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尼泊尔——散淡之旅之一
作者:胡文红  发布日期:2023-03-08 17:41:24  浏览次数:530
分享到:

第一天 到达加德满都

2011年6月,刚刚经历了紧张的喘不过气来的四川九寨、黄龙、峨眉、乐山、都江堰之旅,再参加尼泊尔之旅,突然感觉那么悠闲,那么舒适,那么放松。旅程里居然有一天自由活动,最后一天导游还应我们的要求加了一个自费项目。8天的尼泊尔之旅把6天的四川之旅的疲惫涤荡贻尽,使我神清气爽、精力十足地又参加了后面的西藏游。

可惜的是由于四川之旅的最后一天,坏了一只相机,只靠一只摄录机又拍照又摄录,有点顾此失彼。

飞机从成都出发,经拉萨中转。有趣的是:在拉萨过境,安检时要脱鞋。(加注:后来走了60多个国家,遇到过多次安检脱鞋,但国内安检脱鞋只在这里遇到一次)

拉萨机场候机楼顶上有四个大字,两个是藏文,两个是汉字,藏文的第二个字很像汉字的“川”字。由于拉萨四川人特多,四川省也有藏族自治州,就有四川老乡以为拉萨也在四川,顺理成章地把拉萨机场的那两个藏文加两个汉字读成:四川拉萨。

从拉萨到加德满都要走世界上唯一的驼峰航线(“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所经之处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摘自百度全科),可以近距离观赏珠峰,但今天云层太厚,神秘的珠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了观测和拍摄珠峰,机舱里的乘客全部涌到右侧舷窗,真担心飞机会“偏沉”。

很快,飞机就飞临加德满都上空。加德满都位于巴格玛蒂河和比兴马提河交汇处,四周群山环抱,到处苍松翠柏、阳光灿烂、四季如春,素有“山中天堂”的美称。但从飞机上俯瞰加德满都,房屋密密麻麻,鲜见空地和绿色,后来听导游阿秋说,这些房子几乎都是私人建的,最高的也不过5、6层,大部分是2、3层的。

加德满都国际机场的规模与我从深圳回青岛经停的那些国内小机场相似。远处的红色平房就是候机“楼”,红色是裸露的红砖本色,也没有廊桥,上下机的乘客都是走舷梯、步行或乘摆渡车。

从一个很普通的门进去,经过一条“邻家过道”似的走廊,到达入境厅。2011年,中国大陆游客还没有疯狂向世界各地进军,我们这个团只有7名游客,有一位还是美籍华人。同航班上还有一个中国团队,也不到10个人,故而入境手续很快就办理完毕。

机场候机“楼”那栋红房子,从机场外面看,怎么看怎么像火车站,刚刚路过的候机厅也像火车站的候车厅,只不过很多机场行李车被乘客推到了外面,才能判断出这不是火车站。小汽车、旅游大巴车就直接停在候机“楼”前,倒是方便了乘客。上大巴之前,我回头张望了一下,发现这个机场居然没有招牌。得,没必要留影了。

尼泊尔是英制国家,司机坐在右边,汽车靠左行。我们的导游阿秋,朴实、热情、认真,普通话也不错,团友们说他像印度电影《大篷车》的男主角,每次在车上他都是坐在驾驶员的左边扭转身子为我们做讲解。我们只有7个人,一辆9座商务车刚刚好,空间小,连扩音设备都不需要。

一路上,看到墙上、电线杆上贴满了小广告,那情景看起来很眼熟,看来,乱张贴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

由于成都起飞的时间很早,尼泊尔又比北京时间晚两小时15分钟,而加德满都国际机场太小,入境一点儿没耽搁时间,当地时间11:30我们已经登上了旅游车,故午饭前我们先去游览博达哈佛塔。博达哈佛塔是尼泊尔标志性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覆钵体半圆形佛塔。塔高38米,周长100米。据说该塔藏有古佛迦叶佛的舍利。

阳光下经幡翻飞,华盖飘舞,靠近佛塔有一种被人盯上的感觉,原来佛塔顶端有一双眼睛盯着我们。这就是著名的“尼泊尔之眼”,好像世界上只有尼泊尔的佛塔有眼睛。仔细端详那两只眼睛,发现中间还有一只圆形的东东,原来那也是一直眼睛哦!塔身的四面每一面都有“三只眼”,巨大的眼睛代表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两眼中的第三只眼代表无上的智慧。的确,你无论走到佛塔的哪个角度,只要抬头看到那一对大眼睛,就会感到它也在注视你。佛眼红白蓝三色绘成,象征着觉悟,洞察世事、参透世情,眼睛下方是一个如问号般的鼻子,那是尼泊尔数字里的1,有着九九归一的大统大彻与大悟

