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刘熙让与《澳洲黄金梦》
作者:网站总编  发布日期:2009-11-27 02:00:00  浏览次数:2871
分享到:
 
 
 
  • 《澳洲黄金梦》:长篇小说,717页,共计56万字。群众出版社,2004年,北京。
  • 作者:刘熙让(笔名:刘澳,刘奥〕
  • 获奖记录:此小说荣获“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 (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联邦作家文学创作基金奖,并获得2004度台湾“华文著述奖”小说类第一名。
  • 该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权已被中国的影视公司买下,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30集电视连续剧正在筹拍之中。
  • 正在被翻译成英语之中。
《澳洲黄金梦》是第一部描写海外华人自清朝中叶去澳洲淘金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几代海外华人奋斗历程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从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方位全面解读华人在澳洲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开拓出一片美丽的新天地的创业全过程。             
 
 
《澳洲黄金梦》是一部反映五代澳洲华人在中澳两地奋斗不息的种种曲折动人而又惊心动魄的史诗般的巨著。
这部小说填补了一百多年前赴澳淘金祖先的文学和历史空白。《北京晚报》、《北京日报》、《作家文摘》、《华声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各种网页,以及澳大利亚和海外各中英文媒体等都对此书做了详细报道。
一百多年前,清朝祖先赴澳洲淘金,其中有民族争斗,跨国婚恋,淘金致富,生死离别,可歌可泣,然而却没有留下一部反映当时生活风貌的长篇小说,与历史失之交臂。本书填补了中国文学史和西方文学史的双重空白。在中国文学史上,本书第一次在中文世界里用自己的母语把这种百年的遗憾划上了句号。在澳洲文学史上,此书第一次把充斥在淘金时代英文作品里的华人“异类”形象还以拓荒者的英雄本来面目。
 
 
清咸丰年间,王振彪等华工飘洋过海,在澳洲淘金致富,招致欧洲淘金者的眼红。于是,欧洲淘金者火烧中国村。王振彪率领华工以其独特的斗争方式顽强地生存与繁衍下来,把中国的优秀文化移植到澳大利亚的土地上,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王振彪等华工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的开山鼻祖。从1850年到2003年,一代又一代的澳洲华人前赴后继,从奴隶到将军,凭着发家致富所奠定的经济实力,从澳大利亚这座金山的低谷一步步向着峰巅攀登上去,为中、澳两国乃至全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这部717页的长篇小说,通过鲜活的故事,反映自澳洲淘金时代以来五代华人的历史变迁,奋斗历程以及对澳洲和中国所做出的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故事讲述主角因找寻祖先留下的黄金而走遍澳大利亚的千山万水,继而发现黄金的背后原来埋藏着几代澳洲华人鲜为人知的民族秘密奋斗史。
这部长篇巨著讲述了澳大利亚儒商王杰克不远万里找到北京名记者吴东桥,邀他去澳大利亚寻找吴家祖先埋在墨尔本大金山草丛里的一箱黄金。吴东桥寻着祖先在澳洲淘金的足迹,走遍澳洲的千山万水,最后终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躺在祖先的遗产堆里甘当败家子?还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打造出一片新天地?这箱金砖背后的故事隐喻着无穷无尽的人生内涵。
 
 
这部历史小说具有中澳民间互动的历史震撼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书像一辆勇往直前的大卡车,载您奔向一条长达150年历史进程的高速公路。卡车掠过一道道变幻无穷的风景线,穿行于一座座上天入地的立体交叉桥,从广东农村的低谷蹒跚而来,直奔澳洲大都市高楼大厦的顶峰。
故事情节从150年前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小说打破直线性的情节发展束缚,从现代追溯到古代,又从古代跳跃到今天,古今交错,中西纵横,妙趣横生。小说用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结构打破时间的限制,让这五代人物如天马行空,在时空上独往独来,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混杂文化内涵与流散主题。这150多年的历史长河,被一个个难忘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荡起一圈圈令人回味无穷的涟漪。
作为一位“蹦极澳洲的中国骑士”,作者凭借澳洲本土作家不具备的跨国经验和感悟,以及物质、精神的双重磨难,用立体交叉桥式的现代小说结构,打破时空的限制,多层次,多方位,多视角地构筑出一座纵横150年中西文化大碰撞的艺术时空。
 
