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不朽的情结
作者:郭军平  发布日期:2012-12-08 02:00:00  浏览次数:1807
分享到:

今天,按照以往惯例,我是要照常登录《中华杂文网》投稿后台管理系统,准备投今天即兴而作的一篇文章《“早晨”赋》。虽然我自知这篇文章有点抒情散文味道,上刊可能有点问题,但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因为这篇文章也不纯粹是散文味道,在散中加有杂议,可以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篇杂文。按照《最美的杂文》一书上面的文章标准,我是感觉自己在“赋”中糅合了多种风格,加入了多种营养,不止补充维生素,而更补充的是杂文需要的“钙”元素。不管中不中,我是喜欢杂文网编辑的审稿,也更喜欢《中华杂文网》那一种办刊风格——“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的文艺标准,它就像一道路标指导着我创作前进的方向。

每每打开《中华杂文网》,“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字眼就会蹦进眼球。细心深思“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的文艺标准,我觉得《中华杂文网》真是一语中的。是啊!杂文毕竟是一门艺术。杂文不仅是批评,不仅仅是把道理说清,其实更注重的是把道理要说好,说清道理是大多数人很容易做到的,但是要说好道理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杂文是艺术,把道理说清才是基础;而把道理说好,说妙,说得有文采,说得既让人乐于接受,又让人感到爽快,痛快淋漓,解馋这才是杂文要做的至高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要懂得创作的思想,而更重要的是要多读那些经典的富于“杂文味”的好杂文。当然,我个人以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好杂文确实不少,但是任何人要和鲁迅先生相比,恐怕都要差得多。

“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这些标准无不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得到充分的体现。读鲁迅先生的杂文给我的启示是:写好杂文更需要一种思想高度,而要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就不仅仅是一点个人的才情,而更需要写作者具备宏阔的历史视野,古今中外,文史哲经,诗词曲赋,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儒墨法道,甚至阴阳纵横之道等都应该略知一二,甚至有些要精通,不然写作起来就容易有捉襟见肘,江郎才尽之感,这里包含着学识,才情,胆识,睿智,犀利等等。

我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味”极浓的文章,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幽默,诙谐,机智,不仅具才情,而且更具思想的力量。鲁迅先生那些短而小的杂文有一种穿透中国历史文化的力量,也有一种利刀剜除腐脓的肌肉的疼痛感和爽快感。不论什么时候品读鲁迅先生的文章,都觉得那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他那逻辑严密的剖析,他那文采斐然的言辞令人读后有一种辣而爽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中华杂文网》提倡的“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杂文风格,其实这样好的杂文的风格,与其是杂文网的风范,何尝莫若说是《中华杂文网》秉承了鲁迅杂文的风范。

也许是坚持这个原则,《中华杂文网》上发表的一些杂文的确篇篇都是值得一读的佳作。作为杂文网的一名读者和作者,我几乎是每天都要浏览阅读上面的文章,常常感觉受益匪浅。看着杂文网每天更新的文章,我亦手痒,于是也每每做些杂文,尝试着投稿,期待着编辑的审核。当我有些文章火候不到,缺乏思想深度或者缺乏艺术表达力时,编辑都会毫不留情的淘汰。编辑审稿的严肃性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提高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重要性。这就逼迫我要不断地向名家学习,尤其是向鲁迅先生学习。在经过大量的阅读积淀后,在经过思想的锤炼和艺术的充沛熏陶后,我的文章发表率越来越高,截至目前,我在《中华杂文网》里已经发表了三十一篇较高质量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好多都在高端媒体《新华网》《光明网》《中国作家网》发表过,有些也被国省级报刊发表。

在权衡来权衡去稿件的日子里,《中华杂文网》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审稿极为严格的,而编辑的眼光和水平也是毫无疑问的,这让我在茫茫文海中似乎找到了一位良师和益友。如诤友一样,《中华杂文网》淘汰劣质稿件,毫不留情。正因为这样,《中华杂文网》不断地打造着网络精品,它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文章的妍媸,也更像杂文网所提倡的风范那样,以“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标准来衡量你,熔冶你,艺术水准不够,绝不勉强,做到宁缺毋滥。这真是一块磨砺你思想的砥石,也是一把激励你一步步提高艺术水准的利剑。

《中华杂文网》,了不起的中华杂文百花园。可是当我看到你关闭了投稿后台,我就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位至好的朋友,中国失去了一位至好的诤友。在当前“十八大”之后高悬惩治腐败的利剑的时候,应该也正是《中华杂文网》发挥媒体声音,响应党中央的声音,提振民气,革故鼎新,激浊扬清,团结广大杂文作家向一切丑恶宣战,向一切腐败宣战,向一切思想上的垃圾宣战的时候,而这样的声音是多么的宝贵和无价,然而在舆论需要之时,需要继续发挥鲁迅先生的脊梁精神的时候,杂文网的停止运作无非是让广大杂文读者和广大杂文作者感觉失去了一块很好的园地,一位很好的朋友,真是遗憾之极!

看着《中华杂文网》的公告,我默默的伤心,何时再能重享昔日退稿与发稿的惊喜,我在热烈中盼望着杂文网的继续运作。我充满希望的看到《中华杂文网》会在广大杂文爱好者和广大杂文作家的期盼中重新像以前运作,恢复后台投稿系统,恢复勃勃生机,继续发扬杂文革故鼎新,激浊扬清,弘扬正气,提振民气的猛士作风。我充满希望的看到杂文这一种“美而刺”的传统艺术会继续继承鲁迅以来的杂文风格繁荣乃至鼎盛。到那个时候,真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愿《中华杂文网》越办越好,红红火火,硕果累累,成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