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马约拉纳的出走
作者:张镭  发布日期:2017-10-13 11:11:29  浏览次数:1491
分享到:

托尔斯泰的出走,一定震惊了整个俄国。而他的死,也让像高尔基这样的人,自视成了“孤儿”!

如果托尔斯泰的出走,不是逃亡,而是朝圣;那么,面对埃托雷·马约拉纳的“失踪”,我则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埃托雷·马约拉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物理学界的一位杰出怪才。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二年,而其中真正用于研究物理的时间大约只有五六年,但他显现出的才华和极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对很多当时的物理难题的超前思维,只能用“无与伦比”来形容。

二十一岁时马约拉纳加入了罗马大学物理研究所由费米(一九三八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座核反应堆的发明者)领导的研究组,这个组在物理学界非常有名。大家以费米为中心进行工作,唯马约拉纳喜欢单打独斗。

在费米眼里,马约拉纳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最让费米头疼的是,马约拉纳对发表研究成果的消极态度。很多时候一项实验完成了,同事们把实验结果拿给他看,他往往立即就能进行分析和计算,并给出理论上的解释。但这些稍加补充与完善就能发表的分析和结论则常常被他写在随手抓来的烟盒背面或餐巾上,然后直接丢进垃圾桶。

而最让费米耿耿于怀的,大概就是马约拉纳没有发表其有关中子的理论,而让这项极重要的发现归到了海森堡(因创立量子力学获一九三二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名下。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九二九年,费米研究组的成员之一瑞萨缇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访问研究时,测量了氮原子核的自旋数,其结果却是“一”。马约拉纳立刻意识到传统的原核子模型肯定错了,原子核里没有电子,它应该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一种不带电的、质量与质子相近且自旋亦为二分之一的粒子所组成。他把这种粒子叫做“中性质子”,也就是后来人们发现的中子。具体到氮原子核,其组成应为七个质子加七个“中性质子”。他同时也意识到,为了使原子核不致因内部的质子们“同性相斥”而分崩离析,核内一定存在一种比电磁力强得多的相互作用力,他称之为“交换作用力”——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强相互作用力。他建构的这套原子核稳定性理论可以说是现代量子色动力学的前身。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尽管费米费尽唇舌,马约拉纳却始终拒绝把这个理论拿出去发表。而几个月后,俄国的伊万年科认识到了中子的存在,海森堡也发表了与马约拉纳非常接近的理论。费米抱怨他坐失良机,而他却一笑置之。而当费米再次要求他至少应把已有的结果发表出来以便立此为证时,仅换来了淡淡一句“现在海森堡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尽管马约拉纳与费米的关系不算融洽,但费米对他的评价依然极高,甚至将马约拉纳列为牛顿、伽利略一级的人物。

视名利为粪土的马约拉纳,不仅在物理学上有匪夷所思的超前思维,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颇令人费解。比如他从未交过女朋友,原因竟是他自认为长得太丑。可从他的照片上看,他并不是一个丑八怪。

而真正让我唏嘘的,则是他的死——严格地说,是失踪。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五日,他给家人和他任职的那不靳斯大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卡瑞利各留了一封短信后,就登上了一艘开往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的邮船。人们(包括警方)都把这两封信解读为绝命书。不过也有两件事令人莫名——他支领了半年的薪水并带走了所有重要的科研笔记,这不太像一个准备自杀之人所为。尽管如此,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人们大都还是会认定他自杀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他平安抵达了巴勒莫,而且又发了一封电报和一封信给卡瑞利。电报仅一句话:“别紧张,信随后就到”,信里则明确说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根据记录,他确实买了返回那不勒斯的船票,而且有个同舱人(三人住一间舱房)曾作证说,他在那不勒斯下船时,马约拉纳还在舱里睡觉。但马约拉纳却从人间蒸发了,没人确切知道他是否在那不勒斯下了船,甚至连他到底上没上开往那不勒斯的船也是个未知数。这种不确定的结局,反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以致几十年来有人宣称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遇见过马约拉纳,版本之一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经常在智利的一个小酒馆里吃饭,还在餐巾纸上演算数学问题……这些传闻无一可以得到证实,恐怕均是媒体的炒作。时至今日,意大利人也没有忘记他。他多次成为科幻小说或电影里的主角,甚至还有关于他的科幻连环画集。在连环画里,马约拉纳的结局最为辉煌——被外星人接走了。

