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再访越南与柬埔寨(十)堵车堵路和脏乱
作者:李南方  发布日期:2017-07-25 08:45:48  浏览次数:2212
分享到:

到越南西贡逛街,但见各主要郡区内沿街普通宾馆,酒店,酒吧,餐馆,商店林立,不少经过升级装修的原星级酒店以新的面貌出现营业,新建的酒店和商业大厦更在城市的中心郡区拔地而起,数间高级百货商场也坐落城市的几个重要街区,对故地重游的笔者这个"老西贡"来说,越战结束前这个城市简朴的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代替的是一片紧张的市场经济的忙碌景象。

这几年笔者旅游东南亚和中国,对比之下,感觉西贡城市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是缓慢的,其现代化远远落后于东南亚的几个城市如香港,新加坡,台北,曼谷,吉隆坡等,更比不上中国内地的中级城市如厦门,珠海,济南,西安等。话虽如此,这二三十年来,西贡却因它的‘越战名气’吸引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

这个城市给我们的印象除了多了从农村挤进城市来的人口和一些高楼大厦之外,越战结束已经四十多年,越南搞改革开放也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堂堂当年的‘东方巴黎’在这四十年里只做成了一条武文杰大道和通向西贡河东岸郡区的隧道,在河东岸新开辟了两个高级住宅区和扩大西贡的‘内城范围’,整个城市连一条像样的高架路都没有,大多数街道只有很小的扩宽或改变,值得一提的较大工程的马路基础建设乏善可陈。

到了西贡,就不能不提它的马路和交通。

这个城市的建设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取代西贡河河港沿河从旧章扬路向南连接旧咸子路,旧黎光廉路直通第六郡平西区的新的武文杰大道。这条交通干线从平西区直出南越西南部湄公河三角洲。

这条大道的开辟清除了臭气冲天的西贡河的污泥和上千的依河搭建的贫穷艇户,在交通上和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贡献。然而,它并没有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城市堵车,这当然和这40年来这个城市的人口的迅速增长有关,据说西贡的人口最新的官方统计已达九百多万(1975年是三百万),就是说越南人口的十分之一集中在此。

西贡的堵车最麻烦的问题是大型汽车小型汽车和各类摩托车一起在原有的马路上堵,而摩托车是最普遍的几乎每个家庭都必备的交通工具,是必需品,车的数量也可想而知。

西贡虽然已把周围的郊区都纳入了城市的范围,所谓‘内城’,但,以它的面积和落后的现状来看,车和人都令这个城市不胜负荷。

西贡马路上摩托车,汽车和步行的人穿梭络绎不绝,交通的拥挤可用不可想象来形容,它独具越南特色。摩托车似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在大街小路相互擦身而过,在汽车间闪转穿插,惊险百出,不可思议。这景象对外来的游客,一般都把它叫‘摩托车潮’,当做一种旅游见闻的谈资,一些越南人更以此自豪,认为这是‘唯我越南独有’。

我们在西贡的几天出外逛街,少见摩托车相互碰撞或与汽车发生车祸,这是否这里的人驾车技术都一流呢?我想生活的磨练不但让人们练就驾车的本领,也让人们培养了耐心,懂得互相忍让。避免碰撞和麻烦是在这个城市生存的重要技能。

也许,给这个城市建一个高架交通网是更实际而迫不及待的,但见已动工了三年多而还未竣工的由日本援建的城市地铁工程造成了市区的交通更形堵塞,民众叫苦连天,暴露了城市建设的困难和决策的不易,如果计划不慎,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后遗症还一大堆,  连带影响了马路的人行道。            

原来,商铺或住户门前用来给行人走的地方都变了收费看管的‘摩托泊车站’或者摆着小贩谋生的小吃摊车或凉茶水果冻饮摊等,行人走路只好避开,走到马路上去,这种情况,行人就要小心躲避流水似的汽车和摩托车流,那险象环生真不是开玩笑的。要如何解决这个行人道被占的现象,让街道还原秩序规矩是西贡市政府的一个挑战的大难题。一些外国来的游客一边走一边摇头说,西贡的街道对高龄者和小孩很不安全友善(elderlies and children unfriendly)。

另一个马路的问题则是很多街道都可见随街乱仍的垃圾,有数的几个清道夫推着木制的垃圾车沿街清扫垃圾,清扫过的街道立即有人再丢垃圾把它再搞成不清洁。可叹,当地人对脏乱和垃圾发生的臭味熟视无睹的程度令外来的游客摇头叹息,这种情况暴露了民众不及格的环保意识,生活态度和当局治理城市的缺失,而这肯定会影响外来游客将来旧地重游的意愿!

从西贡的发展可以窥见越南的发展方向。我们多次和一些当地人其中有出租车司机交谈,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压力和对前景的迷茫。他们对生活现状,官场的腐败多有怨言,对越南在大国博弈中的取舍和发展方向困扰中不无忧心忡忡。

西贡给笔者的总体印象就是,它的潮湿和污染的空气和紧张的生活节奏让人觉得这里的人生活很不容易。

       2017 年 1月写于澳洲阿德莱德




评论专区

三弟2017-07-26发表
很高興二哥的這篇 文章 讓我們對現在的故居有了更深的了解 對欲彺西貢旅遊 的人士得益不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