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滕敦太微型小说 《挪窝 》 及创作谈、评论
作者:滕敦太  发布日期:2024-01-13 23:39:23  浏览次数:246
分享到:

那是七几年还是八几年,记不准了,只记得二爷爷惹了大祸。他在大街上与张老赶抬杠,抬着抬着就翻了脸。张老赶扯着嗓子骂二爷爷是光棍子,二十多岁的二爷爷哪受得了这个?上去就把张老赶放倒了。

当晚,张老赶的两个儿子放出话,要来打残二爷爷。二爷爷也意识到祸闯大了,他唯一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奶奶从箱底把家里的“底货”取了出来,说你还不跑等死啊?出去躲几年,越远越好。过了风头再回来。

二爷爷家穷,他娘临死时,让小姑奶奶给二爷爷换个媳妇。小姑奶奶脑子灵光,不想换亲,借着这事唬着二爷爷连夜逃了。二爷爷耿啊,听说新疆远,费了老鼻子劲来到疆南,傻眼了,这戈壁荒原的,到哪里挣钱?想离开这地儿,没钱了。

二爷爷只能到军垦的地方帮人栽树,吃饭不愁了,只是住的条件差,“地窝子”。二爷爷看看别人的“地窝子”,说就这个啊?选个地方斜挖出一个深长宽各约两米的土坑,用树干搭好,铺上树条麦草,再糊上草泥,留个天窗。就算安家了。

在军垦干了半年,二爷爷估计老家的事差不多了,就想回家,得找媳妇啊。老娘说了找不到媳妇用妹妹换。再不回家,妹妹嫁人了怎么办?

二爷爷就找刘洪借钱回家,他与刘洪处得不错。

刘洪不借。说我还没对象呢,找对象花钱怎么办?

要不说二爷爷耿呢?想也不想就拍了胸脯:俺回家带人来干活,帮你介绍个对象一块带来。怕刘洪不信,又补了一句,俺那地方女的多。

话说到这儿了,刘洪不得不借。说你能给我带来对象,不管成不成,这钱当媒人钱,不要了。

回村时,二爷爷自封为“工头”,说军垦缺人,一年能顶种地三年的收入,很快有十多人要跟着他闯新疆。二爷爷想起刘洪的话,就做我小姑奶奶的工作,说你跟我们去做饭,省一个劳动力,给你开工资呢。小姑奶奶眨眨眼,说那就去。

一路辗转到了新疆,小姑奶奶见了“地窝子”,愣了,哥你唬我呢?就住这地方?二爷爷咽口唾沫,说那些大干部也住这个哩。

两天后,小姑奶奶红着眼说,我得回家了,这“地窝子”我真住不了,浑身痒痒。

二爷爷说,人家女知青白皮细肉的,也都住呢。

小姑奶奶咬咬牙,我要是有个好歹,就没人给你换媳妇了。

二爷爷才醒过神来,带妹妹来新疆是多么儿戏。既然来了,怎么也得让刘洪见一面,好兑现那个媒人钱啊。就对妹妹说了实话,明天与那个青年好歹见一面,然后回绝就行了,不用多说话。小姑奶奶说行,不认不识的,哪有话说?先讲好了,见一面俺就走。

小姑奶奶见了刘洪,小伙一身旧军装,脸色粗黑,挺精神的。小姑奶奶的眼就亮了,问刘洪来这几年了,家里有什么人,准备在哪安家,拉起来就没个完了。二爷爷干咳嗽,小姑奶奶就是听不到。

那天,小姑奶奶当着刘洪的面对二爷爷说,人家这个“地窝子”建得好,俺在这里身上不痒痒哩。这样吧,刘洪你到别的“地窝子”凑合凑合,俺挪个窝在这里缓和几天。不然,痒死人了。

刘洪自然乐意。二爷爷没辙了,只能咬牙应着,在小姑奶奶的耳边说,你莫唬我啊!你得给我换媳妇。我找不到媳妇打光棍,咱家就断后了,老娘在那边不瞑目,你就是千古罪人。千古罪人,知道吗?