 
此书由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提供资金,供作者在人物采访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成。作者通过对众多淘金者后代的采访,试图描写出华人如何在澳大利亚这片国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非凡历程;写出他们如何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开拓出一片美丽的新天地,在澳大利亚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并成为其中一名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作者踏雪寻梅,遍访这些淘金者的后代,努力猎取第一手创作素材。
作者沿着这些淘金者的足迹,追溯他们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地理背景,踏看他们在原居住地的生活轨迹以及来澳洲淘金和生存发展的曲折道路,展现出澳洲华人从奴隶到将军的奋斗历程。从华工出走的家园到澳洲淘金的场地,作者搜集到不少有价值的创作资料,捕捉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

作者根据所采集的创作素材,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写出这些淘金者及其后代所上演的一出出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曲折故事,再现出澳大利亚和中国150多年的历史变迁,揭示出这五代澳洲华人在澳洲和中国两地奋斗不息的种种秘史

 

6《澳洲黄金梦》部分书评
 
 
·         第三届 (2004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片谈
 
庄伟杰教授
 
2004年出版的《澳洲黄金梦》,洋洋大观,近50万字的篇幅已足见作家驾驭文字的表现力。作为一位被人誉为“蹦极澳洲的中国骑士”,刘奥依恃着本土作家所难以具备的跨国经验、人生历练和生命体验,用立体交叉式的现代小说结构方式,打破地理时空的局限,构筑一道别样的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文学图景,纵横交错地把五代澳洲华人在域外的心路历程、生存境遇和历史画面史诗般地加以再现,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张奥列
(摘自上海《文学报》2004年8月26日)
 
      长篇小说的出版,则加大着澳华文学的重力。其中刘奥长篇小说《云断澳洲路》(群众出版社1995年)、《蹦极澳洲》(群众出版社1999年)、《澳洲黄金梦》(群众出版社2004年)均获得台灣侨联主办的华文著述奖小说首奖和佳作奖。以讽刺和幽默见长的作者,力图把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概念与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手法融合一起,去表现中国新移民的文化困惑和双重人格;以及透过四代华人异乡飘零奋斗发展的心路历程,以跨文化的角度去解读澳洲历史。


·         华裔澳洲人的认同:
评《澳洲黄金梦》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苏海平
(摘自<<华夏周报>> 2005年9月9日至9月23日)
 
