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意美的诗章---读周妤《雨中听禅》
作者:何伟勇  发布日期:2010-04-11 02:00:00  浏览次数:2862
分享到:
   《大洋时报》文艺副刊,刊登的诗作不多。最近读到了一首,发表在2010年3月11日双城记A11版面上。作者为墨尔本周妤女士.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诗味,更有诗意,是意美的诗章。
    这首诗不长,只有31行。每行的字数也不多,最长的12个字,最短的3个字。可是读起来,形象思维跃然纸上。意境非常高妙。初看上去,这首诗只是写雨滴雨声雨景,但细细品味,却透视着人生的禅悟。这个在禅悟人生的就是作者本人.请看:第一节,作者写道:
 
一滴一滴,清清凉凉
细细的声音
禅问: 听见否?
我答: 在下雨,是雨声
禅说:非也,吾即是雨声.
 
作者在这里把自己的名为"妤"巧妙的过渡到同音字“雨”。用对话的方式来表达诗意,用诗意来表达人生的禅悟。可谓匠心独用。再来看第五节作者写道:
 
“雨中,我听见
是雨滴找到的瓦棱,旧园
泥泞的三月,和秋凉梦窄
甚至是“落下”这个动词
那个发音的女子”.
 
写的实在是太有诗意了."三月"和"秋凉"能对上的季节环境只能在南半球.澳洲地处南半球,说明了作者的情感存在于离乡的背景之下.而后面的诗语再次告诉读者,落下的"雨"就是那个"发音的女子"叫"妤". 这个"妤"女子在雨中听禅.在禅悟某种人生的过往和来去,于是,最后一句便是感叹,
 
啊,莫非
莫非我已是一滴雨么?
 
读完之后,猛然一想,每一个人,能当一滴雨难道不好吗?
 
春风化雨万物醒,
雨露滋润生命情.
 
这是我在脑际里随即跳出的不像样的诗句.我想说的是,人生有此境界,可贵也。也许,这就是我读这首诗的最大感受吧.
     我注意到周妤女士也写了不少文章.但这些文章,与此诗相比,我觉得并不很美。大概是形象思维过度超越了逻辑思维所致。我发现,从周女士某一篇文章的整体上看,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从局部的个别的去看,就会发现有的语句使用欠通顺.有些内容表达欠完整。如果以诗作来衡量,这可以不认为是病句,因为形象思维是可以跳跃的,但如果作为文章来要求,讲究的是逻辑思维,稍有疏忽就会有病句。这可能就是周妤的诗可以写得很美,而文章就会略为逊色的原因吧。这也可能是作诗和写文章的最大差别吧。当然,我的看法未必正确。我只想在评论别人的诗文时,为自己获得有用的学习养料。写出来公布于众,也是为了求得大家的指教。周女士,可不要在意我的品评哦。

 
原文刊载《大洋时报》2010年4月8日副刊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