小姑奶奶说,俺知道哩。

二爷爷揪了一夜的心,第二天再来到刘洪的“地窝子”,小姑奶奶已经与刘洪住在一个被窝了。小姑奶奶满面红光,不急不忙地说,他领导知道了,让我们住在一起的。咱还能不听领导的话?哥哥你说是这个理吧?

二爷爷急了,一把揪住刘洪:我要用妹妹换媳妇的,她跟着你了,你有姐妹给俺当媳妇吗?刘洪摇头,说没有。

二爷爷就咬牙切齿,俺找你领导。

小姑奶奶戳戳二爷爷,你一开始唬我那么做是欺骗军垦;现在反对我们是破坏军垦,哪一条都够你喝一壶的。可别说俺没提醒你。

二爷爷就抱着头,哭了。妹妹进了人家的被窝,媳妇没指望了。

小姑奶奶递条毛巾,说咱现在能和领导说上话了,你带人好好干,年底俺们挣的钱也给你,攒钱娶个媳妇。

到了这地步,二爷爷也只能听小姑奶奶的。小姑奶奶就留在了刘洪的“地窝子”。二爷爷哪里知道?领导根本不知这事,小姑奶奶自己挪“窝”了。

到了秋季,二爷爷要带人回家。说当时说好的,你们挣的钱都给我,多少?

刘洪想掏钱,小姑奶奶说话了,钱不能给了。

二爷爷愣了,又唬我?

小姑奶奶摸摸肚子说,我有了,领导安排结婚呢,咱也得用钱哩。

二爷爷一腚坐下,不给钱不走了,这些人你们管饭。

小姑奶奶眨眨眼,说这样吧,你先给咱孩子起个我们满意的名字,就给钱。心里打定主意:就你那水平,起什么名字都说不满意。

二爷爷挠了半天的头,一拍大腿,这个就叫大窝子,再生一个叫二窝子,一地窝子。

小姑奶奶还没说话,刘洪流泪了:哥你这名起的,让人记一辈子,就叫这名了!给你钱。

小姑奶奶急了,这可是俺们结婚的钱啊。

刘洪说这回你听我的。

二爷爷揣着钱回了村,很快娶了一个单身的小妇女。

多少年后,二爷爷喝大了,给我们讲姑奶奶“挪窝”的故事,说你姑奶奶和我一样的,大字不识几个,我怎么就让她给唬得一愣一愣的?我算领教了,你姑奶奶可不是好惹的。

《挪窝》刊《小小说大世界》2020第5期;刊《故事会》2020第16期;加拿大《七天报》转发;《微型小说选刊》2020第14期转载,《苍梧晚报》2023年3月18日转载;推荐推荐《小说选刊》。 

创作谈

我写微小说怎样取材──兼谈《挪窝》的出炉_滕敦太 

很多文友和熟人问我,你写的微小说挺有意思的,发表了那么多,你脑子里哪有那么多东西写?我这人实在,也不知谦虚,就把自己写微小说的心得如实相告。问的次数多了,回答的内容也多了。有时为了表达得明白一些,还用上了一二三。干脆整理成文,也算是一种交流吧。

写微型小说几年了,脑子里那点“存贷”早就写得差不多了,有的素材已经变着花样写了好几遍了,再炒剩饭也没有多少味了。那么,经常发表的作品,创作素材从哪里来?

我不知道别的作家是如何取材的,我有一个笨方法:网上搜“征文”。全国各地的征文基本都上网,看到征文启事就记下来,征文的要求,截止的日期,列个表格,每天看一次。对感兴趣的征文,就写,题材就有了。很多外地的征文都有地域特色,这在过去是个问题,现在根本不是个事儿,网上一搜,各地的情况都基本掌握,写起来也不会脱离实际。我的这篇小说《挪窝》就是这么出炉的。

写《挪窝》,以前没有一点构思,纯属偶然。我从网上搜到新疆举办一个有关“地窝子”的征文,以前没听过这个词,不明所以,还用老办法,网上搜索:“地窝子”是七十年代新疆军垦人为了在戈壁荒滩解决住宿的难题,在地下挖出的几个平米空间的一种简易住处。军垦人在“地窝子”里吃住,结婚生子,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十几年。现在新疆已经到处高楼大厦,但军垦人这种“地窝子”精神值得铭记。当时这个题材就吸引了我。