旅澳华裔中英文双语作家刘熙让于2004年创作出版的第三部以展示中澳民间互动为主题的长篇巨作《澳洲黄金梦》,填补了华人创作澳洲华人淘金故事的文学空白。这部小说通过对四家华裔和两家欧洲淘金家族的描写,展现了澳洲华人鲜为人知的民族奋斗史。华人作为澳大利亚的祖先之一,有着一幕幕鲜为人知的民族奋斗史,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文坛、澳洲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刘澳之前没有一位华人用自己的母语写出一部全面反映出这几代华裔澳洲人生活风貌的文学作品,一次又一次地与历史失之交臂。
旅澳华裔中英文双语作家刘熙让继《云断澳洲路》和《蹦极澳洲》之后在人物采访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于2004年创作出版了第三部以展示中澳民间互动为主题的56万字的长篇巨作《澳洲黄金梦》,填补了华人创作澳洲华人淘金故事的文学历史空白,鲜活展现了澳洲华人鲜为人知的150多年的民族奋斗史。荣获2004年度台湾“华文著述奖”小说类头奖以及“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联邦作家文学创作基金奖。   
在《北京晚报》的四年中,他本着新闻记者的良知,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新闻敏感写出大量的好新闻,连获北京好新闻奖。新闻记者的经历也使作者比一般的以澳洲华人为主题创作的作者具有更务实的理性和更为冷峻的思考。这为他在创作《澳洲黄金梦》过程中能够有意地拉开距离、进行文化边际人的客观与理性的观照、对于该作品的主题发掘有着不言而喻的影响。期间,他还主编《古城纵横》专栏,针砭社会弊端。该专栏采用幽默的文风来讽刺现实。这也为刘熙让在《澳洲黄金梦》中的幽默笔法打下基础,也为该作品增加了可读性和趣味性,突破了传统历史小说难以避免的枯燥乏味的禁锢。深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尝万般苦”的刘熙让放弃国内前途一片光明的事业,前往澳大利亚留学。留学生涯的艰辛以及日积月累的几十万字的日记和生活素材,还有东西方社会的跨国经历给了他独特和睿智的理解和判断。
《澳洲黄金梦》演绎了中欧淘金家族的发展,表现出华人在淘金时代的生活风貌和拓荒精神,透视出他们在种族主义的排斥中,如何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其独特的斗争方式,一代一代在澳洲顽强地生存繁衍,并为中、澳两国乃至于全世界的文明与进步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填补空白,而且在表现主题以及艺术技巧上也有着鲜明的个性。这表现在作者能够通过自身隐性角色北京名记者吴东桥寻找吴家祖先埋在墨尔本大金山草丛里的一箱黄金的过程,以及对留学生活的艰辛进行亲历性的感性诉说;同时以文化边际人的超越性观照眼光在对故事进行大背景建构和叙述过程中就移民本身特点反映华裔澳洲人的身份和文化认同,表现出生命、民族和世界认同的跨越和融合的殊途同归的深刻主题。
六个家族、两个国家、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像散落在中澳两国广袤土地上的一个个点。要把这些点连成可以让读者有章可循又兴趣盎然的文学作品,无论从结构或者语言上都在检验着作者的功力。如果以传统的单线平面的结构来构建,则有可能陷入一种流水帐白开水式的罗列。作者在这方面是独巨匠心的,他在作品序言中说:“我试图用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结构来打破时间的限制,让这五代人物如天马行空,在时空上独往独来,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这150多年的历史长河,被一个个难忘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荡起一圈圈令人回味无穷的涟漪。”
诚如其言,整部作品是一条高速公路,北京名记者吴东桥是游历在这条高速路上的摄录机,记录了澳洲华人血泪奋斗史中一座座难忘的路标。吴东桥寻祖的“公路”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平坦,也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曲折和艰辛;而澳洲华人们的幕幕历史“站牌”也有大有小,详略得当,交叉延伸。在这立体空间的结构上,我们既能够沿着历史进程寻出中澳发展史的点点滴滴,又能把握到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表示:“这部小说像一辆勇往直前的大卡车,载您奔向一条长达150年历史进程的高速公路。卡车掠过一道道变幻无穷的风景线,穿行于一座座上天入地的立体交叉桥,从广东农村的低谷蹒跚而来,直奔澳洲大都市高楼大厦的顶峰。我试图用立体交叉桥式的现代小说结构,多层次、多方位、多视角地构筑出一座纵横150年中西文化大碰撞的艺术时空。”     
立体交叉桥式的结构使作品布局缜密,脉线的交合跳跃明快而又合理顺畅。在作者的笔下同样用了一种“立体交叉式”的语言,从广东方言到澳洲俚语,从村妇到知识分子,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个性。既有语言交流不畅所产生的幽默诙谐,也有中西思维下的犀利流畅的语言交锋,给读者树立起了一个个有声的人物形象。而这种人物形象的树立不仅仅局限于几大主人公。孙老汉等一掠而过的人物也在简短的对话和简单的描写中深深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这种结构和语言中又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很显然,作者受到他小时候对中国文学精华营养吸取的影响。在作品中既有对中华传统的佳句描述,又有信手拈来的唐诗宋词,还有各式的对联。甚至他的章节名称以及构思上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整齐划一为标准,例如“罗伯特彩云追月”、“黄沙吹起埋白骨”、“双兰不嫁二夫郎”等等。
通过研读刘澳的《澳洲黄金梦》,我进一步了解到澳洲华人的不朽历史和功绩。我被作品中的人和事所感动,而这种感动是难以承受的。种族主义的毒瘤依然存在,但从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民族和世界认同的跨越和融合的殊途同归的深刻主题。     
 
