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悉尼潘趣酒碗
作者:海曙红  发布日期:2015-08-24 10:02:15  浏览次数:3646
分享到:

悉尼潘趣酒碗

      在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收藏有一只巨大的瓷碗,人称悉尼潘趣酒碗(Sydney punchbowl),这只清嘉庆珐琅彩描金风景人物瓷碗是1820年之前在中国广东定制的,它的外形、尺寸和装饰图案十分特别,令其在澳洲殖民史上享有盛誉且极有观赏和研究价值,因而成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世人皆知,中国瓷器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当初中国瓷器出现在欧洲时,其洁白光亮的外表、精致耐用的特性使欧洲人为之震惊。17至18世纪时,随着欧亚之间商业贸易的发展,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达到顶峰,数百万件中国瓷器包括餐具、酒具等通过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被富有阶层的家庭购买,用来美化其住宅或作为日常生活用具,这种贸易后来也促进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

      悉尼潘趣酒碗高17公分,碗口直径达45公分,重约5公斤余,如此规格的瓷器与当时其它中国出口欧洲的晚餐餐具有所不同。这种大酒碗一般是根据个别顾客的特殊需求定制而成,主要用于盛装混合酒和甜饮料。潘趣(punch) 是一种酒精饮料,是东南亚盛行的开胃酒,“潘趣”一词源于北印度,意为“五”,表明此酒有五种成份做成:亚力酒、糖、柠檬、水和茶。用于盛装潘趣酒的大碗因而得名“潘趣酒碗”,不过,也有人叫它宾治碗、庞奇博尔、行碗等。一般说来,订制这种酒碗的顾客都很富有,当时有钱人家聚会时喜欢把酒和饮料放在大酒碗中,人们用配套的酒具从大碗中舀取饮料开怀畅饮, 如此喝法亦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在西方一些诗歌绘画中也常见有潘趣酒碗的形象,但凡与酒有关联的东西自然受艺术家赏识甚至讴歌。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或美国订制的潘趣酒碗在装饰上不同于悉尼潘趣酒碗,比如美国有一只具两百年历史的潘趣酒碗,碗的外圈描绘的是“十三行外景图”。在照相机尚未出世的年代,景德镇的陶瓷工匠们通过描绘美英等西方商人在珠江沿岸商行区内的繁忙景象——珠江、商行、货栈、星条旗、米字旗等,将广州通商口岸的独特风貌在大酒碗壁上再现了出来。

      悉尼潘趣酒碗的瓷胎制于景德镇,瓷碗表面的手绘饰画则是根据订单要求在广东完成,其装饰风格与欧美的一些潘趣酒碗相比就显得非常独特。酒碗的内圈是中国传统花卉牡丹等图案,碗心描绘的是一组土著人,他们似在举行某种仪式活动;碗的外圈是全景图式的悉尼湾风光,也因此得名悉尼潘趣酒碗。这只酒碗从内到外的装饰充分表现了殖民早期定居点的风土人物景致,可能当时的设计者认为这是极富异国风情的画面吧。

      潘趣酒碗外圈的悉尼湾全景尤其具有观赏研究价值,自1788年首批欧洲人定居悉尼以后,天然港湾在荒地边缘上开始发展,定居的进展也成为风景艺术的主题,此碗外圈的悉尼湾全景展现了1820年之前殖民定居点的模样,当时港湾一带各式早期殖民建筑如兵营、仓房、风车、教堂等尽收眼底。其蓝本是约翰·列文画作的蚀刻图本,列文算得上是澳洲殖民地最早的专业画家,他常为总督本人及其他高官绘制图画,其画作当时就已高挂在总督办公室,他的自然题材及写实手法使他在殖民早期画家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他的画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而被用作酒碗的外圈装饰。

      从酒碗外圈的风景中可以看到殖民早期悉尼湾的一大景观:当年最早的总督宅第(现为悉尼博物馆所在地)有个醒目的标志:一棵高大挺拔的诺福克松树,这棵枝形独特的松树犹如符号或是地标一样在总督花园里呆了很长年头。在总督宅第右边描绘有一些仓房,据说这些仓房为当地有钱的商人所拥有,实际上正是这些商人,开通了悉尼与世界尤其是东南亚的贸易航线,因此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只潘趣酒碗也是悉尼最早开始国际贸易往来的见证。

      在澳洲,具相似景物描绘的潘趣酒碗目前仅发现两款,除了新州图书馆藏的这只以外,还有一只规格及图饰相类似的潘趣酒碗现藏于悉尼海事博物馆,它们如同弥足珍 贵的史料,说明殖民者在登陆澳洲短短的三十年中,不仅开拓发展定居点,也已经开始在经济贸易上寻求与亚洲及中国通商。在潘趣酒碗上描绘悉尼殖民定居点风光,不仅在装饰艺术上显得与其它潘趣酒碗不同,或许在当时还有点广告宣传的意思,为的是吸引更多的人来澳洲发展定居。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