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步出雷池·一個移民的旅程 (30)
作者:李潤輝  发布日期:2010-10-12 02:00:00  浏览次数:1761
分享到:
21章:風雲湧(2)
 
也是那個時候,我已經熱誠地倡導政治參與好幾年了,因此看起來我參加一個政黨是很合乎邏輯的。的確,我的參加已經等待了很久,我對工黨的愛慕起於大學時期,後來在Blainey 和Howard的爭議期間,儘管民意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澳洲人反對吸納亞裔移民的政策,我看見工黨堅持不歧視原則。我覺得工黨確實在為社會的不幸人士謀取福利,我認爲我可以為黨做一些事,而且通過它,造福更多人。
1989年一月的一個晚上,我到了區内一所小學。南Strathfield區的工黨支部在那裏借課室舉行他們每月一度的會議,我攜帶著工黨的接納函。
“你在這裏幹什麼?”站在門裏那人大聲的朝著我喊道,聲音聽起來很熟悉,但由於他背著光,我的視力一時被蒙住了。我走進房間,隨著我的眼睛適應了光線,認出了那就是我的老朋友和來自公務局的同事——Steve Economides。
“我覺得我熟悉那個名字!” Steve笑著,拿著我的證明文件(他也已接到通知),“快進來,不要拘束,就像在自己家一樣。”
原來Steve早在幾年前就加入了工黨,現在任當地工黨支部的秘書。支部是黨的一個縮影,對黨内各階層都有連系,它派代表去當地的聯邦選區委員會(FEC),FEC與當地多個支部相協調,以支援代表當地區的工黨聯邦議員或者黨的認可候選人;相似地,支部也支持著當地的州選區委員會 (SEC)。在支部開會時,地方政府(Council)的事務也屬於討論範圍之內,可以小至街燈和信號燈的問題,亦可以是更大,更高層次的事,像國家經濟或工業關係等。有時,一個支部可以發起一項動議,一直逐級通過向上層遞升。此外,支部也要討論常務事務,如通信及總部發下來的通知等。
在開始的幾次黨支部會議裏,我對黨員們的團結和奉獻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到衆人那一股很強烈的熱情,想要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使我們的黨成功。
 
那是1989年,我在收容我的國家加入了黨,並開始涉及基層政治事務。同年,我出生的祖國卻進入了政治和社會紛亂之中,中國的基層要求推行民主改革,學生們聚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向政府施壓。6月4日,我醒來後聽到新聞:“中國天安門廣場發生了流血事件”。
“啊,那太悲慘了。” 媽媽哭著說道——我一聽到消息就打電話給她和爸爸。我的父母親在早幾年前,1986年,就搬到來澳洲,那是我弟弟佳和他妻子Connie移民來澳後的一年。 佳在通過了一系列澳洲醫學會設置的考試之後已經成為一名合資格的骨科專科醫生,被允許在澳洲工作。德弟則在1980年畢業於新南威爾士大學,成爲一名普通科醫生,他在西南部的Yagoona區買了一間公寓,距離我家只是十分鐘車程,後來他搬了去首都Canberra,所以在父母親來到澳洲後便住在德空置了的公寓裏。
在給爸爸和媽媽打過電話後,我馬上趕到悉尼的中國城去報導澳洲華人對這則新聞的反應。在那裏,已經有一大群激憤的人聚集在抗議,揚聲器不停的叫出一些人的激動口號,譴責報道中的暴行,一些示威者在貼上街招去提供關於此次事件的資訊,而中文報紙舘則在派發補印傳單。
“Francis,情況相當嚴重呢!人們都正在尋找一個場合去表達他們的感受,你可以召開一個公眾會議嗎?” 我的年長朋友黃森先生那天晚上打電話給我說。
“我願意的,黃先生,但是我也許不太合適——我作為澳華論壇主席的任期已經完了…”
“我不是叫你以那樣的身份召開這個會議,但請你考慮,大家都會支持你的呼籲,現在時間已很逼切了…”
事實上,沒有會社的崗位使我更容易召開這個會議,因為我可以以個人身份而不需要尋求委員會的通過。許多會社都很迅速回應了我,報社也很樂意為這會議作出宣傳,我在6月6日晚在中國城附近的悉尼貿易大廳召開了會議,它由我來主持,有多達二百人出席,包括近30個社區組織。在這個環境下,那次會議是非常激動的,並很快地,理性的討論都被譴責的聲浪掩蓋了。
“一個文明的國家不會殺自己的子民!”
“我們必須強烈譴責這種野蠻行為!”
“這已成為全世界華人的恥辱!”參加者呐喊著。
最終,與會者通過了一系列他們提出的決議,包括:要求中國政府立刻停止暴力,及表達人權上的擔憂,大家同時也要求澳洲政府提供援助和葯物供應,並允許澳洲駐中國大使館為那些恐受迫害的學生提供暫時保護,我也被請求把那天晚上的簽名收集起來,送到有關的報章和總理Bob Hawke。
總理Bob Hawke很快就答覆了。在1989年6月16日,來自全澳洲的大約30名華人社區領袖被邀請去Canberra出席一場他召開的特殊會議,我也在其中。他宣佈了許多措施,包括延長所有學生簽證12個月,允許學生自由尋找工作以支援生活費,發出 $100,000給中國作為人道援助,並承諾居留申請、難民身份申請和家庭團聚的問題都將會得到考慮。 除了一兩個“社區領袖”對拍照機會更有興趣之外,所有出席者都對在中國和澳洲的中國學生表現出真正的關心。
 
在接下來的那幾個月,澳洲的華人社區為學生們提供了很大的支援,無論是在福利上或是幫助他們尋求居民身份。留澳的中國學生們也顯出了在艱苦環境中的毅力,勤奮工作以維持生計。許多人合資擠住在簡陋的住所,清茶淡飯的過日子,但仍然抽出時間來成立自助和遊說組織,有人發動捐款以進行法律行動去爭取居留權——這錢的問題後來演變成一場小風波。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