尼泊尔有一说:庙比房子多,神比人多。庙多和尚也多,在一个出售竹笛的摊位前,一位和尚在试吹一根竹笛,面对能发出美妙声音的竹笛,六根清净的和尚也童心大发。博达哈佛塔周边的店铺出售的都是敬佛的东东,但这个与佛无关的竹笛也很受和尚的欢迎。

每天都有无数的尼泊尔人、藏人(尼泊尔只有两千九百多万人口,却有60多个民族,70多种语言,牛吧!其中藏族人有两万多)走到这里顺时针绕塔转圈,阿秋说只能转单数,一般转3圈,据说是为了积功德。我们也入乡随俗,跟着那些摇着转经筒、捻着佛珠、嘴里念念有词的善男信女们顺时针转几圈。

那飘扬在半空、围在下方的彩色布块儿可不是彩旗呀,那是“五色经幡”,跟我们藏族同胞挂的“五色经幡”颜色、寓意都是一样的。它是由“红色”,“白色”,“黄色”,“蓝色”和“绿色”五种颜色的印有经文的布条组成,是用来祈福的。他们认为:当风吹过经幡时,就相当于将上面的经文念过一遍。代表他们日日夜夜都在颂经念佛,以表示他们诚心向佛的信念。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思:“黄色”代表着“大地和皇族高贵的气质”;“蓝色”代表着“蓝天,力量和金刚菩萨”;“红色”代表着“太阳,慈悲和观音菩萨”;“白色”代表着“白云和纯洁”;“绿色”代表着“丛林,智慧和文殊菩萨”。

在尼泊尔看不到泰国那种到处都是小吃摊的热闹景象。我们看到一个颇具“规模”的食品摊,整个摊位只摆着一种食品——用塑料袋装着的炸制的金黄色长条形点心,是博达哈佛塔周围唯一一个卖熟食的,也是在尼泊尔7天所见的唯一一个在明显位置摆卖“街头美食”的(奇了怪了,尼泊尔和泰国都是佛教国家,对吃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那酷酷的戴黑口罩的老者是离这堆食品最近的人,手里还捻着一串佛珠,但怎么看也不像是做买卖的人。也没看到有人靠近买东西。

离开博达哈佛塔,我们前往吃午饭地方,路上看到一群人在围观打架的。与我们的旅游车并行的一对骑摩托和搭摩托的人的眼光也被吸引过去了。从拍回来的照片上,看到右上角一个阳台上的一位兴致勃勃的观战者,看来是人都有凑热闹的天性。

午餐是在一个华人餐厅吃的。从餐厅玻璃窗内能够看到远处的红顶白墙颇具规模的国会建筑。暖色调的餐厅干净整洁,菜肴的质量、数量与卖相,完全不像是旅行社团餐,倒像是朋友聚餐。虽然是尼泊尔的厨师,但做出的古老肉、猪耳朵、炒鸡蛋、红烧鱼、酸菜鱼、整鸡汤、炝牛肉片等12道菜都是地道的中国口味。在四川吃了几天忆苦饭,眼珠子吃的有点发绿,这加德满都的第一餐,我们7个人吃得大快朵颐,居然忘记拍一下。

午饭后去游览加德满都杜巴(皇宫)广场。这个广场集中了尼泊尔马拉王朝的古建筑,多建于为16世纪至19世纪,总共有约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

尼泊尔一共有3个杜巴广场,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中各有一个杜巴广场,是当年三个王国的王宫广场。尼泊尔王国的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间的马拉王朝鼎盛时期,在文化、建筑、艺术上曾一度达到巅峰,马拉王朝第六代国王死后,其三个儿子各据一方,自立为王,为夺取西藏商路的控制权,相互征战,斥巨资修建王宫广场。它囊括了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间的纽瓦丽古典寺庙建筑和宫殿,现在都是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尼泊尔全国有7处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从1979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将它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补充:2015年4月25日,当地时间14时11分,在尼泊尔发生的8.1级地震导致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杜巴广场上的建筑大部分倒塌,由于国力有限,至今还没有完全修复。)

