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农场的回忆
作者:何伟勇  发布日期:2010-04-16 02:00:00  浏览次数:2229
分享到:
    实际上我不能说自己是个“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而去下乡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我的年龄还够不上这个格,还轮不到我必须投身到这场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一片红”当中去。我是17足岁那年,中学毕业后,属于按档子分配去了农场。我把去农场也看作是“下过乡”,有点勉强,但也不是“话出无据”的,还是和“农”字搭界的。
    我去的这个农场,座落在万里长江奔流向大海的出口处。在长江出口处的宽阔水面上有三个岛屿。一个是崇明岛,据说是中国第三大岛,排在台湾岛,海南岛之后。这个岛上除了县级行政外,还有八个农场,场名有前进,前哨。前。。。等。和崇明岛隔水相望的有一个叫横沙岛,岛上只有公社(乡级)机制,没有农场。还有一个岛就是我在那里生活了一年的长兴岛。这个岛上既有“乡级”行政单位,还有一个农场,叫前卫农场。
    可不要小看前卫农场,可是个出过大人物的地方。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先生就是从这个小岛,这个农场走出去的,走上了上海市副市长,江西省一把手的领导岗位,再走进了国家领导人的序列。不过,我“下乡”的时候,孟建柱先生已经离开了”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的环境,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升了。再说这样的大人物,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想说,前卫农场给我留下过生活的记忆。
      在农场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那“围海造田”的劳动。我记得那是春节刚过,我初到农场。冬寒还未散尽,春耕也没开始。那时过热的口号也没有结束。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战斗豪情还洋溢在整个社会上空。于是“围海造田”开始了。那劳动景观煞是好看,那规模真是宏大无比,成千上万人马,在江岸边一溜子铺开,挖土的挖土,挑箩的挑箩,抬筐的抬筐。红旗招展,海风猎猎,人生能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也该是一种锻炼和考验吧。
      现在想来,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我到了农场不多日子后,就来到东片机耕队开丰收-35型拖拉机。我没有在农业大队,(当时农场分为大队建制)下过田,插过秧。我总是开着拖拉机在田野里奔驶,在田埂上领略“稻菽千重浪”。有一次,我的师傅,他的名字像个女人名字,叫杨金芳,对我说,你要好好干,才有机会上调。上调也就是离开农场的意思。那时指标名额都有限。但我却理解成“上吊”了。我问师傅“上吊”是什么意思?闹出了笑话。
      在农场的日子过得很快。快将满一年的时候,部队来农场征兵了。我们东片机耕队,还有西片机耕队,合为一个行政单位。几百号人都是热血沸腾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军的人数很多。我也报名了。我想试试看成不成。我的积极性并不高,一方面我觉得开拖垃圾也不错,另一方面,在农场还是有机会保送去上大学的。我的大姐就是从这个农场被推荐上大连海运学院作为工农兵大学生的。所以征兵的消息发布后我没有想到自己真的会去参军。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我的心情一时激动起来。记得那天晚上,我到大姐以前在农场的一位朋友家去玩。她的老公和农场人武部长关系很好。她说,现在征兵,你如果想去的话我们可以去说一下。还说人武部长也认识我姐。肯定会帮这个忙的。当初我分配去农场,根本没有料到会分在和大姐来过的同一个农场。我知道比我大五岁的姐姐在农场的表现相当出色,要不然也不会去上大学。但是我很少想到要利用这层关系,毕竟姐姐已经离开这个农场了。于是我立即给家里写了封信,通报情况。父母很快回信说,如果可以去,就去当兵吧。就这样我乘上了去当兵这趟列车。
     回忆起当兵的过程来,其实我还是很有顾虑的,怕被淘汰。家庭条件已经不成问题,母亲是老党员,姐姐又是党员,政审肯定会通过。就看我的身体过硬不过硬了,素质好不好了。而我小时候缺乏营养,个儿长得不高,更不知身体内的哪个部位失灵。那天去体检,没想到一切指标都很好,几位医生还让我把衣服全部脱光,从阳光部位到保密部位决不遗漏的检查了一遍。非常满意,无可挑剔。绝对符合走进兵营的健康条件。当时,东片机耕队应征入伍的只有三位,我是其中之一。三位分到了三个军种。一个海军,一个陆军,一个空军。离开农场的那一天,用我今天的话来说,“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这是一首唐诗的话语,可惜,我们这三人以后再也没有相会过。
      我从部队复员回上海后,曾经来到长兴岛,回农场看过,拜访过原来的站长张恒阳先生,他还请我吃了顿饭,还共同回望过以前的人物往事。但时空都变了。光阴匆匆,离开故乡一晃也二十几年过去了。今天再回到长兴岛去的话,我肯定不认识了。
2005年3月3日初稿,2010年4月16日首发

上一篇:梦哭


评论专区

gu2014-11-20发表
现在有隧道了。
gu2014-11-20发表
现在有隧道了。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