 
·         点评刘澳《澳洲黄金梦》中的房东斯蒂芬
凌鼎年
(刊登于<<澳洲新报>> 2007年9月22日)
  
这是一篇典型的新移民题材的作品,因为像这样的题材,国内的作家不大可能有这样的感受。题材的特殊性,加之其现实性,可以读国内的读者籍此了解一点海外的情况,以及新移民的生存状态。  
作品中写了两个人:新移民吴东桥与澳大利亚房东斯蒂芬,作者运用的是对比法来塑造人物的,用吴东桥的言行与斯蒂芬的言行一对比,人物的道德品质、法制意识、人格力量等等就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了。  
刘澳作为新移民中的一员,他勇敢地揭露了新移民中负面的习性,这种批判正是我国文学创作中缺少的。在吴东桥看来,把废油倒入下水道,似乎并无不妥,或并无大错。但在斯蒂芬眼里,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属犯法行为。他甚至不顾房东的身份,不顾与吴东桥相邻的友情,当场制止,且铁青着脸,严肃到不近情理。即便吴东桥向他解释了,请示他原谅,但斯蒂芬依然我行我素,执意向市政部门告发了此事,经致吴东桥挨了罚。
读到这里,读者或许会怪这斯蒂芬怎么没点人情味,一点不通融。常言道,邻里邻居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何苦如此呢。
其实,故事到此,对法律的尊重,不讲情面的斯蒂芬形象已很清晰了。刘澳如神来之笔又加了一个小细节,房东免了吴东桥下个月的房租。这样,斯蒂芬的形象完整了,变得可敬可亲可爱了。
    刘澳写人物有一手。
 
 
·      刘澳与他的《澳洲黃金夢》
曾妮
(摘自悉尼《新天地》杂志2004年第6期)
 
