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长沙时务学堂故址天倪庐小记
作者:刘虹  发布日期:2016-06-18 20:32:59  浏览次数:2844
分享到:

长沙时务学堂故址,位于今天的中山路三贵街。它是戊戌变法运动前夕,维新派在湖南创办的名震一时的新式学校,是中国近代 liuhong1.jpg 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发起的渊源非一家,有说是谭嗣同、蒋德钧和王先谦等首倡;但主要是在时任湖南巡抚的陈宝箴和其子陈三立(陈寅恪之祖与父)的大力推动下,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的赞助下得以实施的。于1897年10月成立,11月29日正式开学。熊希龄任提调(校长);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李维格为西文总教习;谭嗣同、欧榘甲、韩文举、唐才常等任中文分教习;蔡锷考上第一期学员。1898年春,全堂师生达200余人。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传播维新变法思想,放言民权民主学说。这里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孕育地之一,堪称传统的中国教育乃至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开端。学堂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改为求实书院,即后来的湖南大学的前身之一。

目前位于三贵街29号的院落,是抗战长沙大火把学堂故址烧毁后,由著名民主人士、新中国曾任湖南省文史馆名誉馆长的陈云章先生,于1946年在学堂部分故址上修建的家居,以其父名命名为“天倪庐”(即民国时期著名教授、国学大师陈天倪);后经潜心规划,渐续发展为时务学堂故址纪念馆,藏有与学堂相关的多种珍贵文物,包括梁启超1922年重游故址时题写的“时务学堂故址”字幅及碑刻(后题字与石碑等都捐给了湖南大学收藏),梁启超秘书李肖聃(李淑一之父)所书梁题字及故址演变的亲历记,以及李況松、秦孝仪、齐白石、黄永玉、周谷城、李锐、马鹤凌等,百年来思想文化界诸多大师名家题赠的诗联书画图片等等,以此对时务学堂的不朽历史作永久纪念,为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史保存了一段弥足珍贵的有形史料;亦为一百多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历史大转折点,保鲜了一脉精气神。

1466245956794063765.jpg 天倪庐独具的文化历史价值,陈云章先生的四子、秉承父志目前的纪念馆维护人陈家书,曾总结为5个方面:一是时务学堂故址,中国现代教育及至戊戌变法的孕育地;二是当年民主革命和国共冲突时双方人士的活动地;三是二十世纪湖湘文化英才的聚集地;四是中国家祭和家庙文化的传承地;五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公馆建筑的代表作。

——其深邃内涵,也许在民间家居中少有出其右者?陈氏父子为文化传承矢志不渝地努力与奉献,可谓功莫大焉!

天倪庐,这个民居性的故址纪念馆,70年来举陈氏独家之力,不断征集维护修缮,殚精竭虑;且其间惨遭文革浩劫,损失无算!令人扼腕之余,更令陈家传承人平添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身在美国的陈家书,近几年愈加频繁地飞回长沙,除了惯常的维护整理和展出工作,其更多的精力,须消耗在促进相关文化官员和文物部门应有的积极作为上。每每谈及,他都深感焦虑和无奈,只好自己拼力多做一些。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独特的故址文物,更深入地挖掘与传承其精神价值,他筹办两年多的时务学堂研究学会,将于近期在长沙召开成立大会。这个正能量的壮举,目前已得到海内外文史界思想界等多方面的热烈响应。

新世纪以来,天倪庐基本已不作家居,演变为时务学堂故址的专门展览馆。2014年成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它在文物部门同时有两个名称:一是“时务学堂故址”,一是“陈云章公馆”。吸引越来越多的参观者来此谒拜英贤,感悟时代的脉动,聆听历史的先声。

2016年6月11日专赴长沙参观,归来记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