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甲骨文与幽门螺旋杆菌
作者:张光武  发布日期:2017-06-22 22:51:03  浏览次数:2201
分享到:

国家典籍博物馆,“甲骨文记忆”的展览正在展出。展览用文字和实物详尽介绍了我国特有的古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历史,给人们有益的启示。

甲骨文与古代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并列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的存在,使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guang.jpg

甲骨文的发现纯属偶然。

话说河南安阳有一个名叫李成的剃头匠,出了一身脓疱疹,痛苦万分。因无钱买药,“有病乱投医”,只好把捡来的“烂骨头”碾成粉,调成糊,敷在皮肤的创面上。没想到几天后,脓疱疮竟然痊愈了。

莫非这些“烂骨头”就是传说中的“龙骨”?于是,李成不再剃头,专挖“龙骨”卖给药铺,赚了一些小钱。村民们见李成发了财,纷纷效仿,挖地三尺找“龙骨”,再卖给药铺赚取差价。几年下来,各地药铺收购了大量的“龙骨”。

1899年的一天,一个名叫王懿荣的人身患疟疾,老中医为他开了一个药方,其中有一味药是“龙骨”。家人到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达仁堂将药抓回。王懿荣拿着从中药铺抓来的“龙骨”,无意中发现,许多“龙骨”上面有刻画的痕迹,这些痕迹与青铜器上的金文有点相似,仔细辨认,竟然认出几个字来。作为古文字专家和金石学家,王懿荣意识到,“龙骨”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划痕,很可能是一种古代文字。于是,他决定出巨资收集有字的“龙骨”,一个字一两银子,一共收集到1500个字。guang.jpg

为了收集甲骨文,家庭殷实的王懿荣几乎到了一贫如洗的程度,甚至把妻子的嫁妆都典当出去。他在一首诗中自嘲道: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

正是王懿荣的博学、认真、细致、执着,使他在老百姓和药老板司空见惯的“烂骨头”中发现了甲骨文,成为“甲骨文之父”。

在“甲骨文记忆”展柜中,摆放着国家图书馆收集的“龙骨”。大部分的“龙骨”只有拇指甲盖面积大小,较大的也只与鹌鹑蛋投影面积大小,而刻在上面的甲骨文更是不易辨认,似有似无,虚无缥缈。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甲骨上的文字,除了好奇,就是对王懿荣的敬佩之情。我悄悄的问自己:如果自己拿着这些“龙骨”,会仔细观察辨认其细节吗?自己会成为古文字的发现者,还是把它当中药一吃了之?

无独有偶。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阐明了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溃疡等疾病的关系,为治疗胃部疾病提出了全新的理论。

guang.jpg早在1875年,德国的一位解剖学家就发现人类的胃黏膜里存在一种螺旋样细菌。多次培养失败,也就不了了之。

100年后,沃伦在实验室中观察到一种弯曲、S形或弧形细菌的存在。同时,他发现大约二分之一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标本中都有这种细菌的存在。接着,沃伦想到,胃炎与胃溃疡关系密切,这种细菌一定与胃溃疡有关。但是,沃伦的观点受到了同行的质疑,他们认为,任何细菌都不可能在酸性胃液中存在。

guang.jpg为了证明沃伦的假设,马歇尔医生用100例胃镜检查结果证实,这种细菌与胃炎相关。1982年的复活节期间,马歇尔成功分离培养出此前从未报道过的一种新细菌,命名为“幽门螺旋杆菌”。

但是,沃伦和马歇尔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医学界的重视。为此,马歇尔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他瞒着妻子和孩子,喝下大量含幽门螺旋杆菌的液体,从而使自己“顺利”得了胃溃疡疾病。然后应用抗生素将胃黏膜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杀死,治愈自己的胃溃疡。马歇尔的“工作”证实了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炎和胃溃疡的“元凶”,而此前,人们把胃溃疡归结为胃酸分泌过多,并且应用胃大部切除的方法来减少胃酸分泌,治疗胃溃疡。

记得自己在内科当实习医生时,带教的老师就说过,如果胃溃疡患者不想手术,可以让他们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错。1972年,中国医生使用呋喃唑酮(一种抗生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很好效果。

但是中国医生和全世界医生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对抗生素治疗胃溃疡有效的现象做深入研究,更没人去问一个“为什么”。就像一百多年前,人们只知道“龙骨”是药,但对其上的痕迹视而不见。

假设当年,人们放弃传统理论,多做一些基础研究,可能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属于中国人。但是,历史没有假设。我们缺乏的不是金钱,而是对权威的质疑和对真理的坚持。

俗话说:机遇留给有准备的头脑。氧气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等推动人类文明的发现无不证明这个真理。

今天,无数的机遇在我们的身旁,但是,绝大多数人的“头脑”缺乏“准备”。其结果就是与真理擦肩而过。

胡适先生有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告诉人们,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思维,勇于挑战“真理”!同时用严谨、科学、求实的方法来证明“猜想”,从而发现真理。胡适的方法论既适用于社会科学,也适用于自然科学。

从甲骨文到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从王懿荣的认真、博学,到马歇尔为科学而献身精神;从澳大利亚人获诺奖到中国医生“墙内开花墙外香”,无不说明,改变定势思维,突破传统束缚,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所在。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