1989年6月10日,刘澳来到澳洲。一个北京城里无数人都要巴结的“无冕之王”突然变成了一名异乡的穷学生。
为了生计,他在一家货盘厂干了五年,离开时自己都吓一跳:五年来所抬过的木头货盘铺开来,可以覆盖整个墨尔本!拿刘澳自己的话说,这是“苦熬身份”的几年。   
也许,作家、哲人和智者与芸芸大众的区别就在这里。对他们来说,生活的艰难固然一样苦涩,但却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创作,将个人的磨难转变为对人生及人类的“感同身受”的关怀。刘澳以理性的观照和敏感、悲悯的心,将个人的苦涩和对他人的关怀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上天赋予人类的语言文字将其上升为不朽的艺术或哲学,在忘却自我、超越小我的过程中探寻和实现生命的价值。
显然,刘澳来澳后的第一部21万字的长篇小说、被称为“澳洲留学生伤痕文学代表作”的《云断澳洲路》就是这样产生的。这部深刻反映澳洲留学生及新移民面对生存和去留问题时所经历的最初和最不可能绕过的种种难题的小说,不仅获得了1996“华文著述奖”小说类第一名,而且成了一段时间内一些来澳移民或准移民行囊中的必备书,而在大陆的各新华书店断货。
1990年圣诞节,也就是刘澳来澳的第二年,他跟几个朋友去距墨尔本一百多公里的著名的Ballarat金矿场游览。那里的几个清朝蜡人一下子吸引了他。一个华工蜡人呆坐在地,一顶斗笠帽扣在脑袋上,一条又黑又亮的长辫子露在外头。蜡人的肩微微端起,似乎正担负着整个民族的重担。
刘澳感到非常吃惊,因为那时他还不知道,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有大批华人踏上澳洲这片土地。他马上想:在如此文明的当代,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中国人都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物质和精神双重折磨,那些一百四十年前来澳洲淘金的清朝祖先是怎么来的?怎么生存下来的?他们淘到金子没有?他们怎么排解思乡之情?……
但是,那时的他却没有时间顾及这些问题,因为他连自己的生存和身份问题都还未解决呢!
1994年7月,刘澳终于与其他几万名在澳中国留学生一样获得了永久居留权。获得身份后,他最先关注的当然还是当代留学生的故事,所以第二部33万字的小说《蹦极澳洲》以在澳洲刚刚取得身份,就迫不及待回国寻亲的留澳学生吴明为主角,用他的生活圈,贯穿起由众多顽主组成的国内外众生相。吴明以自己的“澳洲华侨”身份为钓饵,意图觅取美貌妻子,却在早已开放发展起来的中国社会屡屡碰壁……
    在这部小说中,刘澳试图通过主人公在中国和澳洲间飞来飞去的故事,反映出中国人走向世界、外国人走向中国的时代特征。全书揭示了徘徊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吴明们的尴尬处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落差,使他们那敏感而脆弱的心一次次失去平衡。有如“蹦极”游戏一般,在人生的高处栓着绳子从山崖或海角跳将下去,再从命运的低谷随惯性反弹回来。