伫立在加德满都杜巴入口处的有一座雕塑,与它身边的广告相映成趣。雕塑一个严肃的古装将军似的人物,他的上方旁边房屋顶上一块巨幅索尼广告牌,画面中一头猛狮从一台液晶显示屏里奋力跃出;这块广告牌下面隔着一排窗户,还有一个同样大小的广告牌,画面上是一位洋装美女在操作电脑。两块广告牌正好做了将军的背景,巨大的反差令人忍俊不住。

加德满都杜巴最吸引游客的看点是“活女神”——据说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女神“库玛丽”,(咱学一下某作家:此处省略一万字。想知道“活女神”——不是活雷锋啊——是咋回事儿,请问度娘)。在一座三层楼的面向街道的一排窗户中,有一个镶金框的窗口,是“活女神”俯视百姓的地方。屋顶上到镶金框的窗口有一条金光闪闪的“天梯”,据说是天帝下来的路线,也是凡人死后去天堂的路线。

接着参观库玛里庙——“活女神”庙。這座庙已有近300年历史,游客可以进到里面,但不允许给“活女神”拍照。资料上说“活女神”每天12点和下午4点会在窗口出现,供游客们瞻仰,其实不是在外面那个窗口,是在进门后一个不算大的天井上方的一个窗口。外面那个窗口一年只用一次。

就是里面这个窗口,也并非一到点就能看到“活女神”,要看女神的心情,她如果不高兴就不会到窗口来。那天下午4点,是我们的导游阿秋跟“活女神”的指导老师对喊了好久,才说服指导老师去动员“活女神”赐见游客。谁知有个大胆游客居然无视禁规,举相机拍照,“活女神”居高临下明察秋毫,刚一站定便怒颜离去。

在杜巴广场(王宫广场),看到了一个把脸描画成脸谱似的僧人,导游说这种打扮的是苦行僧,可以跟他拍照,但拍完要给money的,看来僧人也脱不了俗呀。

尼泊尔是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国家,但是他们的幸福感并非是因为国家的强盛、人民生活的富足,而是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阿秋说,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可以一整天都在神庙或宫殿的阶梯那里坐着,他们看游客,游客看他们。这个广场有50多座宫殿和神庙,很多店铺周六日大门紧闭,店主们也要休假。

一阵优美的乐曲传来,我们循声而去,看到一位络腮胡子瘦男人投入地拉着小提琴,身前的琴盒里有不少纸钞,原来的个高级乞讨者。他用琴声愉悦了广场的游人,游人们也给与了他感谢的回报。

第二天奇特旺

这一天的行程是从加德满都到奇特旺,半途中有漂流。

旅游中巴行走在印度连接加德满都的主干线上。说是主干线,其实只相当于我们的市级公路或县级公路,走的最顺的一段路是我国援建的。尼泊尔不愧是山地国家,一上午都是在盘山公路转来绕去。我们的旅游中巴右边的车道上,从印度往尼泊尔运送物资的大篷车川流不息,因为尼泊尔几乎没有什么加工业,吃穿用的物品几乎都是印度进口的。那些大篷车的车头装饰得非常有个性,但前窗都被遮挡的只剩一点点,也不知会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也许是怕司机视野太广影响注意力?

山路两边景色宜人,山谷里是雪山水汇集的河流,山坡上是一片片梯田,种植着尼泊尔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

9点40分开始,路边会不时出现身穿校服的学生,原来尼泊尔中小学上课时间是上午10点到12点,下午3点到5点,一天只有4小时上课时间。孩子们显然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许多学生根本不背书包,只夹着几本书轻松去上学。我们个个感叹:尼泊尔孩子好幸福啊!

路过几个加油站,发现居然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守卫,尼泊尔政局之混乱据此可见一斑。

我们发现路边有水果卖,纷纷要求停一下买点水果。在买的时候我们都大开眼界,原来摊主用的称是那种戥子秤,可真够古老的!我们七个人中,有一位年过80的上海来的老教授,他是跟旅行社签了免责协议也就是生死合同才能参加这次旅游的,旅行社不给他买保险,出了事情旅行社也不承担。还有那位美籍华人和我两个都是五零后的人,我们三个人对这种戥子称还稍微有所了解,那四位年轻人干脆就不知道这是什么东东。后来我们告诉他们,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天平,把同等重量的铁块儿放在一边的盘子里,另一边放上同等重量的水果,然后再看一下这些铁块上面标注的斤两,就知道这些水果是多少斤了。现在那些法院门口的法徽上,就有天平这个图案。

中午是在一个自助餐厅用餐。米饭和几个仿中餐口味的菜品,味道一般般,乏善可陈。值得一提的是,餐厅就在河流边上,除主餐厅外,往河流去的斜坡上建了几个露天餐台,用楼梯连接起来,错落有致,造型别致,非常适合几个人聚会、家庭、情侣用餐。

吃完午餐,准备漂流(送的项目)。是在一条叫翠苏里的黄颜色的河流里漂流,行程单上说又叫“白浪漂流”,还说是举世闻名的漂流。这河水的颜色跟黄河似的,与白浪完全不搭界嘛!

