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高扬散文的艺术旗帜
作者:郭军平  发布日期:2017-06-01 17:57:00  浏览次数:2877
分享到:

 当下,虽然一些文学主流圈子仍然以长篇小说为标尺,但是我依然不折不扣地坚守散文园地,从事着自己喜好的写作文体。当然,对于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并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自己的工作特点,不适合于从事这一方面的长篇架构。我的工作特点是语文教学,业余喜好散文写作,算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升华。而语文教学进行的阅读和写作,则大多是以散文、论文为主,这也恰好与我的工作性质同行,所以是相得益彰的事情。在散文写作方面,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阅读写作经验,因此,对散文这一文体,我至今仍然倍爱有佳,而对于小说之类,反而有点大瞧不起。之所以如此看重散文,我认为散文具有很多优势。

  其一,散文的实用性。散文自古以来就是文学的正宗,与诗歌相比,散文容量大,内含丰厚,知识面广,凡天文、地理、哲学、历史、人文、科技等可以说无所不包,无所不容。阅读散文,让我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实用知识,不像小说,虚构故事,荒诞不经,也不像诗歌,偏重于情感。当然,散文也可以向小说和诗歌取经,但都是为了更好的说理和抒情。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紧承其后便是唐宋八大家散文,明清时期散文没有大进,只是出现了“小品散文”,“文必秦汉”“诗必唐宋”的文风依然作为明清主流文学延续。散文,作为一种与生活结合紧密的文体,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古代科举考试中,可谓是独领风骚。诗歌,虽然在唐代初期还曾经被作为科举取士内容,但后来就很快被散文所替代。小说,更没有机会登上大雅之堂,它始终是处于十家之后,班固《汉书艺文志》为其下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可见,散文历来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

  其二,散文透射见识才情。散文作为一种实用性的文学体裁,它能够反映出写作者的见识和才情,故在科举取士时代,是统治阶级延揽人才的一个法宝。唐宋以后,科举取士以策论为主。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策论和现代治国安邦方面的一些论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属于散文范畴,但都偏重于说理。在说理性的文章里,才真正能够测试出一个人的见识和才华,而这一点,更尤其为古代考官所看重。说到这一点,这些文章似乎更与古代策士游说君主的纵横言论一样,也与先秦诸子散文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见,散文的用途和意义的确非同一般。由于散文见识,故散文的作者不拘一格,任何一个领域的作者都可以写出具有本专业学问性质的优美散文。比如:中国武学经典《孙子兵法》,既是一本军事理论名著,也是一本优美的散文名著;《医古文》的经典篇目,既是医学名著,也是散文名著;《徐霞客游记》既是关于地理方面的专业笔记,也是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还有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既是科技类的知识笔记,也是优美的散文名著。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总之,散文在写作发展方面有着广阔的天地和作者群体。故习好散文,是成为任何一个领域专家、大师的前提。

  其三,散文包容性强。散文不拘字数,可长、可短。散文之长可洋洋万言,甚至十万言;散文之短可千把言,甚至十数字。其内容可谈天说地,议论人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螺蛳壳里做道场,一粒沙里见真情。散文不拘形式,杂文、随笔、小品文等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所以散文人人可为,人人应当能为。散文既可以借鉴诗歌的抒情艺术,也可以借鉴小说的虚构才能。在这方面,庄子的散文就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他的散文既有诗情,也有画意,是典型的融合多种艺术手段的哲学散文。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学习。司马迁的传记类散文《史记》几乎具有小说的功能,罗贯中的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几乎是以史传类散文名著《三国志》为基础编撰而成。

  综上所述,散文的艺术天地广阔,它可谓是一切艺术门类的基础。所以,我们还是要高高举起散文的艺术旗帜,把散文这一文体发扬光大,让它为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增光添彩。


上一篇:冲突与和解


评论专区

赵伟华2017-06-03发表
郭先生高扬散文大旗,但大可不必 一、贬损其他文体,二、宣泄功利主义。还抬出古人,简历上罗列自己一大堆头衔,无非是要增加自己狭隘之见的分量。这尤其对自由创作不利,对文学更不利。如此为人师表,不知贻害多少学生!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