马约拉纳的结局到底如何,其实已是一件极明了的事。面对人们对他的种种想象与炒作,老实地说,我并不乐于看到。但他的出走,或者失踪,肯定不是托尔斯泰那样的心情。就某一方面而言,马约拉纳没有托尔斯泰的成就与名气,但就马约拉纳对名利的唾弃以及他毫无征兆的出走,却胜过托尔斯泰。我也更愿意相信,马约拉纳没有死——至少他不会自杀,而是“经常在智利的小酒馆里吃饭,还在餐巾纸上演算数学问题。”

至于他一再成为科幻小说或电影里的主角,甚至还有关于他的科幻连环画集,并在连环画里,被外星人接走的丰富想象,我的看法是,人们之所以把他的结局安排得如此辉煌,某种意义上是在肯定他的天才!而马约拉纳给予我们的最深感动,则是他并不自恃为天才、且视名利如粪土的绝世品质!这样的品质,我们有些久违了。

从马约拉纳出走或失踪,再次勾起我对出走的想象。如果说托尔斯泰的出走,的确震动了整个俄罗斯,那么,马约拉纳的出走,则显得波澜不惊。这可能源于他们之间名气的缘故。在当时当世,托尔斯泰的名气显然要比马约拉纳大得多。但吊诡的是,托尔斯泰的出走随着死亡的来临,其震动过后很快就显得平静了,但马约拉纳却在其后几十年乃至于今天不断有人宣称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遇见过他,并成为科幻小说和电影的主角,而且被外星人所接走——这大抵是托尔斯泰的出走所不及的一面吧!

顺带又想起了自己。面对托尔斯泰、马约拉纳,阿容十足地是个微小的人物!因为和托尔斯泰比,我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作家——并不是写了一点东西,出了几本书就可以成为作家的。更何况当一个作家又怎样呢?我现在就很不屑于作家这个头衔。而同马约拉纳比,就更惨了:我对物理学一窍不通,尽管兴趣很浓。他们的出走,因其名气,在各自的国家都产生了不同的反响。阿 容先生若步他们之后,绝尘而去,相信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极个别人会有所伤感外,不要说在一个国家,即便是我们这座小城也不会发生任何反响。如果有谁谈说起这件事、这么一个人,我能想像得到的是:他们一定会问,是精神病吗?仅此而已!

一个人的出走,完全地与他的名气没有关系。不管他是伟人还是凡人,他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灵意愿。想想看,连弘一法师当年的诀世之别不也是未曾在国人中引起多大的反响吗?其实,无论托尔斯泰,还是马约拉纳,抑或弘一法师,他们的出走都不是为了引起俗世里人们的反响。我想他们一定没有这样的想法。至少在马约拉纳那里,我看不出有丝毫这样的念头。一个视名利如粪土的人,还会在意别人的想法?即使像阿容这样的凡人,也未曾在意过别人的反应——别人…别人对我有意义吗?我与他们有关系吗?诚如苏格拉底临终遗言所讲:“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我想我的心情也是一样的。

出走,也仅是想法而已。有朋友认为,出走就是死,就是自杀,他们误读了。在这篇文字里,我想对此叙说得更清晰一些——倘使出走,也只是为了实现一个凡人的心灵意愿而已!同时也想证明凡人也有不凡之举,也可以做到伟人、名人所做到的事,甚至他们做不到的事。因为,我始终认为,一个凡人能抽身于俗世的生活,即使不去做和尚,他也是很勇敢的人!就为了做一个勇敢的人,我以为就应该为此一搏!

当然,朋友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离开安逸的生活上路,路上既有无边的风景,也有无尽的风险。但别忘了,一个人连家庭、工作、财富,甚至职务都可以扔掉,还有什么风险会令他恐惧?他将笑着上路,笑着迎接命运的考验,笑着迎接死神的到来!杰克·凯鲁亚克说得好:“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