说说《挪窝》形成的过程。首先,准备素材,网上搜索“地窝子”,弄明白“地窝子”产生的时间、建设的流程。写小说可以虚构,但不能说门外话,也就是细节和逻辑的真实。然后,就是构思故事。我是江苏人,离新疆隔着好几千里的路程,从没去过,也没有亲戚朋友在那边。写这种题材,找个什么由头呢?我过去闯过东北,可以改成闯新疆,但年龄不符合。新疆挖“地窝子”时我才出生不久,显然是不能到新疆的。按时间推算,闯新疆最好是爷爷辈的,还是爷爷辈中比较年轻的。于是第一个主要人物产生了,二爷爷。

让二爷爷闯新疆,必须与“地窝子”有关,还得在“地窝子”住一段时间,才能有故事。当时,“地窝子”的条件特别艰苦,让二爷爷甘心长期住“地窝子”,需要一个合理的安排。于是,我构思了二爷爷与人打架惹了大祸,不得不远走新疆躲避风头,这样,二爷爷住“地窝子”的条件基本成立了。

问题又来了,当年军垦住“地窝子”的人那么多,如果没有出彩的故事,这样的征文是没有竞争力的。这里边需要矛盾需要冲突,而且还必须围绕“地窝子”发展。我就想,让二爷爷家庭困难找不到老婆,按当地风俗用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奶奶换亲。妹妹不想为他换亲,又不能违背了老娘的遗命,就暗地里变着法子与哥哥斗智斗勇。这样,故事就有看头了。于是,第二个主要人物,我这个小姑奶奶就隆重出场了。

为了让这篇小说更有味道,我在设计人物性格时让二爷爷是个耿直甚至二愣子的性子,让小姑奶奶看似随和实则有主见敢作为,一个大姑娘敢跟着那些老爷们闯新疆,看中了军垦的知青就大胆地留宿生米煮成熟饭,还找出一个子虚乌有的领导来吓唬二爷爷。通过几件事把二爷爷唬得一愣一愣的,小姑奶奶这个人物就算成功了,小说的艺术性和可读性就出来了。至于最后二爷爷回过神来,说出那句“你姑奶奶可不是好惹的”,也就水到渠成了,作品的味道和喜剧效果也就出来了。

因为是征文的缘故,文中我让二爷爷去了二次新疆,住了近两年的“地窝子”,还让小姑奶奶从不想住“地窝子”,到主动挪到别人的“地窝子”。由挪“地窝”到挪“被窝”,直到为孩子取名叫“窝子”,故事层层推进,时刻与“地窝子”不离一条主线。可以说,以“挪窝”为主线,这篇征文写得应该是成功的。

这个征文有字数要求,写了3000多字。投出后,我又按照微型小说的惯例,凝缩到1800余字,故事更加干练,而且,小说的语言风格也较有特色。想不到被《小小说大世界》杂志主编蓝月老师慧眼发现,刊在“佳作回眸”专栏。不久,又收到了通知,《故事会》第8期“网文热读”栏目转载。接着,《微型小说选刊》2020第14期又选载了《挪窝》。本来写征文的,还没出评奖结果,先上了三家中国小小说的知名大刊,也算另一种奖励吧,嘿嘿。 

文学评论

神来之笔“巧挪”壶里乾坤--读滕敦太微型小说《窝》之感_张洪涛

(《精短小说》签约作家,北京某影视公司特约编剧,小小说讲改员) 

  年纪一大,一双老花眼就看远不看近,读文章就喜短不喜长。短文章里我喜读的是微型小说。有天晚上灯下夜读,我翻开一本《微型小说选刊》。我有个习惯,不管读什么刊物要先浏览一下目录,我的目光被“挪窝”二字吸住了,这个题目够新奇,一下子勾起了我的阅读欲望。想不到竟一读再读三读,叹为观止。通篇语言质朴简洁散发着黑土地的芳香,阅读变成了一个收获的过程。以手当犁,翻开的是边疆大垦荒的历史回顾;以目作镰,收割的是出乎意料的地窝传奇。全文一千八百多字,没有一段一句的修饰词藻,都是接地气简简单单的俗言,发散出返璞归真之大美。更重要的是这语言透显着我们家乡的特色,让我犹感亲切。而且作者滕敦太就是我们连云港赣榆人。这真是家乡的骄傲。

