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错了吗?
作者:姚建生  发布日期:2015-07-25 22:48:40  浏览次数:3869
分享到: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的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俗语,后成为教子醒世之铭言。毫无疑问,“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表达的是一种感恩报德的思想,尽管有着仗义行侠的色彩,但多少年来都被视为一种传统美德而代代传诵下来。即使到了今天,知恩图报,投木报琼依然是我们待人接物,立身处世的某种做人准则。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澳洲总理宣布,凡是在那个时间段进入澳洲的持中国护照的中国人,都将无条件地获得居留身份。总理的这一决定对当时留澳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件皆大欢喜的事,但随即引起国会某些人的反对,对某一族群的人如此宽容,对别的族群又那么严厉(移民),就显得不公平。不久,国会对中国留学生的问题进行辩论,是无条件地全体留下还是有甄别地留下? 

当时有个参议员叫安德鲁,他在国会里极力主张无条件留下,为中国人的去留问题出尽全力。因此他为华人所熟悉也深受华人拥戴,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中文媒体的头版头条,人也常常出现在华人社团的集会上。 

正当澳洲国会对此事进行辩论之际,部分留学生成立了一个社团,并号召大家捐款,准备和政府打官司。如果澳洲政府不是全体无条件留下来的话就要打官司告政府,因为政府已经答应了不能食言。此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莫衷一是。 

有一天,某中文媒体采访该留学生社团,被采访的留学生大赞安德鲁议员,他用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句名言来表达其内心的感激之情。第二天文章上了报,上的是中文报。对于华人读者来说,文章语气正常,完全符合咱的思维方式,安德鲁议员出了力,就应该有所报答。 

这篇文章被某个英文记者发现,翻译后转载在英文媒体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是什么意思?我帮你一把,你成倍成倍地回报我,这不是贿赂又是什么?这下子让安德鲁议员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急忙跳出来宣布,主动停职三个月,要求联邦调查局进行调查。 

政治人物要正身明法,襟怀坦白,所作所为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是民主制度的必然。反其道而行之,等于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安德鲁议员有没有受贿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安德鲁议员从此远离华人圈子,再也没有在华人社团的集会上抛头露面。 

感恩是对恩惠表示感激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个人的良知和品德。美国有个感恩节,每到节日人们除了品尝火鸡,享受家人团聚的温馨外,还会对上帝 --- 心中的神表示感恩。这是基督教赋予人们的精神力量,对神感恩你可以感受到神的大爱无处不在。神不要你物质上的回报,只要你付出爱,所以说,感恩也是一种爱的延续。 

我常听到海外华人评论大陆人不懂得感恩,听到这类议论我心里总不是滋味。在神州大地,不论是清代还是什么时代,以高价的回报作为感恩始终是一种美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人们的个人权益往往要靠人际关系来维护,报答恩人,报答帮过自己的人,显得非常重要。若遇到开明君主,更是皇恩浩荡,感恩戴德。人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依靠体制来维护自己的个人权益。

中西方不同文化在这方面的观念差距甚大。在民主社会生活久了的人,对于“感恩”或“受恩”都被视为一种平等的友好往来,体现的是一种公平和公正,不会仰望来自上头的明君,包公,救世主或其他什么能人的恩典。待人处世就象行车在路,按交通规则,该走就走,该让就让,不必红包打点礼品开路。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本是民间朴实的报答恩人的传统思想,而 “施恩不图报” 更应该是传统美德。但在当今的物质社会里,“报答” 成了利益交换的手段。特别是当没办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利益时,人们往往以“不等价”来作为图报,这种私相授受,图谋相报的行为,不仅远离传统美德,也不为外来文化所接受。




评论专区

杜喆2015-07-26发表
讲得非常在理,赞!!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