,用以减轻中药的药味,熬煮出一种百吃不厌耐人寻味的绝好口感,吃后不仅强身且能口齿留香。

      
母亲的身体很难再次长途跋涉,这次与其说是来探亲,不如说是来专门传授;煮制骨汤粥的技巧。从此,骨汤粥与我结伴人生,那口感,给了我粥薄情深的享受和不尽的怀念。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