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谈谈方舟子
作者:严锋  发布日期:2017-06-11 10:17:32  浏览次数:2623
分享到:

对于方舟子,作为《新语丝》的老读者,我上世纪90年代就知其大名。还记得当年读图雅、方舟子执笔《授予金庸诺贝尔文学奖倡议书》,内心是非常认同的。Screenshot_2017-06-11-10-19-01-1-1.png

后来读过不少方舟子的科普文章,感觉其知识扎实全面,说理简洁明快,今天我依然认为方舟子是优秀的科普作家。2006年我主编科学杂志《新发现》,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他约稿。后来通过关系,和他通了电话,也约到了稿子,说来也算相识吧。

对于方舟子的打假,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认同的。我也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各种造假。对此,本应走法律的途径解决,但是鉴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法律往往无力作为,这时不得不依靠民间的打假力量,对造假产生威慑作用。这方面,方舟子是旗手,历史功绩不容否定。所以他在微博上打假唐骏、禹晋永等的时候,我都是支持声援他。方舟子被袭,我也是坚决谴责。

图源网络,画师不详

但是我后来发现方舟子打击面有点太大,阿猫阿狗也打,小毛小病也打,与他有个人恩怨更是毫不留情。

比如方舟子质疑李开复自传“成为卡内基·梅隆里最年轻副教授”的说法。我觉得此事与唐骏造假有本质区别。其中李开复可商榷之处仅在把assistant professor译成副教授。坦率说我见过的美国AP比中国大多数教授还强,翻译成助理教授确实心有不甘,这是可以理解的人性虚荣弱点,并非有意诈骗,而且李开复还注明了英文。

然后我就批评他太极端,方舟子不是吃素的,当然迅猛反击。之后来来往往,最大的冲突是韩寒事件。但是,在所有的冲突中,我批评的只是方舟子的观点和性格,从来没有质疑过方舟子的人品和动机。

我现在也不认为方舟子是坏人。我认为他性格就是一根筋,认死理,一条路走到底,唯我独尊,六亲不认,睚眦必报。就这最后几句关于性格的评论,也不是道德的评价,甚至不是负面的评价。因为在中国这样的无边无际的人情世故的泥潭中,要能够把打假的理念坚持到底,还真需要方舟子这样的坚定性才行。但是这种坚定性,也很容易变成偏执性,不分青红皂白,最后导致破坏性。所以我当初有一句话,“成也方舟子,败也方舟子”。但这其实也不能怪方舟子,要怪就怪中国的世故人情太强大,像我这样软弱的人就很难把打假坚持下去。

有不少事例足以证明,方舟子确实不是一个世故的人,他缺少对功利的算计,其实经常是被情绪推动。比如有一次,方舟子停止了与一切敌人的战争,放下了神圣的打假与科普事业,专心致志鞭打他最得力的大弟子。原因?源于大弟子说他在动漫问题上有一点点小小失误。说真的我除了觉得无比荒谬之外,还真是对此有一点敬意。这好像说明他们确实是超越了狭隘的功利,达到了为真理而斗的哲学境界。

再比如方舟子对老罗不计得失、不考虑方式、不顾及姿势、可以说完全超越了功利、为复仇而复仇的狂风暴雨般的自毁式攻击,让人觉得有一种超越了庸俗人生的快感。

关于方韩之争,我也不认为方舟子是明知韩寒没有代写而恶意攻击。方舟子心性极为高傲,他这种人,言行是一致的,他相信他所说的一切,他是真相信韩寒有问题。当然这是他判断的错误。

抛开对错不谈,纯就分析、逻辑、记忆、论辩技巧、把握细节的能力而言,方舟子确是超一流高手,当世罕有对手。再加上超人的意志力,这就是他成名的关键。但是他在文学上实在平平,一旦走进感性和直觉这些非他所长的领域,就言不及义,煮鹤焚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以韩寒的言谈来论证其作品为代笔,这根本就是不懂言与文的关系。不善言谈是作家的常态,塞林格基本不接受访谈,沈从文第一次讲课半个小时说不出话来。至于记忆的错漏和说话的不严谨,对率性的作家太正常不过了。如果韩寒每句话都很"逻辑",那我们得到的就不是韩寒,而是方舟子了。

科学与文学完全是两个世界,两种语言,两套法则。在文学的世界里充满了记忆的模糊,书面资料的错漏,语言的歧义,逻辑的悖论,艺术的加工。你要在文学作品和作家的言行中找漏洞和前后不一,那真是太容易了。对于习惯了理性思维的人,很容易认同方舟子的这种质疑。再加上中国语境打假的天然正义,很容易博得大众的同情。所以韩寒败了,败得很惨,但他是无辜的。

方舟子最有害的是尖刻伤人的话语风格。这确实是继承了鲁迅最不好的一面,并进一步强化。更有甚者这种毒舌风格很有传染性,一些很优秀的人,与方舟子并肩战斗后,几无例外说话都越来越像他,开口即伤人。这对建设理性平和交流的话语环境是不利的。有话好好说。

方舟子就像一个巨大黑洞,具有扭曲时空和吸纳一切的强大能力。任何人一旦与之遭遇,都会不复原先模样。我注意到许多方粉是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对方舟子爱得越深,对方舟子的敌人恨得越深,好像方舟子是个黑洞,把他们的爱都吸光了,留给别人的就只有恨了。

方粉固然会变得很奇怪,方黑也会变得偏执强迫,走火入魔。反方的当然也并不都是正人君子,但有些恶气邪气恰恰是被方舟子刺激出来的。可以说两方最终殊途同归,同归于尽。方舟子黑洞的核心是恨。他激活的是人心中的恨,并以恨将人锁入心狱,不得超生。

我认为人性中有些东西是不可以去撩拨激发的。就算方舟子完全是从公德出发,但从效果上来看,他造成了人群的撕裂,毫无意义的恶斗内耗,在效果上恰恰也干扰了健康的科学传播。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方舟子的世界里,知识的树是够茁壮的。但是理想的世界里应该有两棵树,一棵是知识的树,一棵是生命的树。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