     一、驾驭题材绘写人物性格的综合功力

 滕敦太这篇微型小说《挪窝》,写的是二爷爷和小姑奶奶闯新疆“挪地窝”的故事,其中穿插了二爷爷因贫穷光棍而与人斗嘴动手伤人惹祸,年轻的小姑奶奶不愿给按长辈的安排给哥哥“换亲”,乘机用计唬走二爷爷去了新疆。半年后二爷爷怕小姑奶奶嫁人,骗了援疆青年刘洪的钱做路费回了家。还组织了一支打工队到新疆“挣大钱”,乘机把小姑奶奶也骗去了新疆。到新疆后,没想到小姑奶奶爱上了刘洪,主动“挪窝”。整篇小说里,小姑奶奶智谋叠出,让一心想用妹妹“换亲”的二爷爷无计可施,最后以一句“你姑奶奶可不是好惹的”收官。

 掩卷细思,《挪窝》这篇微型小说不仅语言新奇独特,更感叹滕敦太驾驭题材虚构故事绘写人物性格的能力。一般的微型小说大多选取一个故事点一个细节说开去,而《挪窝》却涵盖很多故事点,多细节多场景,照常理,没有个六七千字是写不透的,这是一个短篇小说的量。而滕敦太却用一千多字轻轻松松地写出来了。平常人一千多字只能写一个故事梗概,而《挪窝》谋篇布局却组织得纵横捭阖疏密相益。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露风,这是真功夫大视野。

    二、虚构故事巧挪壶中乾坤的神来之笔

近年来,我喜欢上了创作微型小说,时间一长,写的作品多了,也读了很多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眼光竟挑剔起来。就好比富人的日子,山珍海味吃多后开始挑嘴。有的作品只读了开篇几句就不想往下读了,啥原因?嘿!那语言腔调叙述方式故事人物落入千人一面的平俗。一花一草一世界,很多微型小说只见花草不见世界。只有微言不见大义,见微不知著,甚至很多都是抖机灵的段子。而敦太兄的《挪窝》就不一样,不到2000字的文字空间,硬是让他“挪”出了波澜壮阔的悲喜剧。从贫穷的内地到那苦寒的边疆两处不同的风物人情,都能循环兼顾。描人绘物有大情怀,把亲情爱情的相依相悖融入建设边疆的艰苦而不失豪迈的大叙事里,把血缘亲情因生活穷困的纠结和向往婚姻自主的爱情写得九转回肠。小姑奶奶的聪明刁蛮有主见,二爷爷的憨拙硬性都写得鲜灵活现,就连着墨很少的刘洪也形象鲜明,憨厚善良扎根边疆。还有仅仅两个平方的简陋“地窝子”,这老一辈农垦人艰苦奋斗精神象征的安置,真是神来之笔,是整个作品承前启后最重要的情感媒介,是生动故事情节细节的发动机。更难得的是通篇写穷不见困,写苦不见泪。充满了幽默风趣和豪情,能悦目悦心一扫心底阴霾,让人乐观向上,体现了一种积极的能量。

 因鸡蛋好吃就对产蛋的鸡生出好奇,因喜欢《挪窝》而喜欢上滕敦太,而后结识了滕敦太,再而后我们成了文友酒友,常常相约对酌。酒喝高喝美了我会高谈阔论,论诗论文藏否入物;敦太兄弟则酒愈多言愈少,显示出了多年在体制内工作修练出来的涵养工夫,偶尔接一句必意味深长。时间就在酒话里消磨了,我感叹说,杯里见日月;敦太执瓶接说道,壶中即乾坤。

 我半晌无语,方悟出只有心中有大丘壑的人,才能在微小说这个方寸之地经营出乾坤大气象。

刊《苍梧晚报》2023年3月18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