    这本以诙谐幽默的笔触反映华人新移民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失重状态”的小说面市后,与《云断澳洲路》一样,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然而,创作一部关于华人在澳洲淘金小说的愿望,却始终深藏于刘澳心中。刘澳表示,“纵观近一百多年来出现在淘金时代英文小说中的华人形象,大多是一些脸谱化与定型化层面描写。充斥在澳洲文坛上的是一些隔着一层迷雾所塑造出来的肤浅而苍白的华人形象”。“在中国、澳洲乃至世界文坛上,还没有一位华人用自己的母语写出一部全面反映出这几代华裔澳洲人生活风貌的文学作品,一次又一次地与历史失之交臂。我希望能填补这一历史和文学空白,把充斥在淘金时代英文作品里的华人‘异类’形象还以拓荒者的英雄本来面目,从中国的文化、历史、哲学、宗教和民俗等方方面面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住华人的神韵,把华人在澳洲奋斗的心路历程和历史画卷,展现给今天的读者,展现给全世界,展现给我们的子子孙孙。”
 这样宏大的构想没有时间和经济基础是无法完成的。要想写好一百五十年前的历史故事,不进行深入研究和采访,恐怕连基本的创作素材都不具备。而搜集素材和采访都需要时间和资金。那时刘澳已在联邦政府部门全职工作,既无精力,也无资金去完成这个构想。
 幸好,这一前无古人的创作计划被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看好,刘澳申请到了创作基金。长达十多年的梦想,终于即将实现。
从此后,刘澳停薪留职,全力投入到采风和创作之中。他沿着当年淘金者的足迹,遍访他们的后代,追溯他们的文化、历史和地理背景,踏看他们在原居住地的生活轨迹以及来澳淘金和生存发展的曲折道路……
长达717页、共计56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澳洲黃金夢》终于诞生了!在这部跨越了自澳洲淘金时代以来五代华人一百多年间的历史变迁及奋斗历程的著作中,那些早已随风而逝的淘金时代的华人英雄的生命史诗,在历史的尘埃中沉默了一个半世纪之后,终于以“大江东去”般的滚滚洪势,轰响在新的世纪。
刘澳在小说中呐喊:“历史是什么?是胜利者的战利品。淘金时代的文学作品就是由白人胜利者谱写的西方战胜东方的凯歌。华工是白人的手下败将,只能任人丑化,没有资格为自己鸣什么不平。华人在澳洲的历史舞台上沉默了一代又一代……该是还他们以英雄本色的时候了。” 正如他在这部小说的“序”中所写的那样:“我试图通过澳洲与中国这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变迁,揭示出澳洲华人在与澳洲的西方文化碰撞时所迸发出的火花,及其对澳洲这个多元文化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出中西文化从相互排斥到相互渗透、以至于相互影响乃至互相取长补短的磨合过程,以及最终表现出来的一种跨世纪时代所呈现出的殊途同归历史的大趋势。我试图从历史的框架中超越出来,把人物的个人经验升华为整个人类的经验,把个人的遭遇与整个民族与文化的特征连结起来,将思想建构于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构思之中,在文化的层次上提炼出小说的美学意境,在忧患的情思中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来。”
    难怪,这部小说会在今年的“华文著述奖”评比中一举夺魁。
    “全球化的移民方兴未艾,人类正朝着‘地球村’的世界大同方向阔步前进”,因此,作为既了解中国文化、又有在西方世界浸泡过的生活经验,具有中澳本土作家所不具备的跨国经验和感悟,以及物质、精神的双重磨难的刘澳,对于澳华文学的前景还是充满信心。他说,“澳华作品与华人移民的生活最贴近,最容易产生共鸣。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下去,澳华作家有朝一日去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也并非天方夜谭。”
 
