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读西贝诗集《静守百年》兼英译探索(6-1)
作者:进生  发布日期:2016-12-31 21:53:31  浏览次数:1978
分享到:

                   形体的秘密
                宁静和隐秘的气息
                也许并非符合想象
                真实被几何形式切割
                折射着抽象的影子

                颈状的瓶 花朵
                是一些叠起的菱形
                它们的阴影交织
                小心翼翼
                想借强化的光线
                穿透一条幽闭的通道
                而时光疲惫 且局促不安
                凝聚在堆起的颜色中

                谦卑的事物也都是个谜
                执著地在它们的位置上
                形体越来越令人羞愧
                不祥的预言直达心底
                你感觉要呕吐
                可能需要的其实是睡眠
                耳朵尖锐地疼痛
                或许缺少的是一杯水

                穷极了所有的方式
                难于启齿 永恒的迷团
                而沉静 简约 淡到极致


    构成一个温柔慰籍的空间    “形体的秘密”这是《静守百年》诗集里的第六首诗,我看到了写下的日期:2014年10月。不知怎的,我翻看了前面已经译过的五首,第一首“白杨林”]也是写在这2014年,就含蓄深沉的风格来说,相近,其余四首都要早些。我想看看西贝这本诗集里,最早的诗的年份。于是一路翻过去,“无花果”(1984年10月)。无花果,我家后面就种上了一棵,18年了,记得前三四年,一直没栽在适宜的地方,几经移动,差点死掉,后来一棵大树危及篱笆,我挖掉后便把它移栽过去,从此长得没有花开也满面春风,每年都果实累累( “无花果”也被澳洲《联合时报》老编恩准选为专栏名),估计再过三四星期,我就能邀胡少璋先生一起领略果实;今年(今天是31、12、2016)在香港和澳洲两地作家间牵线搭桥,因他胡少璋先生才有了刘百达先生作品讨论会,而我说“一起领略”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同那些可爱的小鸟抢食,这念头同西贝的“无花果”诗中拳拳眷眷的母女间的温馨无法比。“无花果”是诗意的开端。三十年过去了,透出了时间永恒的留痕。

    想问,诗人何以愿意写诗?曾在一本书里读到这么一句话:though dead, to live: that is the ambition of poets. 这像是一类终结原因,不涉及如何才能使诗句永生;但至少在自己的亲朋好友间诗能比人的自然生命更长久,能留住一时一地自己真切的感悟,透出生活中一瞬间的温情,却用诗句使之永存。“无花果”一诗就是如此解答诗人何以愿意写诗.

“形体的秘密”是对着静物用诗句写生,遐思如静夜穿云的月亮,照亮她要来的那些云团,“穷极了所有的方式/难于启齿 永恒的迷团”, 无论如何,却有月亮镶亮了的游走的云团代言。

“而沉静 简约 淡到极致构成一个温柔慰籍的空间。”这要求已经相当严苛。人生不易;诗成慰籍。

就翻译而言,第一、二节诗不难理解,仿佛让你看着眼前那颈状的瓶 花朵,用相当“唯物”的语言描述她所处的氛围,她此时的外观,猜测她在光里的影子会有的愿望。

    然而,第三、第四节诗,诗人陡然的联想,涉及生命的跨度与对存在的扫视、谦恭与敬畏,一种感伤不招即来,并保持一定距离。我除了写下这几句浅显的领悟,真不能说出更多,不敢烂竽充数,原因很简单,那些诗句不是从我头脑里产生的,我没法解释她的更深更远。

澳华文学网上,还有位诗人的诗作,林木写的诗,也常让我“穷极了所有的方式、难于启齿”,常问,他是怎样想出如此诗句的?永恒的迷团;常想,对林木诗的领悟而言,我得找机会先向老到多了的瑞门文友请教。

    翻译,“淡到极致”,是个难点。而第三、四节诗,只能先按字面紧贴地译过,肯定有些诗人当时的情趣与所指无法经语言转换而失落掉了,力有不逮。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