在分发救生衣时,又来了一个国内旅游团,人数也不多,八九个人的样子,我们两个团队一起漂流。

我们是乘坐橡皮筏漂流,为了安全,我们不仅要穿救生衣,还要带头盔,防止落水时被水底石头碰撞。那个团队一位大妈为了防晒,把白毛巾罩在头上,再扣上黑色的安全帽,怎么看怎么像鬼子进村了的打扮。

导游提醒我们,漂流结束大家都会变成落汤鸡,所以相机、手机、钞票什么的都不能带在身上。资深驴友树叶和毛虫有防水旅行包和防水相机袋,一行人只有他俩带上了相机和手机,但也只是下水前后抢拍了几张,漂流中根本没办法拍照。水流湍急时,大家连喊带叫,只顾着紧紧抓住橡皮筏;水流平缓时,漂流向导就率我们跟另一条橡皮筏打水仗,互相把对方筏子上的驴友拉下水。在激烈的水战中,五、六十岁的大妈、大叔都变成了小孩子,打得不亦乐乎。有好几个驴友因落水而调换了筏子。

毫无悬念的,我们上岸时,都变成了落汤鸡。好在天热也不怕冻着,湿衣服一会儿就被焐干了。

晚上6点多钟我们到达尼泊尔奇特旺国家公园河沿度假村。

奇特旺1973年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含义是“密林心脏”。古代,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至缅甸边境曾经是壮阔的原始森林,如今仅存最后几片珍贵林带,其中最闻名遐迩的就是奇特旺。在尼泊尔王国独立前,这里一度是英国、印度的王室和贵族专用的狩猎场。乔治五世和威尔士王子,还有后来的爱德华王子,都到过这里来体验野外生活的乐趣。在这里大量出没的野生动物有珍稀的大独角犀牛、孟加拉虎,以及不同品种的鹿、熊、豹、野猪、鳄鱼和350多种鸟类。不过后来森林向导说很多年都没听说有猛兽伤人了。

河沿度假村全部都是平房,环境很漂亮,客房门前的剑兰长的几乎一人高,还有几棵铁树已经开花,青青的草地里有几条沙砾小径,把客房与前台、餐厅、设备间连接起来。

但这里是水力发电,电力不够,一天中停电的时间比有电的时间长,度假村的自备发电机可以带动电灯和电风扇,但带不动空调和网络设备。住了两宿都是等到晚上10点左右来了空调再睡,好在不要早起,一般7点半吃早饭。

我每天晚上还要等有了网络,赶快用自己的小平板电脑登陆QQ,看看公司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

树叶和毛虫是一对小夫妻,也是我们团队里最前卫的年轻人。他们的手机有上网功能,所以每到一个餐厅都会找老板问网络。而我的小平板电脑只有安顿好住宿后,才能拿出来用。

分完房间,放好行李,我们招呼着去河边走走。河沿度假村,顾名思义在河边,夕阳已经告别地平线,河面水平如镜,十几条独木舟静静地泊在岸边。岸边斜坡上有专为看落日的游人搭建的凉棚。

吃过尼式自助晚餐,我们出发去看当地奇特旺土著民塔鲁歌舞演出。演出场地是一个很简陋的礼堂,舞台是水泥砌的,没有幕布也没有灯光设施,观众坐的是原木的长条椅,头顶上几个吊扇在呼呼地转,舞台两边各有一个落地大风扇给演员降温用。这些其实不算奇特,我们60年代的农村不也是这样嘛,奇特的是整场演出没有一个女演员,清一色的小伙子,也没有除了鼓之外的任何乐器,除了一个节目有录音伴奏,其他节目全部是击鼓伴奏。

演出结束后,小伙子们邀请观众上台一起跳舞,一位抱孩子的当地男子跳得兴致盎然。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