  • 漫游澳洲的中国骑士
–刘奥小说论
(摘自《华文文学》2004年第1期)
      
郭媛媛 博士
 
从催人泪下的《云断澳洲路》到令人捧腹的《蹦极澳洲》,再到他的历史小说《澳洲黄金梦》,刘奥的文学创作总是以新的面貌让读者为之眼前一亮。
《澳洲黄金梦》以讴歌和展示五代华人在澳洲奋斗成长史为己任。在他新近完成的小说《澳洲黄金梦》里,刘奥高举起的是对与澳洲发展共同进退的华人的颂扬旗帜。他从亲身体验的叙述中出发,在有意隔开了距离,做足了文化边际人的客观与理性的观照后,转而带着充沛的感情,步入到对华人在澳洲历史的解读,并在宏扬和阐发中华文化和精神中流连忘返。刘奥的心理历程,正是新移民作家通过创作表现出的文化定位过程的写照:从亲历性的感性倾诉,到文化边际人的超越性观照,再到对中西两种文化的跨越融合。刘奥的努力和实践,完成的是一次飞跃:他要在主动向澳洲主流文化走近的同时,强化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优良性,并希冀因此来促进所在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澳洲黄金梦》从150多年前在澳洲淘金的第一代华人写起,以四个华裔家庭的五代人的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时空的立体转换中,描写出澳洲华人艰难的生存境遇及其不屈的生命形式和奋发精神。作家建构在历史和时空意识中的小说文本,力图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是澳洲华人在种族歧视的血与火的拼杀中表现出的民族自信与自觉,是他们以宽大和仁厚的胸怀为澳洲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他们高昂着头与全体澳洲人建立伙伴关系的合作与奉献精神。在《澳洲黄金梦》里,作家刘奥就是一位中华民族的代言人,他要“用自己的母语写出一部全面反映出这几代华裔澳洲人生活风貌的文学作品”(作家语)。这部小说是作家对自己文化身份定位和认知的表白:澳洲华人是澳洲人,但也是有着深厚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龙的传人。                                                            
在这部获得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文学创作基金奖的小说中,作家叙述了华人在澳洲的悲惨境遇。由于种族主义作祟,在澳华人曾被无辜地杀戮,其对澳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得不到公正的尊重和肯定。刘奥在小说中力图客观地再现这一历史悲剧。他没有控诉,也没有哀鸣。他要用他理性而有节制的笔墨,以历史的本来面貌昭示后世。其中,作家着力塑造的华人形象,顽强地在困境中生存繁衍,并以独特的斗争方式对所在国、祖国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不能抹杀的历史贡献。在小说中,作家热情地描摹出华人们是怎样地把一腔热血洒在澳洲、中国乃至反法西斯的战场上,自尊也自立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澳洲早期华人移民艰辛地调整着自己的文化认知,伸出他们友好的手,力图去理解每一个在澳存在的种族。他们与澳洲白人,也和澳洲土著,在共同的拓荒生涯中,于曲折的文化误解和排斥中艰辛地走在一起,相互接纳,彼此融合。小说中的澳洲华人是高大而健康的,他们在刘奥的小说中获得了准确的再现,从而还以往在澳洲文学中被歪曲、贬低和丑化了的华裔形象以本来面貌。由于澳洲华人对中澳乃至全世界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一直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刘奥以一种使命感为他们树碑立传。他在对王振彪勇武形象的勾勒中,把作家自己的中国身份和民族自豪感真诚地显现出来。应该说,在新移民作家中,随着他们在异国身份的确定和经验的加深,像刘奥这样不加掩饰地显露自己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豪,实在难能可贵。他自觉地扛负起传播、宏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责任,显示出了一个华人作家的良知和意志。作家现在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跨文化的澳洲华人作家的身份上。
《澳洲黄金梦》中,作家毫不讳言地弘扬中国文化,展示中国传统人文的博大精深,更树立了王振彪那样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澳洲黄金梦》中的中国人,顽强地繁衍、生息、奋斗、奉献,并将中国的优秀文化移植到澳大利亚,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作家通过小说表现出来的态势是清醒而明智的,从而显示出了他的睿智。王振彪的形象是高大而理想的,他所体现的文化也是美好高尚而又健康的;澳洲早期华人移民的奋斗精神也是可取的。他们形象的完成,立足在与当地澳洲人理解与和解的现实基础上的共同生活。刘奥用王振彪们的形象,张扬着中国正统的人文理想,为他前面的创作作了一个正面的尾注;也描写出了一群在中华文化滋养下出现的具有主体意识的华人形象,而不是以前澳洲文学作品中那种委琐、麻木的丑陋中国人。他在为中国人在西方社会的历史贡献中正名。
综合刘奥的小说创作,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一个新移民在海外完成身份转换和文化定位的三步曲。刘奥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强烈中国心,亦使得他的小说有着一以贯之的风格。不管是力图全景式地展示赴澳留学生充满着血泪,历经生命的磨难的人生境遇的《云断澳洲路》,还是既描摹留澳新移民的卑微而尴尬的生命景观,也揭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中国人生存景况的《蹦极澳洲》,直至最近以讴歌和展示四代华人在澳洲奋斗成长史为己任的《黄金梦》,刘奥总在试图建构一种宏大的中国叙事:用中国正统的人文理念烛照人物与事件,用中国传统的叙述方式构筑跨国界背景下的艺术时空。这一突出的主题与形式特征,使刘奥的文学创作,在纷至沓来而又良莠不齐的海外华人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特有而可以辨识的面貌,并成就了他不可小视的文学贡献。而其中作家的艺术剪影,被定格为在澳洲蹦极着的中国骑士。
 
7 作者简介
 
刘熙让博士,笔名刘澳(亦称刘奥),生于北京,1989年赴澳留学。旅澳前在《北京晚报》任编辑和记者。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Tasmania)获博士学位后,或在大学教授比较文学,或从事新作品创作。
         出版的《云断澳洲路》、《蹦极澳洲》和《澳洲黄金梦》等长篇小说多次获“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联邦作家创作奖和台湾“华文著述奖”小说类头等奖和佳作奖。部分小说已被翻译成英语出版;有些小说已被改编成广播剧和电视剧,或已经播出,或即将播出。
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散文、诗歌和剧本散见于报刊杂志。同时进行中英文双向文学翻译,出版的译著包括翻译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还著有《“史记”中人物描写的小说手法》、《澳大利亚华文小说的流散与文化混杂价值》(Chinese-Australian Fiction: A Hybrid Narrative of the Chinese Diaspora in Australia) 等中英文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
 
《澳洲黄金梦》尚有少许存货,6折,$19.99。欲购买者可致电:0411097602。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