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

秦腔雅韻·澳大利亞中國藝術節
作者:安红  发布日期:2012-12-02 02:00:00  浏览次数:2365
分享到:

2012122觀陝西戲曲藝術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團演出

三日縈梁碗碗腔

桃紅柳綠淡梅妝

傳情美目佳人俏

意興闌珊夜未央

 

按:秦腔,又稱“百戲之祖”,興於秦,成於漢,長於唐,盛於明,獨霸於清,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劇種,至今存在已有兩千多年。


上一篇:七律:中国梦
下一篇:坎培拉途中


评论专区

读者2014-11-20发表
烦劳楼主解释一下有关“独霸于清”,清朝时候不是徽班晋京吗?个人以为独霸于清的应为京剧。
子胡2014-11-20发表
戏好但也要看是谁在看,如果是子胡,看到“傳情美目佳人俏”那肯定觉得:夜色阑珊意未央了,哈哈。
子胡2014-11-20发表
满清两百多年,徽班进京时已在其中叶。所以即便将最初的徽班艺术等同於后来的京剧艺术,满打满算,也只占了满清的后百来年。所以称秦腔独霸於清也非虚言。。。。。。二娘为子选美,结果白忙怪不得要意兴阑珊了。原来出点在此。
读者2014-11-20发表
谢谢安红和子胡
二娘2014-11-20发表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一点二娘心知肚明,二十多年后犬子找个什么样的儿媳妇今天看来还是未可尽知;“闲来无事插一足”——二娘生怕冷了场让孩子觉得索然无趣,所以插科打诨调动一切积极性。好在节目编排得颇为适合初入门者,没有自己年少时听过的长篇吟咏——迈半方步唱四个字能做足十二分钟,外加五十分钟的流水慢板散板二黄导板......
无恙2014-11-20发表
子胡所言甚是,诚谢!特地去查了查资料——秦腔于清朝康熙年间流入北京,其鼎盛时期则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读者:京剧的兴盛是在徽班晋京之后,所以初闻专家在台上介绍时也稍微愣神。小梅花团为悉尼观众倾情奉献的著名武戏《三岔口》的原创,究其实则源于秦腔。中国有370多个地方剧种,目前仍旧活跃的170余种。
无恙2014-11-20发表
回子胡:原来胡药师未去赴宴的原因是惦念着美女!素以为江南出美女,殊不知关中的美女别有韵味,高鼻深目,面貌容长。我在台下逐一打量,选定心中的那一位,然后问儿子,谁是你最喜欢的美眉……可惜,审美的标准不同。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